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
日前,人民網公布國家稅務總局的一項測算數字:按照發展中國家個稅收入應占總稅收15%的國際標準計算,我國每年的稅金流失至少在1000億元以上。那么人們不禁要問,每年1000億元的偷漏稅“黑洞”是怎樣形成的?
成因一:偷漏稅無所謂
公民納稅意識欠缺,納稅人與稅法沒有親近感,是大量稅款流失的主要原因。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公開發布的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700余位居民的納稅調查結果顯示:51.6%的人承認只交納了部分個人所得稅或完全未交納個人所得稅。
成因二:管理者拿稅法送“人情”
某地獎勵人才,每人獎金100萬元,同時宣布,免交個人所得稅。
成因三:現金體外流動量讓人吃驚
一些專家指出,制度漏洞是稅款流失的最大“暗河”。我國每年有數以億計的現金量在銀行外流動。
成因四:灰色收入成為征管“盲點”
例如寒暑假教師代課、權威醫生多處兼職“手術刀走穴”,畫家、書法家在家里賣畫等一對一的現金交易,正成為稅款流失的“主渠道”。
成因五:執法力度不夠使稅法成“軟柿子”
由于各級稅務機關執法力度不夠,使很多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偷點稅被查到后頂多再補交,沒什么更多的麻煩。
成因六:權利義務不明確,納稅沒感覺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調查顯示,有26.9%的未足額納稅者表示即使繳稅也未必能享受應有的權利。
成因七:公共服務產品有缺陷,使納稅人心理不平衡
政府機構提供的公共產品存在缺陷,一些財產歸屬不清,也造成了納稅人心理不平衡,不愿納稅。
成因八:遺產稅未出臺偷漏稅款成了“子孫產業”
作為重要稅種的遺產稅目前還沒有出臺,使一些傳統觀念很深的納稅人不惜以偷漏稅為代價,拼命給子孫積攢財產。
成因九:納稅手續繁瑣征收手段落后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納稅人調查顯示,未能足額納稅的被調查公民中,36.9%的人抱怨納稅過程過于繁瑣,沒有時間辦理。這個數字占納稅人所述理由的第一位。
成因十:法律滯后造成有些人鉆空子
我國個稅法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制定出臺的,到今天社會經濟活動變得非常復雜,稅法中有針對性的規范條款還有欠缺,這就使有些人會千方百計鉆法律的空子。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2002年09月20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