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肖金棟
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許多人會對一些外資企業究竟屬于哪個地方投資的感到困惑,他們的投資方往往標明是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方的公司。而實際上,這些公司許多是由臺商所投資控股。臺商為何要老遠跑到這些小地方注冊公司并借此名義到內地投資?知情人士指出,臺商此舉是一箭雙雕,即既可繞開臺灣當局對臺商投資內地的限制,又可利用國際避稅地 進行避稅。
無獨有偶,近年來,合資企業紛紛改為外商獨資。在外商謀求獨資的背后,專家指出,除政策產生變化、外商已經熟悉國內情況等多種因素外,能夠更加方便、隱蔽地進行避稅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小陳是江蘇蘇州的一名注冊會計師,因工作的關系,對企業的財務運作情況十分了解。她說:“我所接觸的外企中,至少有兩成企業是有意識地進行避稅。與外企相比,內資企業的避稅意識要差得多!
業內人士指出,如同外企在中國所進行的避稅行為一樣,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如果能夠成功地規避他國的稅收,對本國來說,未嘗不是件有利的事情。
20世紀90年代后期跨國企業避稅在我國一年便高達300億元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每年光跨國企業避稅行為而損失的稅收收入約為300億元。換句話說,跨國企業避稅在我國一年便高達300億元,這約相當于去年中央財政收入的三十分之一。這還僅僅是跨國企業避稅,若加上內資企業的避稅,數字將會十分驚人。
300億元如何算出?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反避稅工作處處長蘇曉魯進一步解釋說,目前,我國已批準成立了40多萬家外企,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從賬面上看,外企大面積虧損,虧損面達60%以上,年虧損金額達1200多億元。按照稅法的規定,以后的贏利是可以彌補前年度的虧損。因此,我國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稅約300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王聿副研究員認為,在計劃經濟的情形下,中國的國有企業沒有必要也沒積極性進行合理避稅。而在改革開放之后,大量的外企進入中國。這些外企在進入中國之前,大多認真研究過中國的稅制,對如何避稅有相應的方案。因此,外企得以輕易的避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抽樣調查,三分之一的虧損外企是由于經營不善等客觀原因造成的,而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虧損,實質上是虛虧實贏。照此推算,我國每年光外企所得稅流失便達200億元左右。
外企的轉讓定價直接侵犯合資或合作企業中方利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外企的主要避稅手段是轉讓定價,這要占到避稅金額的60%以上。
專家指出,所謂的轉讓定價是指集團內的關聯企業之間,為了確保集團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團內部人為地控制定價,這包括產品價格、貸款利息、無形資產轉讓價格、勞務費用等等。
跨國公司在利用轉讓定價進行避稅方面有便利的條件。據統計,國際貿易總額中約有60%是通過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所形成的?鐕驹谥贫▋炔拷灰變r格時,往往可以便利地采用轉讓定價辦法,達到減少稅負從而增加利潤的目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轉讓定價在我國主要表現為“高進低出”,即進口設備、進口材料、貸款利率等多方面的價格要高于國際市場,而出口產品的價格卻低于國際市場。通過這樣的操作,中國的外企容易形成賬面上的虧損,而利潤轉移到稅負低的國家、地區或轉移到稅負高的國家、地區以獨占利潤。如此一來,跨國公司是一舉兩得:增加利潤,減少匯率風險。
對中國來說,外企的轉讓定價無疑會損害國家的利益。而對與外商進行合資或合作的中方來說,轉讓定價將直接侵犯自己的利益。因此,我們從目前的國內情況來看,在“兩頭在外”的合資或合作的企業中,中外資兩方往往容易合作失敗,而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合資或合作的企業容易成功,這與中方控制經營、財務的能力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
