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是我國外經貿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贏得最快、最好的發展時期。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目前我國對外經濟的總體實力到底怎樣?未來發展前景又會如何?這些就是我們今天關注的重點,來到演播室參與話題討論的是外經貿部研究院副院長陳文敬。
11月13日,外經貿部專場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有關外經貿領域的發展成效和未來趨 勢格外引人注目,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13年間,我國在外經貿方面取得的成就。
這些成就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飛躍發展、吸收外資規模擴大、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初見成效等六個方面。
對外貿易方面,13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大國地位已經確立,貿易規模迅速擴大,200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5098億美元,是1989年的4.6倍,年均增長13.6%,遠高于同期世界貿易6.1%的增長水平,也超過國內生產總值9.3%的增速。
同時,外資利用也開創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格局,2001年我國實際吸收外資469億美元,比1989年增長了12.8倍,年均增速達24%。外商的投資重點已從一般制造業發展到基礎產業和高新產業,商業、外貿、電信、金融、保險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新熱點。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到今年6月底,我國共設立境外企業6758家,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油氣、礦產、林業、漁業等資源合作開發項目200多個,這些戰略舉措推動了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主持人: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13年間我國外經貿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增長速度。那么陳院長,我國外經貿取得這么大的一個成績,背后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陳文敬:我國13年來外經貿取得這么大的成績,并不是單一的因素所促成的,它有很多因素,包括國內國外的環境、政策的因素。但是我想最根本的一點,我們要必須清楚認識到,這就是黨中央始終堅持了改革開放這個基本國策,在改革開放這個進程中又始終貫徹了一條主線就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第二點,我想應當是黨中央縱覽全局,把握了形勢的發展,特別是能夠把發展作為我們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素,而且對形勢做出準確的判斷,特別是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亂了陣腳,中央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且我們對外開放也采取了一種漸進的做法,所以使我們的對外經貿國民經濟保持一個穩定的發展。
主持人: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您能不能給我們分析一下,這么多年來我國外經貿工作中一些具體的特點,比如投融資和對外貿易方面,它的特點究竟有哪些?
陳文敬:13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的結構不斷優化,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而且市場不斷往多元化方向發展。比如說市場規模現在2001年比1989年增長了近四倍,規模擴大的非?,而且從過去的第15位,已經躋身到世界第六大貿易大國。
主持人:那么在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里,我國外經貿企業自然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空間。
世界貿易組織日前公布了2001年及2002年上半年國際貿易統計報告,2001年世界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都出現了1982年來的首次衰減,是20年來最急劇的一次下跌。但是中國在貨物和服務進出口貿易中卻表現出色。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的排名已由1989年的第15位躍居2001年的第6位;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連續8年成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2001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65億美元,成為重要的出口增長點。
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福春:中糧公司現在和過去比,過去是百分之百的代理,現在是實業、生產加代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變化呢,就是因為我們從20多個兄弟變成了40萬個兄弟,在這個市場變化的過程里,我們要生存發展必須調整戰略,今年1-9月份,我們的整個進出口貿易,中糧公司進出口貿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幾,盈利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將近20%。
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成功促進了外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機電產品連續8年成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2001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65億美元,成為重要的出口增長點。
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祖康:在出口商品上,我們也逐步擺脫過分依賴紡織服裝的局面,今年以來我們也加大了機電產品的出口,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了46%,這有利于市場多元化。
主持人:說到這些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最顯著一點就是成套機電產品出口成為一個非常高的增長點。那么從您的角度來分析,我國產品在出口和服務貿易出口中近些年所發生變化顯著的特點是什么?
陳文敬: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我國在出口商品結構當中,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長非常地迅猛,而且占我國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這說明13年來我國隨著利用外資和技術改造,使我國產業結構在發生一種比較大的變化,而且是一個非常好的優化過程。所以今天我們的機電產品可以有那么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這些機電產品在世界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比如說機電產品當中像移動電話、冰箱和小家電,現在已經躍居世界的首位,像一般的紡織品已經連續幾年世界首位。因此在這些方面,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產品結構的領域優化,使我國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性越來越強。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在這些年的對外貿易中,實際上我們更多獲得比較大的發展是以產品為主的這樣一個貨物貿易,在全球貿易中還包括另外一個重要的分支部分,那就是服務貿易。這方面您覺得未來我們在這個市場是不是也有很大的作為?
