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持有809億美元美國國債,如果加上港臺地區,共擁有1558億美國債權。國家外管局重申中國進行的只是高信譽的投資,美國方面一些人的政治擔心沒有道理
本報記者魏璇
據美國財政部7月31日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人,位 居英國之前,日本之后。位居前三名的持有者分別為:日本3210億美元、中國大陸809億美元(加上香港420億美元和臺灣的329億美元,則共計1558億美元)、英國514億美元。實際上,中國大陸在2000年年底即已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債權人。
統計結果還表明,截至2002年5月底,海外持有的美國國債余額達10328億美元,約占同期美國公債總余額34338億美元的30%,其中外國官方持有6184億美元。
美國債是穩妥選擇
為何美國國債會受到外國的青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系主任丁志杰博士,結合中國的情況闡述了個中原因。
丁博士指出,從外匯儲備規模來看,截至2002年6月底,中國大陸持有約2427.6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超過855.4億美元的民間外匯儲蓄。
“為了防范外匯風險和確保外匯資本的保值增值,持有機構必須對這些資金加以運營,也就是投資。”他說。考慮到將巨額的外匯集中投資于美國金融市場風險太大,因此,外匯管理部門將允許經營的外匯大部分分散投資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金融市場,其中購買的809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僅占1/4左右。
“不過最有吸引力的還是美國資本市場。”丁博士透露,中國投資于美國國債的809億美元,僅是中國外匯資金的一個部分,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外匯資金投入在美國的金融債和公司債市場。
丁博士分析指出:“中國經濟貿易發展,資本流入增加,外匯儲備和外匯儲蓄還將增加。尤其在美元匯率下調過程中,這種增速加快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別無選擇,只能相應加大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而美國國債又是最穩妥的選擇之一。”
中國的外匯“軟肋”
隨著中國政府持有美國國家債券的規模不斷增加,帶來的新的隱憂是更高的政治風險和主權風險。2002年7月12日,美國國防部出爐了一份長達56頁的關于中國當前和未來20年軍事報告,“中國威脅論”再次受到國際關注。由美國國會授權建立的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此后發表的報告,更直接聲稱中國在安全和經濟上威脅美國。
“美國右派勢力的敵視態度不利于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進而對中國在美國的投資產生影響。”丁志杰表示擔心,萬一中美之間因臺灣或其他問題交惡,中國可能面臨美國的經濟制裁和封鎖,那么,中國持有的巨額美國債券資產將面臨被凍結的政治風險。
換句話說,809億美元美國國債相當于中國2001年財政收入的40%,這是一大“軟肋”,不能不防范這種“另類的金融風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這種擔憂不以為然。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員認為,假如美國因為政治原因而凍結他國在美資產,特別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國債資產,那么美國當局也將難以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立足。
穩健的中長期投資
還有一部分人士包括美國的右派勢力認為,中國持有的巨額美國債券資產對美國經濟構成潛在威脅,例如威脅美元匯率穩定,威脅美國金融市場,就像索羅斯管理的對沖基金當年沖擊英鎊匯率一樣,從而成為中國的一種武器。
中國國家外管局有關人士表示,中國進行的是高信譽的投資,而美國方面的擔心沒有道理。譬如,日本持有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依然左右不了美元匯率,眼睜睜地看著日元暴漲暴跌。而且,中國對美國債券市場上的投資大異于對沖基金所為,屬于穩健風格的中長期投資。
丁志杰分析指出,美國是一個累積有巨額財政赤字的國家,美國公債余額高達34000億美元,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實際上支持了美國的財政政策。國家外管局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美國有著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需要大量資本流入以平衡國際收支,中國外匯流入正好起彌補作用。而且,正是由于中國外匯的流入,支持了美元匯率的穩定。即使在一段時期以來的美元貶值過程中,中國依然在穩定地購買一定數量的美國國債。”
“加強防范國際金融投資中的政治和主權風險,是永恒的道理。”丁志杰博士認為,從經濟層面分析,利益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對中國而言,購買美國國債符合經濟規律,是正常的國際投資。如果購買美國國債沒有穩定的收益和較高的流動性,誰也不會掏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