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田毅 北京報道
劉思榮的兩份建議書
劉思榮帶了兩份建議書進京參加11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劉今年48歲,有27年黨齡。
這位廣東金潮集團的董事長,在參會的2114名黨代表中,引人注目的是她的身份:民營企業家。
在《關于實行黨代表常任制的建議》書中,劉思榮建議“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借鑒人大代表的做法,實行黨代表常任制。”
她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全國黨代表在大會閉會期間能很好地發揮作用,這樣做具有長遠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和作風,有利于進一步健全黨內民主和黨內監督機制,使全國黨代表在大會閉會期間對黨內重大事情有參與權和知情權,有利于促進黨內民主進程,有利于增強黨代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黨代表的作用得以延續和拓展,使黨代表的民主權利得到應有的體現和尊重。
而且,常任制也將對黨代表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黨的建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當然只是建議。但‘一線’黨代表對黨內重大事件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是很重要的。”劉思榮說。
作為廣東省黨代表中惟一的非公有制代表,劉思榮的另一個建議是加快吸收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分子入黨的步伐。
“我感覺在吸收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分子入黨方面,我們的步子還比較慢。其中包括私人企業家入黨的問題,以前爭論很多,但按照與時俱進的原則,將作為新的社會階層優秀分子吸收進來也是很好的。”劉思榮說。
劉認為吸收這些新階層中優秀人士入黨與黨的性質沒有矛盾:“這些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吸收他們到黨內來,我相信好處會更多。我覺得現在基層在實踐中這方面的步伐還不快,有些基層黨委更小心一些。”
今年5月召開的廣東省第九次黨代會上,劉思榮和另外的7名私營企業主黨代表首次參會。在會上,劉談了自己的這些建議,會上會下又與企業黨員、地方干部等眾多階層的黨員、群眾進行了交流探討。
企業轉制時黨支部沒散
30年前,才18歲的劉思榮當上了潮州城西公社廈二大隊團委書記。
1980年2月,揣著公社借來的4000元錢,劉思榮“下海”創辦了城西服裝廠。“那時條件差,起點低,靠什么?只能靠大家的團結。因此,服裝廠成立的時候,我們就建立了黨支部,我任黨支部書記。”
城西服裝廠的命運和許許多多當時生長起來的小作坊式企業一樣經歷著風雨,只是走得更穩健。1980開始至今基本上每五年一個階段,按劉思榮的概括分別叫摸索階段、起步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和調整磨合階段。
1994年,企業改制,劉思榮和另外幾個人以400萬元買下這個服裝廠,企業成了私營企業,后來又聯合其他企業組建廣東金潮集團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產手繡機、時裝,還進入房地產業等。
劉思榮說:“轉制時,黨支部非但沒散,而且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壯大。我們的支部是學習的支部,黨員過組織生活,更多的是學習政策。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熟悉政策法規,我覺得那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我們的黨支部歷來承擔著這樣的角色:除了過組織生活,就是學習。”
劉思榮信奉著“正正當當做事,勤勤勞勞做人”的準則。廣東媒體對他的描繪是:樸素、低調。
2001年,金潮集團公司總銷售收入2.35億元,納稅1250萬元,出口創匯3160萬美元。
3名代表上了《福布斯》富豪榜
中組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詢問時表示,在黨代表的統計中,現在還沒有關于民營企業家黨代表的詳細數字。
據另一名民營企業家黨代表、江蘇遠東集團的蔣錫培說,具體數字可能不會超過10位。
本報記者目前查實的,除了劉思榮和蔣錫培外,至少還有3位民營企業家代表:江蘇沙鋼集團的董事長沈文榮、江蘇綜藝集團的老板昝圣達、重慶南方集團的老總孫甚林。
這3名代表都在不久前公布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排行榜上。他們的資產分別為:沈文榮12.83億元人民幣,昝圣達12.42億元人民幣,孫甚林7.04億元人民幣。
11月7日晚上,江蘇沙鋼集團的當家人沈文榮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顯得有些疲憊。但是一談到沙鋼集團,他就興奮起來,“原來我們國有、集體都試過,80年代將集體所有改為股份合作制。”
沙鋼集團從1975年的小型軋鋼車間起步,1992年成立集團公司,1996年改組為有限公司,2001年整體轉制完成。沙鋼現已成為年產鐵水能力90萬噸、煉鋼350萬噸、軋材450萬噸的國家特大型工業企業,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冶金行業中位居第二,2001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12.8億元。
“我在會上主要想談兩個方面的想法,一是希望國家政策對民營企業更寬松一些,落實國民待遇;二是希望國家在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同時更加關心基礎產業的發展,政策導向性應該更明確。未來5年我們的鋼鐵能不能在質量和品種上趕上和超過國外水平,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是一個關鍵。”沈文榮說。
江蘇遠東集團的董事長蔣錫培則向記者明確表示“不怕當有產者”。從1997年的五次進京“高攀”華能到剛剛進行的二次并購青海三普(600869),蔣從一個鐘表匠和儀表廠老板成長為江蘇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的老總,善于把握國家政策的他體味著市場的魅力。
