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
今年5月底,美國商務部對上海埃力生鋼管公司生產的高頻直縫焊鋼管作出了關稅為零的最終裁定,而且認為埃力生公司生產的鋼管不存在價格低于成本的傾銷問題,這個案件曾經被稱為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爭端中勝訴的第一案。
企業規避非關稅壁壘的成功范例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最近的一個事例是,江蘇法爾勝集團公司在美國進口鋼鐵貿易限制中使自己的主導產品鋼絲繩得以安然規避。另一個事例是馬鋼。在2002年5月20日美國商務部最終裁決馬鋼傾銷幅度為0%之后,6月1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再次裁定,從中國進口的H型鋼沒有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構成實質性損害的威脅。
隨著國際貿易的自由化,非關稅壁壘已替代關稅壁壘成為各國保護國內產業和企業免受他國產品傾銷的最主要手段。各國使用的非關稅措施花樣繁多,但主要有配額、自愿出口限制、嚴格技術或質量標準、綠色標準、勞工標準,特別是反傾銷等。中國現已成為國際非關稅壁壘最大的受害者。據統計,從1979年8月歐共體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第一例反傾銷調查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32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共494起,其中反傾銷調查467起,保障措施調查27起。頻繁的貿易壁壘行為使我國各行業出口損失巨大,影響到中國出口貿易高達150億美元。
從中國遭受非關稅壁壘的產品類別看,涉及到鋼鐵金屬制品、輕工產品、機電產品、紡織品、電子產品等等。其中很多中國拳頭產品在反傾銷后,被完全逐出進口國市場。彩電由1993年前出口歐盟100多萬臺降到去年不足3萬臺;自行車在1991年出口歐盟200多萬輛,目前已基本被逐出該市場;還是在歐盟,我國節能燈出口總額銳減60%。
好在面對國外的非關稅壁壘,中國的企業已從早期的無所作為中勇敢行動起來,積極應訴。
應訴是明智的。按照WTO的規定,放棄應訴意味著至少5年或是永遠失去對該國的出口權,而且還有可能在其他國家引起連鎖不良反應;而一旦應訴,不但有獲勝的可能,還可以延緩裁決時間,獲得市場機會。據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介紹,目前,中國出口商品反傾銷應訴的絕對勝訴率(無稅和無損害結案)已經達到37.5%。
不僅企業要敢于應訴,政府也應當學會運用世貿組織賦予的權利維護正當的國家利益,積極改善自己的進出口貿易環境。我們正在這方面有所進步。例如,當3月20日美國啟動直接影響中國鋼鐵出口累計金額達3.7億美元的進口鋼鐵貿易限制時,我國首次啟動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予以應對,于4月11日至12日,在日內瓦與美方磋商,要求立即終止該措施。交涉未果后,正式向世貿組織提請任命專家組進行調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特別會議于6月7日第一次審議了我國的請求。
“中國首次通過世貿組織爭端機制解決中美鋼鐵貿易糾紛是個好事,本身就表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得到的益處,”對我國政府的這一行動,世貿組織副總干事米格爾·門多薩進行了高度評價。
總之,面對日益復雜的非關稅壁壘,企業和政府都要拿出勇氣和智慧,積極而沉著地應對,既不能有畏難情緒,也不能動輒把正常的商業問題政治化。正如埃力生集團董事長吳國迪所說:“面對反傾銷,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有勇氣;其次,能夠成功應訴,更重要的還是要有實力,企業要有競爭力。另外,打贏這樣的官司,還要有技巧,要能夠靈活利用國際慣例、國際規則和WTO規則。”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