陳文敬:我認為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這也是我們的承諾,要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在這方面,我想中國的服務貿易市場非常巨大,應當是它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我們就業也有很大的支撐作用。因此,我想在服務業開放方面,還應該加大力度。當然我們要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有步驟地循序漸進來開放市場,這正像我們過去13年所取得的經驗一樣,一個市場的開放不能說一個早晨就開放,這樣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這種影響所付出的代價是會巨大的,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來說,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在開放當中,按照承諾逐步地開放服務業市場,將來對外國投資者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會有好處。
主持人:不僅是進出口貿易表現得非常良好,近年來我國吸收外資已連續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跨國公司紛紛把中國作為他們對外投資的首選地。那么跨國公司未來的投資設想究竟是怎么樣的呢?
截至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已從1989年的1萬多家增加到20多萬家,而且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00多家來華投資。13年來全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4000億美元。今年以來,隨著對外開放進程加大,外商投資領域發生了新的變化,在金融、保險、證券領域,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一再成為市場關注熱點。同時,外方的投資規模和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前不久,在廣東惠洲中海油和殼牌的合作項目首期投資就突破43億美元。一些跨國公司已將研發中心和運營重心逐步引入中國的合資企業。
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何慶源:我們在中國總的投資已經超過了23億歐元,在星網工業園已經超過了100億人民幣,按照我們的計劃,我們還有第二期,要翻一倍的投資。
豐田汽車公司社長張富士夫:在亞洲我們希望2010年能在中國生產40萬輛,占世界15%。
記者從外經貿部外資司了解到,2001年至2002年度外商在華投資企業按銷售額的排序是:1.摩托羅拉天津電子有限公司;2.上汽大眾銷售公司;3.上汽大眾有限公司;4.北京首信諾基亞移動通訊有限公司;5.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6.一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7.聯想有限公司;8.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9.上海西門子移動通信有限公司;10.南京愛立信通信有限公司。
主持人:我們所經歷的這13年時間,不光是對我們自己而言是不同尋常的,實際上對于那些跨國公司而言也是不同尋常的13年。剛開始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是非常謹慎的,小心的一小步、一小步進入中國市場,而現在我們看到他們是大規模投入巨資進入中國市場。那么依您的分析和研究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年來,我國在利用外資方面政策的調整是不是跟以前比有非常大的變化?
陳文敬:應當說從加入世貿組織之前,我國涉外的特別是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我們就開始修改,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們就加快了這一進程,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個外資企業法:一個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一個是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還有一個外資經營企業法。這三個法律我們都做了一些修改,根據我們加入世貿組織的有關承諾,特別是對有些非國民待遇的一些要求法律條款進行了修改。比如說外匯平衡的要求,這個條款我們取消了,當地含量這個我們也取消了,同時還取消了出口業績的要求。這些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給外商創造了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使它的盈利點更高了。因此這些年來吸引了大批的跨國公司搶灘中國市場。近年來我們看到了在沿海地區現在是如火如荼,像廣東、江蘇、上海等很多,而且投資的質量也都不斷提高。
主持人:最近國內幾大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外商并購國內的上市公司。這一項政策的出臺,對于未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陳文敬:應當說這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一個具體表現。頒布這個條例也說明了我們和我們國家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們的遠景規劃是相吻合的,也是改革開放進程當中的一個必然選擇,從而加大了改革開放的力度,外商可以購買和兼并我們部分的國有股,這樣對于將來國有企業改組和改造會是一個有利的推動。
主持人:某種意義上也為外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拓寬了它的多樣投資領域。就在海外資本不斷搶灘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企業開始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海外投資近些年來不斷增多,就在上個月TCL集團以820萬歐元收購了德國的施耐德公司,作為TCL的新成員,德國施耐德電子公司將于2003年年初正式開始生產活動。不久前英國一些機構也來到中國招商,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到英國去投資。我們相信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壯大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還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