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矛盾導致物價走低
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認為,技術進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是近年來物價水平走低的主因記者單羽青北京報道 中國人民銀行8月2日公布的《2002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生產能力相對過剩和有效需求增長減緩并存是當前物價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反映了我國目前經濟中深層次的結構矛盾還很突出。
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于1997年初開始下行,2000年下半年出現反彈,但到2001年底,又繼續下滑。目前居民消費價格同期比指數已連續負增長8個月,月環比指數也已負增長4個月,中國人民銀行統計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同期比)已連續下降13個月。
報告分析,近年來價格下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技術進步是物價下降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衣著權重較高,鮮菜種植和水產養殖技術近幾年來發展很快,鮮菜和水產供給大量增加。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2.4%,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2.1%,這主要是技術進步的結果。今后,隨著我國企業競爭加劇和外商直接投資的進入,我國產品的技術進步還將加快,產品供給還會進一步增加。
第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開始顯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下調了50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同時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物價較低的進口商品增加,一部分國產商品為與其競爭也降低銷售價格。今年一季度,全國出口商品價格水平同比下降3.7%,全國進口商品價格水平同比下降5.8%。由于我國的物價水平將越來越明顯地受到全球價格水平的影響,今后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將會對我國物價水平帶來長期性的影響。
第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制約了消費需求的繼續增長。一方面城市高收入者預期未來支出增加,減少了當前消費,另一方面農民購買力較低,廣闊的農村市場難以開拓;一方面市場暢銷產品的供給在市場機制和技術進步推動下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占人口多數的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支付能力增長有限。這是當前買方市場格局的特征和供求關系失衡的重要原因。1998—2001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3.59%,較同期年均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低3.9個百分點,也低于1979-1997年8.08%的年均增長率。另外,由于本地鄉鎮企業發展困難及外出打工農民工作難找,以打工收入為代表的非農收入增長速度在第一季度下降,是近年首次出現的新情況。加上農產品價格出現持續走低的趨勢,農民收入增長形勢不樂觀。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