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心
市場中人士幾乎沒有不知道中金公司與中銀國際的,而“金”、“銀”之爭也是在國企境外上市的進程中愈演愈烈。競爭總是好事,市場規律而已。其間,中金公司挾大摩(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洋槍洋炮”和“穿戴”著實讓洋人和國人們大開眼界,勝利一個接著一個;而中銀國際則持“港人”的“洋貨”緊緊跟隨,卻未見甚多“碩果”。于是,有奶吃的, 越吃越胖,沒奶吃的自然日漸消瘦……今年,中銀國際終于移師內地,成立了中國公司,正式進軍內地A股一、二級市場;中金公司卻因暫無營業部網點而仍集中兵力在一級發行市場,伺機而動。內地市場的比拚似乎又是一觸即發。與此同時,一些國內的證券公司也視中金和中銀為強大的競爭對手。畢竟人家身穿“洋服”,手持“洋貨”,在人人都在與“洋人”談婚論嫁的今天,自然是先拔頭籌。今天,大家不得不承認中金公司與中銀國際在中國投資銀行業的老大地位,也不得不正視其他內地投資銀行(證券公司)與它們的差距。客觀地說,中銀國際和中金公司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先后以不同的發展道路及時地承擔起了創建中國投資銀行的使命,并在其后的國企股份制化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什么早于中銀、中金入市的內地其它大型證券公司卻沒有取得如此成績?這不得不回顧中銀和中金的發展路程,也正是這不同的發展路徑,最終決定了這兩家投資銀行不同的經營模式和成果。
九十年代初期,國企剛剛開始走出國門,到境外融資。最初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的承銷商們都是外國的投資銀行,且以歐資為主。以當時國內一級市場的發展水平及證券公司的專業經驗而言,尚不具備直接參與境外融資業務的資格;但這使得天生對賺錢有敏感度的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領導們坐不住了。
最初的中銀國際注冊于倫敦,為的是靠近全球基金市場的中心;并參照國際投資銀行的標準,在建設隊伍時下決心高薪(市場薪酬)聘用了一批當地的專業人士。隊伍建好了,很拿得出手,但沒有弄清楚我們千里迢迢去做的是什么生意?是與歐資及國際投資銀行平起平坐地做當地企業的融資,還是揚長避短地做中國企業的境外融資?顯然,只能是后者。而那些操正宗英格蘭口音的外國人知道怎么賣中國貨嗎?從遙遠的倫敦往中國跑一趟來回的成本是多少?如何隨時跟蹤搜集中國企業的融資信息?種種問題在日后的運作中一一呈現出來。結果是,中國企業境外融資的主市場在香港,真正做了幾筆生意的不是在倫敦的中銀國際,而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下屬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建財”)。隨著國企境外融資的加快,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國銀行的領導們終于意識到了香港市場的重要性,戰略性地重組了中國銀行海外融資業務結構,將投資銀行的大本營遷至香港。
建設銀行領導們的思路略有不同。中國企業的生意只能在中國做,但中國沒有操作項目的人才和經驗。于是,中國第一家合資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在北京成立,大摩眼光遠大,搶先登陸中國。而在中金公司成立的同時,建行領導作出了不同于中銀國際的管理機制--切斷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直接管理關系,實行董事會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這個機制一開始并未凸顯其深遠的意義,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和合資各方的磨合,最終證明了當初決策者的目光遠大。就這樣,借建行的國內優勢和大摩的市場優勢,中金公司推出了H股中的藍籌-中國電信(現中國移動)。之后的中金公司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主要的大型國企境外融資的主承銷(聯通、中石化、中石油等)非其莫屬。
從結構上講,重組后的中銀國際基本上拷貝了國際投資銀行的架構:企業融資、研究部門、市場銷售,以及基金管理和投資業務等五臟俱全,且百分之百中銀控股。以其過往的業務規模、當時的項目操作能力及獨立銷售能力,似乎不在中金公司之下。但與之相比的中金公司在業務分工方面相當明確,中方憑借資源負責市場開發,搶項目;外方憑借技術優勢負責項目的操作和銷售,且公司的CEO由美方擔任。兩家投資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一目了然,兩家公司運作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對業內人來講,可以想像。中金的優勢自不待言,隨著項目收入的擴大,人員經驗的積累,中外管理文化的差異終于導致大摩在管理方面的淡出,中方正式接手管理。而中銀國際一股獨大的無制約機制,令這個年輕的投資銀行頻頻陣前易將,使得原有的總體結構優勢的整體水平得不到發揮。
與此同時,這幾年內地的證券公司卻占盡了新興市場所共同的市場“泡沫”的便宜。盡管這些內地券商的規范化經營尚存在嚴重的問題,但中國企業的整體水平也沒成熟到哪兒去,而且市場在手、資本雄厚、人才濟濟,他們早已學會了在競爭環境中的生存本領。
今天的中金公司和中銀國際又回到內地市場一較高下,而且中銀國際似乎還占了一、二級市場“兩條腿”的優勢。但是,這回市場變了,相對的游戲規則也變了。這兩家公司在內地的投資銀行業務還不能完全復制國際市場的做法,二級市場的經營更不能紙上談兵。而內地證券公司的國際化發展和戰略調整,對兩大投資銀行而言,直接形成了除業務競爭之外的人才競爭。我們還沒有提到近一二年靠做民營企業發展起來的、背靠中國第一大商業銀行的工商東亞的國內入市;我們還需要想像內地證券公司與外資投資銀行的進一步合資經營,等等。中國投資銀行業的未來到底是兩旗相映,還是三足鼎立,抑或是群雄爭霸?
嫁出去的姑娘未必漂亮,沒嫁的姑娘未必就丑(更何況還有當今高超的整容技術股),外國姑娘還可能到中國來直接參加選美。因此,將來誰拔這市場的“頭籌”還真不敢妄言。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