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據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消息顯示,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高速增長,1980年個人所得稅僅征收16萬元,2001年收入增至995.99億元,超過了消費稅,成為我國第四大稅種。自個人所得稅開征以來22年間,累計組織收入3230億元,為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長以及調節個人收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稅源結構已有變化
據了解,從個人所得稅分項目構成看,到2001年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來源已由主要是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等個人勞動所得,轉為主要是個人勞動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資本所得。1995年,個人所得稅收入來自于工薪所得的比重為43%,來自于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轉讓等資本所得的比重為7%,而2001年上述比重分別為41%和35%。
從地區構成看,個人所得稅收入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2001年僅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福建、遼寧、河北等9省市收入就占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9.6%(不含利息稅),而1994年上述地區收入占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53.4%,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任務的完成起到積極作用。
從工薪所得項目構成看,1997年~2000年,對外籍個人征收的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占全部工薪所得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0%、37%、34%、29%,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中的三分之一來自于外籍個人和港澳臺人員。
工薪所得占40%符合實際
對工薪所得占到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40%左右是否正常,中國稅務報援引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分析認為,這一比例是符合當前我國實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工資性收入是我國城鎮居民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勞動者報酬的50%左右用于職工工資分配;二是工資收入增長較快,納稅人數不斷增加。據統計分析,1994年以來,隨著職工個人工資收入不斷提高,納稅人數已由1994年的956.5萬人次上升到2000年的6000萬多人次;三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其工薪所得項目收入比重較高。如上海、北京、深圳、廈門等地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收入近幾年都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0%以上;四是工薪所得項目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高收入者和外籍人員。某市2000年僅對金融業和房地產業人員的工薪所得就征收個人所得稅4.5億元,其中金融業年人均納稅3240元,房地產業年人均納稅2550元。此外,世界其他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收入中,來自工薪所得的部分一般都在60%以上,所以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中工薪所得占40%左右,是與實際情況相匹配的。
今后改革集中六個方面
最近一個時期,有關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問題的討論逐漸多了起來,從各方面的意見看,有關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趨向性意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分類稅制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列入綜合征稅的項目大體上是工資薪金所得、生產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和財產轉讓所得5個項目,其他類所得仍實行分類征稅。
2.調整應稅、免稅項目,即合并性質相同的項目,適當增減免稅項目。
3.調整費用扣除標準,適當增加照顧納稅人特殊情況的單項扣除項目,但要堅持統一的費用扣除標準。
由于當前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過分懸殊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收入分配領域的主要矛盾,稅收調節的重點應著眼于中高收入者。同時,考慮到住房、教育、醫療等各項改革的深入,使居民支出增加,應當考慮適當提高納稅人的費用扣除標準,增加扣除項目。
4.調整超額累進稅率和級距。對分類征稅項目應繼續采用比例稅率,對綜合征稅項目則應當采用超額累進稅率,以體現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
目前,因為個人所得稅政策以調節收入分配為主要政策目標,所以在具體稅率和級距設計時,應當在不提高最高邊際稅率的前提下,通過簡化級距,調整中間稅率,適當降低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適當調高中高收入者稅收負擔。按照這一思路,超額累進稅率應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9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對級距和稅率進行適當調整,減少級距,降低邊際稅率。
5.對綜合所得規定預扣預繳、年終申報的征收辦法。
6.增加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必要規定,比如增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第三方申報義務人的有關規定。(柴今)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