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殷劍鋒
該書撰稿人之一的梁正博士,也是牽頭組織十位博士寫作的負責人。在他的眼中,“當代的經濟學家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確真真切切地影響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進程,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轉型,影響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為中國的經濟奇跡貢獻了自己的聰明與智慧!
這種巨大的幸運,給予了中國現代的經濟學巨大的光環和榮耀,但是,“經濟學本身的特征,經及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經濟轉軌中的特殊利益格局”,都決定了幾乎在所有的重大現實問題上,這些經濟學家之間,都有著觀點上的分歧,甚至是嚴重分歧。像去年的股票市場大爭論,經濟學家的高曝光率和他們的公眾影響力,都決定了他們之間的觀點爭鋒,注定不是一件單純的學術上的事。
這些專家都值得尊敬
經濟學家之間的由于他們的學術觀點而產生學術紛爭,但因為人們的關注度,其后果就是,不僅是人們對一些經濟學家的學術觀點產生了懷疑,對他們到處發表言論的做法更是有很大的看法。梁博士也對他們的看法也深有同感。
其實,在梁博士看來,因為學者們之間的分歧,“既可能源于學術背景、研究視角、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也可能緣于個人經歷、價值取向,甚至代表利益的不同。”在學者們的眼里,這只是他們的學術之爭,但放到公眾的眼里,這些經濟學家孰對孰錯,孰高孰下,卻沒人明白。但他們的生活卻實實在在地因此而被改變。梁博士認為,其實經濟學的很多觀點也和新聞一樣,具有時效性,在彼時的經濟環境下的所謂理論和由此而發生的預測,到了此時,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因此,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有些經濟學家會提出一些截然相左的觀點。這就更是讓公眾容易產生誤解和對公眾產生誤導。偏激者干脆將學者之間的學術之爭,斥之為作秀。從而對整個經濟學界產生不信任。
梁博士說,最初,他在接到這個選題時,就是想通過批判的方式,在不疑處有疑,并能為經濟學界澄清一些公眾對經濟學界產生的誤解。因為“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學家自身個性的影響,知名的經濟學家的觀點,同樣有片面的,主觀的,甚至是錯誤的。”
所以,他們在選擇批判對象的時候,選擇了他們認為的十位真正的學者。梁博士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十位都有自己一貫系統的觀點,都有自己的學術理論體系,所以,他們的質疑,可以為公眾澄清一些對這十位的誤解,因為他們的觀點,都是根據自己的學術理論,有根據的得來的,他們之間的爭論,只是學術上的爭鋒,盡管見解有可能不同,但他們都是很嚴肅的。
只為倡導學術爭論
對于十人合著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梁博士說,他們只是出于學術的目的。
梁博士認為,任何一個經濟學家,尤其是知名的經濟學家,都有自己的邏輯視角和學術框架,但經濟學本身的特性決定了這不是一門嚴格意義上的學科,所以不論知名與否,他們在學術上都會有片面性和其不完整的一面。即使在同一研究領域,也會因為各人的經歷、學識、價值取向甚至代表利益的不同,產生觀點上的差異,這是必然的,這也為他們在學理上的質疑提供了可能。
所以他們試圖用一種批判的方式,在我國的經濟學界尚未就研究范式、學術規范和“話語體系”達成一致的時候,在繼承前輩們的理論的同時,恢復正常和學術爭論、批判的傳統。同時,這也是他們選擇那些知名學者批判的原因,一是這些學者的知名度高,在社會和學術上的影響力大,爭論起來更有力量,二是他們理論基礎都是比較嚴謹的,這樣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爭論。他們寄望于用現代經濟學的統一學術規范,學術論證,來與前輩們對話,把一些老的問題,用一種新的學術框架來解釋,以期推動經濟學研究的發展。
所以,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們也曾與部分所批判的對象作過交流。如張岸元、曹利群、李建標就分別向張維迎、溫鐵軍、胡鞍鋼請教溝通。溫鐵軍因為本身就執教于南開大學,并在南天主持有“三農學社”,還曾帶領一些南開的學生作過調研,所以與曹利群相識,不但沒有反對的意見,還向曹利群提供了相關的研究資料。而胡鞍鋼則給李建標回信稱:“你的質疑是有道理的,”只是對他們的“十大經濟學家”的提法并不認同。當記者問及書出之后,這些學者有何反應時,他們稱,因為采訪之時,估計書才剛到這些學者的手中,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學者對些書現在有何看法。
經濟學家不應媚俗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梁博士還對目前國內經濟學研究界的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他們寫書質疑的第三個原因。
他說,在國外,其實應用經濟學家和理論經濟學家研究的領域是分得很開的,他們彼此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只在自己專長的領域內發表看法。但在國內,經濟學家往往憑自己的在某一領域內的研究成果成名,但成名之后,卻往往可以對任何經濟問題發表看法。這造成的后果就是,經濟學家把學術觀點上的交鋒,與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團的較量混在了一起,而給外界則造成一種經濟學虛假繁榮的表象。但事實上,許多知名經濟學家在自己研究領域外發表見解,大多是憑直覺而得出的抽象結果,既缺少事實根據,也沒有嚴密的邏輯推理。
此外,部分經濟學家有自己的理論和邏輯體系,但有一些則是跟風跟政策,其判斷可以隨著政策的改變而改變,這種隨意的作風,貶低了經濟學科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十博士之一的巖林,也在書中批駁了這種作風,即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