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廣生
對話人: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 本報記者龔雯
加入WTO半年來對我國經濟總體影響是積極的
龔雯:我國加入WTO已半年,雖然“利弊之爭”告一段落,但對于入世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依然看法不一,有人覺得變化較大,也有人認為沒什么變化。您怎么看這段時間加入 WTO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實際影響?
石廣生:總的來說,這半年來我國的經濟運行平穩,外經貿形勢比我們預想的要好。
加入WTO只是影響我國經濟的一個因素,還要看到大的國際背景以及我們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過去半年,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貿易量徘徊不前,國際投資減少,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盡管美國經濟出現了復蘇跡象,但其前景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不令人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采取了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WTO規則和我國國情改革涉外經濟管理體制,使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前5月經濟增幅逾7%,外貿出口增長13.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2.4%,明顯好于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順差和稅收收入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半年來經濟發展狀況和外經貿走勢說明,加入WTO對我國經濟的總體影響是積極的,變化是可喜的。就全年而言,我國外經貿能夠保持穩定增長,甚至有可能與GDP增長同步。
在履行承諾的同時也開始享受到權利
龔雯:目前,國外一些人對中國能否切實履行WTO協議表示疑慮,國內一些人則擔心中國如果認真履行協議會增加對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壓力,請問這半年協議執行的情況如何?能否像原來所說的那樣在履行承諾中實現雙贏、多贏?在加入WTO之前,您多次講到,成為WTO成員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等等。現在,我們是否適應了這種由“觀察員”到“成員”的角色轉化,并真正享受到了加入WTO帶來的好處?
石廣生:半年來我們一直在認真履行義務。至今中國政府已基本完成有關法律法規的清理和修訂工作,從法律上保證了承諾的履行。比如,根據承諾,在一些重要的服務貿易領域頒布了新的允許外資進入中國的法規和條例,還有一些法規正在積極制定中。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在立法方面可望完全符合TRIPS協議的要求。我們修訂了《中外合資企業法》等三個關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基本法律及實施細則,使之符合WTO規定。國務院近30個部門共清理相關法律文件約2300件,其中擬廢止的830件,擬修訂的325件。再比如,我們根據WTO的要求,減少了受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范圍。還有,我們建立了WTO貿易政策咨詢點,對WTO成員、中外企業提出的有關外經貿政策的幾百個問題作出答復,同時還認真履行了向WTO通報義務。
所以說,任何人都不應懷疑中國政府履行承諾的誠意和能力。履行承諾意味著中國將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來管理經濟,入世后國內在政策上的調整已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進出口貿易愈趨活躍,跨國公司在華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這將有利于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居于主動,順應全球生產結構調整潮流,從長遠看完全可以取得雙贏、多贏結果。
作為WTO的一員,也應充分享受權利。這半年來,我們全面、積極、建設性地參與了WTO各項活動。過去別人制定規則我們遵守,現在我們獲得了平等制定規則的權利,這對維護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非常重要。不久前,我們在WTO新一輪農業談判中提出了我國的方案,要求發達國家取消出口補貼,降低高關稅,得到了很多WTO成員支持。我們已經開始根據WTO規則和規定,處理中外經貿糾紛,維護了我國的合法權益。至于角色轉化,有一個典型例子:我們過去15年作為申請加入國與別國談判,如今我們正作為WTO成員與其他申請加入WTO的國家如俄羅斯、越南等談判。為什么要和他們談判?就是要使我們同這些國家的經貿關系都建立在WTO法律框架基礎上,為我國企業開展貿易和“走出去”創造條件。
當然,必須承認,WTO的規則和運作機制很復雜。只能說我們現在初步地適應了WTO成員角色,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更大的氣力,學懂、弄通、會用WTO規則,充分享受我們的權利,維護我們的利益。
部分產品進口量增加主要取決于需求
龔雯:近幾個月來,鋼鐵、尿素、食糖等產品進口量激增,今年一季度僅鋼材進口就增長了近18%,這種情況是否正常?有人把現階段國內生產能力過剩矛盾加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一些企業經營更加困難以及再就業率仍在下降等一系列現象,統統歸咎為入世后進口增加帶來的沖擊,您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石廣生:我國正在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所作的市場準入承諾,但決定進口增長的關鍵因素仍是市場需求。以前可能我們慣于用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來調控進口,今后要更多地通過調節市場需求來管理進口。很多人擔心,今年初我國降低關稅和取消部分非關稅措施可能誘發進口的激增,但1—5月海關統計表明并沒有出現進口急劇增長的局面,進口的增長低于預期。鋼材進口幅度上升較快,與美國、歐盟實施特別保障措施和臨時保障措施有一定的關系。原木進口增加,這與我國生態保護、貿易結構優化是相適應的。從進口的發展趨勢上看,今年取消限制較多的個別產品(如汽車、化肥等)的進口有可能增長較快,但預計也不會對進口的大“盤子”產生大的影響。總體上看,我國前5個月的進口是正常而平穩的。