至于江蘇綜藝集團的老板昝圣達,熟悉資本市場的人不會陌生。1996年11月20日綜藝股份持牌上市,而1999年度,綜藝股份漲幅高達244.71%,名列上海證券交易所近500家上市公司第一位。目前綜藝集團已擁有24家子分公司,市值近百億元。昝圣達曾說,傳統產業做的是“加減法”,而進行資本經營做的則是“乘法”。如果將資本經營成功地用于新經濟領域,那么做的就是“乘方”,能使企業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壯大。
重慶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重慶南方集團的老總孫甚林經常稱自己是“搬磚的”。1989年,為爭取一筆臺資,他在有關方面的動員下,辭去國營企業廠長、黨總支委員的職務下海創辦企業。“當時,國家在政策上將民營經濟定為公有經濟的‘必要補充’,但姓資姓社的爭論讓我在一夜之間從工人階級隊伍中的一員變成了‘另類’。為了建立企業黨小組,我記得幾次回廠里轉組織關系。”
這個當過十年木匠的老總,對最新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列出的自己7.04億個人凈資產似乎并不關心:“我關心的惟一數據是每一天的集團現金存流量,會不會鬧‘支付危機’。”
政治待遇和法治環境
幾位民營企業家年齡不同,行業各異,但也有共通的地方。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國有、集體,或者自己的一點積累,到股份制改造,是他們共同經歷的大趨勢。”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分析說,“蔣錫培對遠東進行了四次改制,這暗合了中國企業改革的四閃浪潮:溫州模式、蘇南模式、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另外值得注意的共同點是,他們在各省的黨代會上通過差額選舉和無記名投標的方式都是以高票當選。
如在廣東省860多位代表的選舉中,劉思榮以差幾票滿票的“成績”當選。
中央黨史研究室曾于去年深入浙江各地,進行了《關于優秀企業主入黨問題的調查》。調查顯示,作為中國民營經濁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目前有近18萬家私人企業,已經是黨員的企業主有5000人,正積極要求入黨的企業主有4000多人。
2001年12月11日,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正式公開出版,該報告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分析充滿時代感,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其中一組相關數字是,1993年私營企業主中黨員比例為13.1%,1995年上升至17.1%,2000年為19.8%。
“按說原則上只要是黨員就有資格參加有關黨代表的選舉,但在具體的歷史時期黨在具體政策上的把握也是有區別的。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加入黨組織的各地鄉紳等人士就不少。”中央黨校王貴季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改革開放開始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待遇有很大不同,國企的政府補助很多,后來漸漸少了。但現在的一個問題是對外資優惠的政策能不能也給民營企業呢?”江蘇沙鋼集團的當家人沈文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民營企業面臨的一些困難,“我們不是合資企業,進口設備的關稅就比它們高不少。少數已經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還可以靠自己,而多數目前還不強大的民營企業更需要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政治待遇是一方面,也要從政策和法律上保護它們,大力支持那些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成分。”社會科學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說道。
十六大的5名民企代表
劉思榮
1976年10月至1980年12月潮安縣城西公社廈二大隊副書記,1980年2月至現在任潮州市城西服裝廠廠長、黨支部書記,廣東金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經濟師。
從1983年起,連續四屆潮州市黨代會代表,廣東省第八次、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第十六次全國黨代會代表2001年公司實現全年工業產值2.6億元,上繳稅金1230萬元,出口創匯3150萬美元。
沈文榮
1946年2月出生,張家港市人,1974年入黨,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現任江蘇沙鋼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
孫甚林
重慶市工商聯副會長、重慶南方集團董事長。他以15萬元起家,做汽車配件生意,從廣州購買,到重慶銷售。1993年,南方進入重慶房地產。
昝圣達
江蘇南通人,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
昝圣達是六兄弟中最小的,在24歲時開了一家絲綢工廠做出口。1989年搬到深圳,3年后昝圣達開始做細木工板,并在被高檔進口產品占據的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很早便進入了高科技領域,旗下有軟件銷售、軟件開發公司,最近又開始進入半導體芯片產業。
蔣錫培
1963年4月出生于宜興市,高中畢業后,他當過鐘表匠,辦過儀表廠。1990年2月,27歲的蔣錫培自籌資金180萬元,創辦了范道電工塑料廠。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12億元資產,年銷售20多億元,占地675畝,員工2100余名,有12家全資或控股公司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涉及電線電纜、新材料、醫藥、投資、證券、管理咨詢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