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7日,世貿組織對中國的年度過渡性審議機制(Transitional Review Mechanism)正式開議。第一項審議內容是知識產權,一周之后,走上考場的則是農業、市場準入以及進口許可程序。在此之前,中國已向世貿組織提交了有關法律、法規和執行協議情況的書面報告,該書面報告由外經貿部世貿司的有關處室負責。
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研究院世貿室主任梁燕芬介紹說,世貿組織的一般性審議機制是周 期性的,根據各成員自身的規模及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來確定審議的周期。目前的規定是美、加、歐盟和日本每兩年要接受世貿組織的審議一次,其它發達國家是每四年一次,發展中國家六年,最不發達國家通常不接受審議。而對于中國而言,這種被稱為“過渡性審議”的機制是一種特殊安排,即入世后前八年每年要接受一次審議,第10年進行最后一次審議,這在世貿歷史上是第一次。該項審議由世貿組織的16個分理事會啟動,并在審議結束后出具報告。最后由WTO總理事會就中國入世承諾的履行情況做出相應的建議。
雖然世貿組織并不給出評判或結論,但被審議成員需要解釋其它成員的質詢,共同探討分歧的原因與解決方案。因此這種報告機制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給出結論,而是創造了一個討論空間:既給了其它成員質詢的場所,也給了中國解釋的機會。因為每年都有審議,如果同樣的問題連續出現,這會對被審議成員形成很大的壓力。
對中國入世后實行年度審議制度,部分原因在于中國入世的一攬子協議內容極其復雜,規定了許多履行承諾的具體期限,要經過漫長的過渡期,因此人們一致認為應該建立這種年度性審議程序。這對于中國了解貿易伙伴遇到的問題,從而通過雙邊談判解決這些問題亦很重要。美國商會(中國)主席孟克文認為:“對我們而言,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機制,我希望這些年度性審議程序成為促進溝通與談判的有益機制。”
本刊記者張文豪/文
中美貿易的爭執與解決之道——專訪美國副貿易代表亨斯曼
獨特的過渡性審議機制
入世元年
中國入世履約報告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財經》雜志授權新浪網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財經》雜志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