當前,我國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和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國內擴大內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經濟體制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部分企業生產和職工生活仍有困難,就業和社保壓力加大,市場經濟秩序仍較混亂。但這些問題不是因為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而是在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產生的,是前進中所遇到的難題,它們也將伴隨著改革的深化、經濟結構的調整、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得到解決。
貿易摩擦增加不足為怪
龔雯:加入世貿組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WTO這個舞臺,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外部環境,為對外開放擴展新空間。但是,從去年以來,我國遭遇國外貿易壁壘似乎愈趨頻繁,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都在運用各種非關稅措施對我設限,鋼鐵201條款、歐盟CR法規、動物源性食品案……還有諸如特保條款、非市場經濟待遇等,給人感覺是中國在國際市場開始四面楚歌。還有人提出,我們才剛剛“學規則”,而WTO不少成員早已到了“玩規則”的地步,在國際經貿爭端中我們只能越來越被動,被人牽著鼻子走。對這類問題您怎么看?
石廣生:的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們同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有所增加,特別是歐盟多次實施針對我產品的限制性政策,美國在鋼鐵和農產品貿易方面也采取了背離WTO規則的一些做法。同時,經濟區域化趨勢不斷加強,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加劇。據WTO統計,目前世界上存在約160多個自由貿易區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協定成員對區外需求大大降低。這些都對我國發展外經貿的外部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但目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歸根到底是由于世界經濟出現困難,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和近兩年西方主要經濟體衰退而引起的。這與中國加入WTO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不管我們是不是WTO成員,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趨勢客觀存在,我們都要面對這一現實。
慶幸的是,在此形勢下,我們加入了WTO。這樣,我們在同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進行斗爭時,有了判斷是非的標準和進行斗爭的規則手段。比如,根據WTO規則,我們可以成員的身份同有關成員進行雙邊磋商,還可以在多邊場合按WTO規則起訴有關成員。如果中國至今還不是WTO成員,局面就要比現在被動得多,因為沒有有利于我的多邊斗爭環境,我們只好單憑經濟實力進行斗爭,這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
不過,也應認識到,由于中國已是排名全球第六位的貿易大國,特別是出口發展很快,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地會增多。這也不足為怪,世界貿易大國都是如此。對此,我們應有充分思想準備。
關稅收入下降并不意味著整體稅收能力下降
龔雯:我國承諾到2005年將平均關稅降至10%,這對外國投資者絕對是個利好消息,入世后,我國關稅大幅下調,外商來華投資踴躍。但另一個事實是,前4個月海關稅收一改近幾年連續大幅增收之勢,同比減少62億多元,降幅7.7%,這會不會影響到整體稅收收入?
石廣生: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形勢,我國政府早在1993年就宣布到2005年將平均關稅水平降至10%左右。因此,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了具體承諾。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5332個稅目的進口稅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降稅后,中國關稅總水平下降到12%。今年以來我國海關稅收與去年同比減少,引起各方關注,這是很自然的。
但是,應該看到,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便利化加速、關稅壁壘減少的形勢下,目前發達國家的關稅水平已降到4%,并還要逐步降低;發展中國家目前的平均關稅水平已達10%左右。我國目前的關稅水平是同發展中國家水平相一致的。發展中國家也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這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既然我們要參與經濟全球化,加入了WTO,就同樣要適應這一趨勢。
另一方面,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是當前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重要手段。雖然降低關稅水平,會使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海關稅收有所減少,但這從根本上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展,進而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看到這個趨勢。
在財政收入中關稅的比重下降,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降低關稅可以促進貿易和投資的發展,相應地會帶來其他稅收和財政收入的增長。
我們既要履行加入WTO的承諾,適應新形勢,同時在關稅水平降低的情況下,還要通過發展貿易、加強征管、打擊走私等手段保持稅收穩定增長。這也是我們當前必須大力加強的工作。
“政府入世”不會影響宏觀調控
龔雯:入世一定意義上是政府入世,您覺得這半年國內在政府入世方面有無起色?有人提出,以往國內經濟出現波動時,宏觀上采取一些辦法和調控措施,對引導和改善經濟運行狀況效果明顯,但入世后外部因素增多,不確定性加大,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好像不那么靈了。據此認為,入世影響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長此下去會造成宏觀上的失控。對上述觀點您作何評價?