向銀行貸款不僅僅是缺少資金也是一種避稅辦法
轉讓定價是外企避稅的一個主要的手段,而資本弱化、在國際避稅地建立公司、鉆稅法漏洞也是外企避稅的重要途徑。
目前,許多外企到中國投資前后,向境內外的銀行借大量的資金,其中不乏一些實力雄厚的著名國際公司。促使這些企業向銀行貸款,不僅僅是缺少資金,這也是一種避稅的辦法。根據稅法的規定,利息支出是在稅前扣除。企業適度地負債,利用稅前列支利息,先行分取企業利潤而達到少交或免交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據蘇處長估計,眼下,外商投資中國的資金中,60%以上是借貸資金,自有資金比例并不高。這種資本弱化避稅的手法實質是降低了資本最低回報率,為企業合理利用財務杠桿增加利潤。
在國際避稅港建立公司也是避稅的一種方法。在國際避稅地建立公司,然后通過避稅地的公司與其他地方的公司進行商業、財務運作,把利潤轉移到避稅地,靠避稅地的免稅收或低稅收減少稅負。
鉆稅法漏洞是外企避稅的另一個途徑。我國的稅法并不完善,稅法難免有許多漏洞,為企業的避稅提供了空間。如現在,我國對消費稅是按照出廠價進行征收。因此,一
些廠家便成立自己的銷售公司,用較低的出廠價把產品賣給銷售公司,這樣便可避稅以增加利潤。
除這些避稅方法外,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工資發放的次數等多方面也是外企避稅的途徑。用蘇曉魯的話來說是,“要講清避稅的方法,一個下午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進行合理避稅的人算是尊重稅法只不過利用了稅法的漏洞
專家認為,避稅分為兩種,即正當避稅和非法避稅。王聿副研究員指出,正當避稅是利用好稅收優惠政策,同時找出現有的稅法漏洞,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以減輕稅負。
對非法避稅,國家稅務總局的態度是進行打擊,轉讓定價便是其中之一。據統計,從1991年到去年年底,我國已對近萬戶外企的轉讓定價避稅行為實施了稅收審計和調整,調整應納所得額近150億元,調整補稅18億余元。
蘇曉魯說,從1991年開始,我國便進行了轉讓定價反避稅立法工作。當初,考慮到多種原因,對反避稅工作是低調處理。而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反避稅工作也是要透明化,因此,這幾年來,國家稅務總局加大了反避稅的宣傳力度。蘇曉魯特別指出,“反避稅工作前幾年主要是對企業的跨國轉讓定價進行調查。因此,這些年查處的外企比較多,這并不是我們有意識地針對外企調查。目前,我們對國內的轉讓定價也開始加大調查力度,并已經處罰了國內的一些非法避稅大集團公司!
據蘇曉魯透露,針對外企利用資本弱化、在避稅地建立公司進行避稅的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正在進行研究,今后將出臺相應的法規進行反避稅。
有關專家指出,合理避稅與偷漏稅是有本質的區別,進行合理避稅的人是尊重稅法,只不過他們靠自己的智慧,利用了稅法的漏洞獲得了利益。這好比捕魚,如果是因為魚網有大洞,使得魚跑掉了,這時候我們不能怪魚而只能是抓緊時間將漁網補好。
在海外的企業,如果能夠成功地規避他國的稅收,對本國來說,未免不是件有利的事情。普惠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吳道新指出,如何進行合理避稅將成為我國企業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國有許多的企業到國外去投資,但他們大多并不重視和懂得如何進行稅務籌劃,以減少稅負。因此,我國的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應該重視合理避稅這個課題,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相關資料:
國際避稅地,也稱為避稅港或避稅樂園,是指一國或地區政府為吸引外國資本流入,繁榮本國或本地區經濟,在本國或本地區確定一定范圍,允許外國人在此投資和從事各種經濟貿易活動,取得收入或擁有財產而可以不必納稅或只需支付很少稅款的地區。
世界上30多個被稱為“避稅天堂”的國家和地區:中美洲的巴拿馬和伯利茲;非洲的利比里亞;印度洋地區的馬爾代夫;太平洋地區的馬紹爾群島,湯加、庫克群島、瓦魯阿圖、西薩摩亞、塔侖、塔埃島;中東地區的巴林;歐洲的列支敦士登、澤西島、直布羅陀、費道爾、摩納哥;加勒比海地區的巴哈馬、圣基茨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安捷瓜和巴布達、巴巴多斯、圣盧西亞、特克斯和凱科斯、格林納達、多米尼加共和國、蒙塞拉特、阿魯巴。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