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在銀行間國債市場首次將正回購品種全部轉換為中央銀行票據;累計正回購量已達到2250億元。
繼連續14次在銀行間國債市場進行正回購后,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又改變了公開市場的操作手法,將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間進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等未到期的正回購品種全部轉換為相應的中央銀行票據。這是自央行實行公開市場操作以來,首次 引入新金融工具。
中央銀行票據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經過此次轉換,中央銀行票據共有19只,發行量合計為1937.5億元。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相應的公開市場業務正回購合同將中止執行,中國人民銀行用于正回購交易的質押債券同時解押。據悉,中央銀行票據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市交易,并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工具。
市場人士認為,央行此次引入新的操作工具可謂一舉多得。從商業銀行角度出發,又多了新的交易品種,有利于進一步活躍市場交易。對于央行而言,這一新金融工具的引入提高了現券的使用效率,增強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度。自6月25日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正回購量已累計達到2250億元,若要繼續回籠資金,則必須保證手中有足夠的現券持有量。引入中央銀行票據后,央行手中持有的現券便可以實現滾動操作,增加了回籠資金的"籌碼"。同時,有了大量現券作后盾,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手法也將隨之多樣化,除了正回購外,還可采用賣出現券方式回籠資金。
此外,最為重要的是,中央銀行票據引入后將緩沖因連續性正回購造成的負面影響,避免因回籠資金,使市場短期利率提升過快。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交易中央銀行票據,靈活調劑手中的頭寸,盤活金融資產,因而減輕短期資金壓力。
(記者 秦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