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羽青
加入世貿不足10個月,相比四大國有銀行,中國的中小銀行看起來要有更多的市場機會。9月4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近7000字的《進一步發揮現有中小商業銀行的作用》課題報告。盡管“通過充分引進民間資本和適度引進外資來增強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實力”僅為其中一句話,但就此傳達的信息卻很明確——機會正更多地向中小銀行傾斜。雖然對引進民 間資本和外資尚有“充分”和“適度”的態度差別,但閘門已經開啟。
說到引資,自然包括兩個方面:一、政策允許不允許;二、資金是否感興趣。即使在政策還未如此明朗的過往,覬覦中小銀行股份的資金也隱約可見。這方面,民間資本的投資沖動明顯強過外資。由民間資本發起的民營銀行成立已經幾年,新的參股事件也不斷曝光,但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故事卻只在坊間流傳,很少落到實處。而若查證,中外雙方的態度又明顯不同,中方多愿說自己正與誰“親密接觸”,甚至涉及股權比例,外方卻常是一句“不據任何市場傳聞做出評價”。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外資銀行當然不會無視中國銀行業廣闊的市場前景,無視市場發育時期的先機。習慣于純商業化運作的他們,在中國政策允許和自身商業利益之間尋求著最佳平衡點,只要政策允許的余地增大,其中國戰略就會逐漸完整地走進我們的視野。
對外資銀行而言,少量參股有助其了解中國市場和客戶,為5年后的擴張做準備。與工農中建四位老大哥相比,年輕的中小銀行條件較好,但25%的股權限制使他們的空間并不充足。沒有控股權,老外對銀行運營就沒有話語權,風險就難以掌控。因此,外資銀行給出的股權收購價往往較低,中外雙方難達共識。
而對中小銀行來說,引進外資無非是想借助外力改善股本結構,補充銀行資本金,同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經營管理體制,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金融產品,自然不會將控股權合盤端出。因此,參股中小銀行,一件表面看來你情我愿的事情實際并不簡單,這正是中外銀行聯姻好夢難圓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