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蘇南老大
珠三角:面對長三角挑戰
攀枝花到昆明爭奪溫商
在這一期的“獨家策劃”里,我們的記者分別對江蘇、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區的一些城市和城市帶的情況做了報道。這些報道集中展現出的一個趨勢是:在中國新一輪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帶與城市帶之間,正發生著悄悄的然而卻是激烈的較量。之所以說是悄悄,因為這些較量并沒有訴諸公開;之所以說是激烈,是因為各地政府與自己的“假想敵”的競爭已經全面拉開,它涉及到幾乎各個政府經濟部門,產業與城市建設。
我們對這種競爭表示歡迎。它表明了各地政府競爭意識的加強,以及相應的服務意識的增強;有壓力才有動力,正如“長三角”給“珠三角”的壓力,蘇州給無錫的壓力,都會化成它們新一輪自我超越的動力。
在競爭中,我們也看到,地方政府的思考更加開放,開始在一個更大的空間和產業分工格局下認識自身的比較優勢,學會借力。例如江蘇一些城市對上海功能的利用和補充,攀枝花借助在昆明的溫州商人的力量活躍地方經營環境。“跳出自己看自己”,無疑會看得更加清晰。
當然,我們也看到目前城市較量中的一些隱憂—
政府主導型的競爭如何更貼近地方實際和長期的比較優勢,政府行為如何避免短期化?
行政的力量如何走出“惟我獨尊”的、“賭氣”式的框架,如何使得產業的力量成為主導?
城市較量如何才能避免成為簡單的“領導的政績較量”、“經濟數字的較量”、“景觀的較量”,而同時成為造福人民、立足一個地方長遠發展(如文化教育、環保等)的較量?
在城市較量的同時,如何避免“挖墻腳”、“以鄰為壑”等弊端,推進城市合作?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經濟中心、城市帶不可能只有一處,而且經濟中心也是多個層次的,城市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規劃自己應該定位在哪個層級、哪個區域、哪個領域的“中心”,而不能動輒都是“國際化中心”。
今年以來,《南風窗》分布在全國主要地區的記者對中國區域和城市的發展給予了較多的報道。我們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報道,我們愿意看到,在新一輪城市化和城市帶的競爭中,出現百舸爭流、和而不同的勃勃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