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家期望上市融資的民營企業來說,香港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與在內地A股市場受到一些苛刻甚至不公的待遇相比,香港聯交所推行完全市場化的規范,不分高低貴賤,甚至還對內地企業偏愛有加。直接上H股,被人喻為是“走聯交所的前門”,而更多的企業卻是繞道百慕大、開曼等英屬群島,搖身變為“境外企業”,盡管仍以內地資產和業務為主,但只需中國證監會出具一份“無異議函”即可,聯交所更看重的是香港中介機構準備的上市材料。由于內地許多企業家對香港上市的“技術性問題”知之甚少,而香港中介機構對內地 企業的“習性”也難摸準,因此,從內地到香港的路途由于少了相關部門的具體監管而開闊無比,在這個“真空地帶”也就活躍著一批穿針引線的“中間人”,經過他們的運作,企業赴香港上市就似乎更便捷了。
在福建活躍著的這100多個“中間人”,諳悉整個香港上市的業務,尤其是企業的前期籌備,但他們說,他們對資產重組更在行,對做上市材料也是輕車熟路,此外,“花在酒吧和夜總會的時間比較多”。據知情人說,走“暗道”、經中間人裝扮過的福建企業,在香港股市上已有40余家,幾乎形成一個“福建板塊”。但與福建人熱火朝天的局面相比,“福建板塊”的上空卻陰云密布,停牌、摘牌時有發生,而空殼也有不少。
中間人活得很滋潤。做成一個企業上市,至少可以收入幾百萬,有時還拿到5%至8%的股權,一年到頭方可高枕無憂了。但在另一方面,據有關律師分析,中間人的風險很小,出了問題,各中介機構會“責無旁貸”地擔起,上市公司也脫不了干系,中間人只要在包裝過程中一字不簽,就幾乎是零風險了。
這些中間人說,一些中介機構也樂于同他們打交道,“多介紹一筆生意,就增加一筆收入”,此情此境下的中介機構是不會拆臺的,不然大家都會沒飯吃,相反,中介機構還往往會回報一筆“辛勞費”,所以,中間人左右逢源,能夠自如地在企業與中介機構之間穿梭行走,并且在“圈子里”的名氣也越混越大,業務開始應接不暇了。與此同時,香港上市的門檻越放越低,中國政府也在以相關政策鼓勵內地企業奔赴香港,“民企香港上市年”的預言正逐漸變成現實。董建華曾談到,下半年會有55家內地民企赴港上市,而民間的說法卻有數百家內地企業在躍躍欲試。由此,中間人的空間還很大。
中間人一系列頗具震撼力的話語,比如,“到香港上市,其實就是編造一個讓股民創造財富的故事”,“到香港上市很簡單,只需要4至6個月時間”,“聯交所的規定很死,香港人對內地情況不熟悉,好蒙”,等等,確實能吊起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胃口。當然,真要去香港上市,還得了解香港業界,認清真正的中介機構以及聯交所,而他們的工作,即使是例行公事,對大多數內地企業來說也仍是迷霧一團,既渴望知道,卻又望塵莫及。
以一種不帶價值判斷的現實態度,可以認為,到香港上市,對內地民營企業而言,很可能在一段時期內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