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三日電
作者阮煜琳
就在“氣象經濟”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有關人士指出,現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氣象經濟”,但中國正在發展專業有償服務和氣象信息產業,并將逐步開放商業氣象 服務市場。
去年北京十二月七日的一場“大”雪,讓交通阻塞達幾個小時之久,那場僅僅零點七毫米的“大”雪著實讓人們體會到了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今年夏天的空調銷售市場隨著氣溫的升降而潮漲潮落,天氣對一個行業經濟活動的影響也著實讓商家不敢小覷。由于一般的天氣預報不能滿足一些行業的特殊要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和專項的氣象服務,目前就由專業氣象臺來做。
據北京市專業氣象臺臺長丁德平介紹說,目前國內專業氣象臺收費很低,為某個行業提供一份月預報僅一百五十元人民幣,而這種個性化的服務需要利用很多資料和建立一些特殊的觀測站,目前的收費是補償性的,還不是真正的市場化運作,甚至連人力成本都不夠,現在中國的氣象臺還是一種以國家投入、服務為主的公益性事業。
據悉,由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從一九八五年開始,經過國務院的批準,中國氣象臺開始有了專業有償服務。氣象服務就從最初為農業、建筑、倉儲等行業服務,發展到后來的為運輸、供電、化工等十幾個行業服務,氣象服務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李修池說,現在從事經營活動的人的素質在提高,會使用氣象信息了,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天氣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氣候異常造成的損失和利用好氣象信息產生的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同時,氣象監測、預報的水平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最近空調、服裝服飾、飲料等受天氣影響很大的幾十個行業,都有了專業和個性化的氣象信息需求。
西方經濟學界的德爾菲氣象定律認為,氣象投入與產出之比為:一比九十八。李修池說,商業企業利用好氣象信息服務能收到更好的經濟效益,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目前中國氣象服務自身產生的經濟效益并不大,現在氣象與社會經濟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
第一,人們利用氣象信息發展社會經濟,利用氣候條件作為從事經濟活動的決策依據;
第二,人們利用天氣預報趨利避害,減少異常天氣對社會經濟造成的損失;
第三,一些行業利用專業氣象服務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直接提高經濟效益。
李修池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氣象信息需求的增加,氣象部門也要提供相應的服務。由于一些行業或活動的特殊性,要求無縫隙、全方位、定時、定點的氣象服務,對氣象信息的高要求、精細化要求,也促進了氣象事業的發展。
據悉,目前一些氣象部門已經開展了氣象短信息服務,但與一些大的產業相比規模還很小。李修池說,現在氣象部門開展的專業有償服務還不能算是“氣象經濟”或“氣象產業”,但中國氣象部門正在開展專業有償服務,將來會形成氣象信息產業。
但業內有關人士指出,目前我們的氣象服務與用戶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如各行業有很強的個性和專業性,發展氣象信息產業還要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氣象產品等,與國外相比,在氣象人才的培養和市場服務方面我們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李修池表示,雖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并未承諾放開氣象服務市場,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會適時、適度、有序地開放商業氣象服務市場。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