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彩娜2日北京報道
日前,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層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因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尚不具備成熟條件而不能迅速推進。他透露,四家銀行曾集體向央行提議,希望能推遲市場化的進程。
這位人士稱,四家國有銀行也認識到利率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在入世后這五年間,一方面要處理呆壞賬,進行體制改革;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外資銀行的沖擊,在內外交困的時候,再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仍以利率收入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說,實在難以承受。
這個說法得到了業內權威人士的證實。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揚今天對記者說,利率市場化的主要障礙確實在國有商業銀行。他表示,利息收入減少后,國有商業銀行很難存活。
據統計,2001年末我國商業銀行存款110860億元,貸款80652億元。而這其中國有獨資銀行的存貸款占有絕對份額,例如工行存款達到35804.70億元,貸款達到26594.66億元,存貸款占全國總量30%多。而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盈利狀況中,利息收入平均占總收入的七成左右,如工行的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69.8%。存貸款利率的任何細微變動都會給國有銀行帶來巨大損失。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道路上,存貸款利率最為敏感。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原則上遵循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農村、后城市,先大額、后小額的步驟。在此之前,國債、金融債券在內的非存貸款工具和銀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包括貼現、再貼現市場在內的貨幣市場以及外匯市場都已開始了市場化。貸款、存款利率可以說是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個環節。
在此之前,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并沒有讓國內商業銀行感到切膚之痛,也沒有讓他們傷筋動骨,而在最后的關頭———存貸款利率的放開使他們感到很不安。增強業務創新能力,提高表外業務盈利水平已是勢在必行。
而國有商業銀行也都承認利率市場化的潮流已不可抵擋。央行行長戴相龍第一次明確提出“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時間表為3年左右”是在2003年7月,距今只剩下一年時間了。最近有關利率市場化進展情況的消息不斷傳出,先是有消息說“3000萬以上的存款利率全部放開;貸款利率由現在上下浮動10%擴大到可上下浮動50%”的方案短期內即可出臺;之后,福建、浙江、黑龍江、內蒙古與吉林五省區內的八家農村信用聯社,陸續成為中國農村信用社利率改革首批試點單位;而最新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已于兩個月前向國務院提交方案,擬允許商業銀行對所有企業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并擴大利率浮動范圍。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