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先生
中國新上市的企業中,應對民營企業和外資公司有所傾斜
多數知名證券機構不會對合資感興趣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在世界范圍內無與倫比
胡祖六簡介: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大中華業務區經濟和戰略研究主管,兼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非駐校)主任。
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工程學碩士學位后,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哈佛國際關系中心研究員、世界銀行顧問,在華盛頓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多年,為成員國政府提供宏觀經濟研究和政策咨詢工作。加入高盛前,任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部主管。
受訪者: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先生(后簡稱胡)
采訪者:證券市場周刊柳瑛(后簡稱記者)
記者:首先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對于中國目前資本市場現狀,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其中的問題?
胡:目前中國的證券市場市場尚不成熟。面對這樣的市場,首先,從政府的角度,應該有完整透明的監管框架。有了違法行為,一定要追究、處治。
英美公司治理得好,不是因為管理者本身水平特別高,而是因為他們制訂了比較好的監管框架,法律很嚴格,機制很好。其實,美國的公司并非不想通過欺詐投資者獲得不義收益,而是不敢這樣做,因為怕逃不過法律的懲處。成熟的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投資基金、中介機構等方方面面都有嚴格的要求。
其次應該做的就是改善上市公司質量,轉變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觀念。上市公司是市場最基礎的部分,要能夠為投資者謀取股權的回報?上г谖医佑|的中國上市公司中,很多都不懂得要為股東謀求價值、創造回報,沒有這樣的意識。
中國的證券市場有十年多的歷史,時間也不太短了,可是又有多少家公司分過紅,有多少家公司發過股息?這樣的公司太少了。很多公司考慮的只是如何上市、如何再融資,在這個市場中如何圈錢、套錢。
記者:不過建立良好的機制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
胡:是的,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中國不少本不應該上市的公司已經進入了這個市場,F在要從兩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對于原有上市公司中違法的公司,比如銀廣夏這樣的,要很好地處理,要追究法律責任、罰款,嚴厲地處罰;二是新上市的公司中,應該對民營企業和外資公司有所傾斜,因為它們的平均素質要好于國營企業。其實,很多外資公司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展了這么多年,雇傭中國的勞工,在中國經營,向中國政府納稅,和很多中國本土的公司差別已經很小了,應該一視同仁。如果他們有意愿的話,也應該鼓勵他們上市,這樣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質量會好一些。
記者:除了以上兩方面,還有哪些要重視的?
胡:還有就是投資者這個群體的改善,F在中國散戶的數量還是過多,機構投資者過少,這樣的投資者結構被各國成熟市場證明是有問題的,因為在缺乏大股東壓力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容易胡作非為。在國外,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大股東,通常會給公司很多壓力和監督。
中國也可以引進境外投資者,這些境外投資者有先進的投資管理手段、技術和風險管理的辦法,這是幾百年來西方積累的經驗和方法,他們關心投資回報,會促使公司改善治理。
最后是中介機構專業化,F在內地的一百多家證券公司,整體來說和國外的差距還很大。目前股價被操縱,也存在著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證券公司沆瀣一氣的情況,說明中介機構的道德標準低、內控機制缺乏。
記者:談到證券公司,我想問一下,據您所知,中國在入世協議中對證券業開放的進程是怎樣規定的?對此您又怎樣評價?
胡:主要是外國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可以來中國進行合資,最多擁有33%的股權。
開放總比不開放好,但這種開放的模式限制過多,大部分好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是不會對合資感興趣的,不會進來。因為與一般的工廠企業不一樣,金融服務業是人力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公司文化在其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范圍內,合資的模式對于金融機構是不被認可的,一般都不成功。高盛本身是非常想進入中國市場的,但不是以合資的方式,因為合資的成功率在國際上都是很低的。
記者:那么像高盛這樣的國際知名投行,期待怎樣的一種開放?
胡:不一定馬上就是完全的開放,可以根據國情的條件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但這是一個方向。
記者:很多人對金融市場的完全開放心存疑慮。
胡:金融服務業開放遇到的最大阻礙來自既得利益者,因為開放會使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失,他們希望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既得利益者往往在當前擁有強勢地位,擁有很大的“聲音”,使大家對開放產生不必要的擔憂。
記者:開放會給中國的證券公司帶來很大挑戰嗎?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胡:當然會有挑戰,而且挑戰是好事,相信國內證券公司可以迅速進步,成為優秀的專業化的公司。
中國不用害怕開放,因為中國不乏聰明而有才智的人,只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歷史比較短,經驗缺乏。開放會帶來一種標準,使中國不僅可以跟周邊新興的同步發展的國家進行比較,而且可以看到國際上最好的機制、找到最好的榜樣來學習。開放后可能最初的半年一年時間,國內會感到壓力很大,但很快就能夠把外來好的東西學過來,用于自己的發展。
應該認識到,中國市場這張“餅”不是只有現在這樣一成不變,外國人吃一口我就少一口,而是在不斷擴大,外國人拿走了一部分,但我得到的也在擴大。中國的市場已經經歷了一個很快的發展過程,從零到有,現在已經有了一千多家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空間仍是很大的。雖然中國的市場中出現了那么多的問題,但我對中國還是很樂觀,只是覺得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會妨礙中國資本市場的進程,很可惜。
中國應該考慮:是中國宏觀經濟未來長遠的穩定增長、資源配置效率和投資回報率高重要,還是暫時讓幾家經營水平低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茍延殘喘重要?是中國六千萬投資者的利益重要還是少數幾家經營差的券商或上市公司的利益重要?要算大賬而不要算小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