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紹勇發自上海
12月4日進行的記賬式(十五期)國債招標異常火爆。據國債交易員們介紹,89家兩市場國債承銷團成員中超過70家投標數量達到85億元的招標上限,投標總量超過6600億元,超額認購約22倍,其認購的熱情幾乎跟打新股差不多。
記賬式(十五期)國債發行總量為600億元,其中以承購包銷方式通過試點銀行柜臺面向社會發售260億元。招標總額為340億元,其中基本承銷額44.5億元(兩市場國債承銷團成員基本承銷額均按0.5億元執行,基本承銷額無需進行投標),數量招標額295.5億元。
財政部辦公廳12月4日發出的《2002年記賬式(十五期)國債承銷額度確認表》顯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依次分別拿下260億元柜臺國債中的90億元、65億元、40億元和65億元。
確定利率的數量招標、三個市場同時發行、特許的跨市場自由轉托管,這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促銷舉措,使得這期新債頓時吸引了近來資金面略顯緊張的債市的普遍關注。
民族證券債券交易員李先生指出,此次實施數量招標的基礎是2.93%的固定票面利率,這個利率數值,創造了今年所有4只7年期國債票面利率的最高,而且也將今年一度拾級而下的國債發行利率水準一下子拉升到去年同期的水平。鑒于今年8月在交易所發行的7年期新債市場收益率尚在2.65%一線的事實,即使以2.93%為招標上限進行利率招標,對市場也仍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出現追捧85億招標上限的景象很正常。我們就投了85億。事前,大家都知道不會中85億,89家承銷商均分的可能性最大。”李說。事實的確如此,多數承銷商最終中標4.2億元。
上海銀行資金部黃先生指出,該期國債是1997年國債市場相對割裂以來首只能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雙向自由流動、跨市交易的國債品種,有利于有效平整交易所、銀行間兩市場間的價格落差。其較高的票面利率,也有利于一改近來新券上市必敗的怪圈,并有力提振今年6月因新債利率過低而起步緩慢的國債銀行柜臺市場的發展。
黃先生進一步指出,該期國債持有人非常分散,沒有哪一家機構能夠操控其收益率走勢,其利率有望成為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市收益率的準繩。
該期國債將在12月16日上市,民族證券的李先生說:“每100元的承銷手續費為0.12元,加上市前的利息0.05元,只要上市時不低于99.83元就有得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