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02年11月27日,“博士咖啡”鐘偉、何帆兩位博士做客新浪,暢談近期若干經濟熱點問題。
以下僅為部分內容。)
有網友問二位博士,中國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還有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怎么能保證2020年的時候中國真正全面走進小康社會呢?
何帆:我覺得小康社會最主要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對經濟發展的目標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讓我們認識到經濟發展不僅僅是GDP的增長率,我們還必須真正考慮到民生。為什么提小康社會,實際上也正是因為我們正在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所以談到要擴大中等階層收入的比重,這就從我們原來過分地關注經濟增長率,轉變到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個坦率地說,難度非常之大,因為目前中國收入分配的狀況基本上可以說是金字塔形的,非常富有的人在金字塔的塔尖,大多數的農民,都是龐大的金字塔的底層,如果真正變成橄欖形的,中等階層增多,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十六大報告里面我們看到,基本的方向還是推進市場化的改革,發揮市場經濟自主的地位,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鐘偉:一個是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還有可持續不斷提高等等內容,這就是小康了,純粹從數字角度來講,小康就是人均大概3000美金,從可觸摸的角度來講,小康社會就是上海和北京現在的生活,所謂的小康,就是2020年的時候,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能過上上海和北京大都市人的平均的生活水平。聽起來這種小康的前景,對都市圈里的人似乎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如果考慮到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的話,就我所想象的小康生活,跟十六大還不是完全一致的,我覺得難度相當大。
第一個難度就在于城鄉分割,城市人口這幾年收入大概有六千塊錢人民幣,農村人口只有二千三到二千四左右,其中40%是用食物折合成現金的,扣除掉這個,只剩下一千七左右,這當中,絕大部分又來自于非務農收入,也就是到城市打工的收入,現在的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主要還是依賴于進城打工來維持著。
何帆:還要扣除買化肥和農藥的。
鐘偉:就是種田這一塊基本上沒有什么收入了,而且現在有戶籍制度,有盲流的遣返制度,有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種種障礙,并且十六大當中,我覺得令我特別驚訝的是,十六大當中提的是城鎮化,而不是都市化。城鎮化的意思,仍然是離鄉不離土的看法?農民出來不要走得太遠,城市仍然是你暫時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城鎮化是未來的選擇,我自己沒有什么把握,以后應該是城鎮化還是城市化,應該由農民自由的遷徙和就業來選擇出來的,而不是由我們先給他們劃定一個界限,就搞小城鎮就完了,如果這樣對人口的流動有很多的限制,農民的增收恐怕就很難。
第二點是區域發展特別不平衡,中東西部差距越來越大,西部這幾年的情況不是特別好,入世一年,西部基本上是輸家,外貿出口、投資增長等等,都比東部要慢,西部的收入增長是很難的。另外是西部的工程,例如西北建高速公路,生態,還有義務教育,真正的義務教育,不是老百姓自己掏錢的義務教育,都是很重要的,正是因為西部不能支撐這樣的教育、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的投入,所以才需要中央政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上難道有什么疑問嗎?如果中東西部三個梯度不能保持的話,這也是一個悲哀。
第三是收入分配的問題,這種小康,要使大多數人切身能感受到的生活能夠有所改善的小康,就這三點來講都難以實現,如果僅僅靠著民生的目標,我們已經翻兩番了,再翻兩番目標就實現了,恐怕不夠,所以我對小康本身不太懂。
全文:“博士咖啡”何帆、鐘偉做客新浪網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