中國零售市場對外資的誘惑可以通過普華永道對亞太地區14個國家和地區零售及消費品行業調查的報告顯現出來。該報告的一個重要結論是,中國已經成為亞洲零售消費業最具增長潛力的國家。
而我們對外開放零售業的承諾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第一年開放13個城市。從目前的情形看,中國對外資零售企業開放的地域已擴大到所有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開放速度遠遠 超過了當初的承諾。
真正沖擊尚未顯現
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明確表示,加入WTO第一年,外資的進入還沒有對國內批發零售企業造成沖擊。黃海的根據來自兩個數據的對比——今年1到9月,我國新批準設立深圳吉之島友誼百貨公司、寧波歐尚超市有限公司等12家合資零售企業,外方投資者分別是法國的家樂福和歐尚、日本的吉之島、英國的百樂居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統一集團和香港特區的華潤集團。這些新批企業獲準建立的店鋪總數為387個。去年同期,我國新批準外商投資零售企業7個,店鋪總數為376個。387和376,兩個數字相差無幾。
黃海說:“北京市2001年外商投資商業企業銷售額占全市銷售總額的8.1%,今年上半年為8.6%,上海去年是6.2%,今年是8.9%,都屬于正常增長范圍內。外資的進入還沒有對國內企業造成沖擊。”
開放速度遠超承諾
6月11日,家樂福被勒令將其全資擁有的3家東北地區的超市至少35%的股權出售給兩家中國公司,因為它違反了中國超市外資擁有股權不得超過65%的規定。不過,在沈陽和大連的分店中,法國家樂福擁有100%的股權。另一家零售巨頭普爾斯瑪特則通過向中國私營資本授權經營許可、商標、技術許可、輸入管理方法等方式,在中國開店20多家,年收入40多億元。
黃海舉過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省的七個部門向同一家外商發出邀請,而且許諾給予城市最好的地塊。”黃海指出,由于各地政府普遍存在的越權審批現象,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已經遠遠走在了政府的開放時間表之前。
黃海表示,中國加入WTO后三年的過渡期是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才爭取到的留給國內企業的緩沖期,應嚴格按照承諾的時間表,沒必要提前開放。
外資擴張進入高潮
盡管黃海表示,外資的影響并未突顯,但他提醒人們注意,外資的質量有明顯提高。“今年上半年,國家經貿委新批了家樂福、歐尚、吉之島、百安居4家外國公司,另外兩家是臺灣統一和香港華潤。沃爾瑪、麥德龍下半年的申請正在審批。”此外,外資零售業的拓展疆域正在從以前的東部地區向東西部地區縱深。黃海透露,“家樂福今年上半年在長沙、昆明、成都三地各批了3家店鋪。沃爾瑪以前在深圳,現在開始向東北三省擴張,其中一部分批了,一部分在報批。沃爾瑪西安的店也在談,上海的店10月份已經簽約,但還沒報批。”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零售企業從單店到連鎖、從零售到批發、從沿海到內地、從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的步步為營的擴張已經進入高潮。
內資零售寸土必爭
在過去的一年里,超市的倒閉引人注目。天津永昌、大千、家福、巨石、四遠香等12家超市關門,北京南橫街百姓家超市、朝林超市、城市之光超市倒閉,除此之外還有福州的華榕、大華超市以及內蒙古的“咱們家”超市也難逃此厄運。
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國內零售企業樹起了“保衛中國零售市場”的大旗,在新一輪“圈地運動”中與外資一決高下。我國最大的連鎖企業——聯華超市公司宣布:聯華將在2008年前投入100億元使網點發展到8000家,實現年銷售額800億元,年利潤8億元;同時通過合理并購重組,加快特許加盟步伐;聯華將從原來以上海、江浙為主的區域性公司轉變為全國性公司。
傳統百貨業也不甘拱手讓出零售市場。北京王府井百貨公司正從單體的百貨店向規模經營的百貨連鎖企業發展,總經理鄭萬河說,公司目前已在北京、廣州、成都、武漢等地擁有多家企業,現正在籌備其他商場的建立,預計到2005年,將擁有20家以上的大型商場,同時營業額將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晨報記者張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