石廣生:我想,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會影響政府的宏觀調控,更不會造成宏觀上的失控。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政府應該用什么手段和怎樣進行調控。
以前相當長的時期,政府主要運用行政的、計劃的手段來對經濟進行調控。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這樣做是很有效的。但是,在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政府仍然用行政和計劃的手段來調控經濟,確實不那么有效了。由于WTO規則的基礎就是市場經濟,我們必須學會用經濟手段,掌握市場經濟規律,用市場經濟機制和健全的法律體系來調控宏觀經濟。只要我們政府熟悉世貿組織規則,運用好市場經濟手段,建立有效的法律體系,對市場經濟下的宏觀經濟調控仍然會是有效的。事實證明,許多國家在加入WTO后,既開放了市場,同時又用市場經濟手段進行調節,結果并沒有影響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中國政府同樣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中國加入WTO后,政府依然對重要敏感領域加強開放與監管。只要我們用好經濟手段,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將會更加有效。
企業亟需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規則
龔雯:入世后,各地掀起一股WTO熱潮,許多人特別是企業界人士反映,通過學習、培訓,基本規則是聽懂了,但回去一對照,實際工作千差萬別、千頭萬緒,心里又沒底了,普遍缺乏操作層面的應對之策,面對新形勢不知該從哪兒入手。如果這一狀況持續下去,將來會不會影響到入世的正面效應?
石廣生:這半年來,社會各界組織了很多相關的培訓活動,對大家熟悉和了解WTO很有幫助。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去學習和研究這些規則,尤其是企業。這就好像是學外語,規則就像單詞,法律文件就像字典。我們要通過實踐把單詞變成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至于遇到不懂的詞可以查字典。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實踐中去學習和掌握規則。
政府和中介組織要加強對規則的研究和運用,我們的企業也應當盡快行動起來,除了有針對性地培訓WTO專業人才外,首先應了解我國政府為適應新形勢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清理修訂后的法律法規情況、經過轉變后的政府職能、規范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后的市場狀況等。其次,隨著我國開放步伐加快,政策更趨透明、更有預見性,企業應當利用這個機會,認真研究有關政策,積極適應我國對外貿易體制的變化,力求將企業的發展納入到我國乃至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范疇中去。最后,企業面對國際貿易爭端時,應當保持冷靜,一方面要盡快掌握相關知識,積極應對;另一方面也應利用規則盡量避免爭端;同時,應把來自于外界的壓力轉化為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動力。
全社會都應進一步強化規則意識
龔雯:前段時間我采訪WTO總干事穆爾,他說現在看來,入世后中國最缺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整個社會的規則意識;還有我們的體制完全不對路,所以,即使是過渡期結束了,我們還是不能適應WTO。對此您怎么看?
石廣生:規則意識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缺乏這種意識的直接表現就是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加入WTO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就是在全社會形成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在這方面,政府部門要率先垂范,因為政府不僅是規則的制定者,也受到規則的約束。要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為突破口加快政府職能轉換,嚴格依法行政。同時,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要自覺地遵守各項法律法規,消費者也要拒絕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只有讓規則意識成為我們的道德標尺,誠信成為我們經濟行為的準則,才能徹底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經濟秩序。
今后重點是研究如何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
龔雯:您認為接下來我們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抓緊做好工作?
石廣生:江總書記在“5·31”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新的階段,“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這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后工作的一個指南。據此,我們要在認真履行承諾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積極參加WTO多邊貿易談判,參與制定多邊貿易規則。WTO新一輪談判將要討論的重要議題,都與我國的實際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特別是有關烏拉圭回合協議實施問題的談判更直接涉及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二是要認真研究WTO規則,學會用這些規則來管理經濟和保護自己的利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三是要加強培訓,一方面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專業人才,以便處理好加入WTO后大量和復雜的涉外經貿事務。另一方面也要向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的政府公務員和企業家普及WTO知識。
中國剛剛加入WTO,今后,在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和經濟全球化時仍將會面對更復雜的情況,任務還很艱巨。但我堅信,有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有改革開放的豐富經驗、經濟建設成就和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只要我們緊緊抓住機遇,主動應對挑戰,就一定會迎來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嶄新未來。
《人民日報》(2002年07月08日第十版)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