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菡
日前,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仍為負值,顯示了我國通貨緊縮的形勢不但沒有緩解,而且仍呈加劇之勢,由此降息的呼聲又逐步高漲起來。
判斷是否出現通貨緊縮的最重要依據是價格水平的變化。我們來看一組官方統計數據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從2001年9月份以來至今,我國物價水平一直下滑。CPI自2001年11月份以來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0.3%(11月)、0.3%(12月)、1.0%(2002年1月)、0.0%(2月)、0.8%(3月)、1.3%(4月)、1.1%,(5月),呈持續下降趨勢,今年1—5月累計平均同比下降0.8%。同時,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減少,一季度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4.5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低點;另外,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從去年以來至今一直保持10—12%的較低增幅,而居民儲蓄率卻居高不下,今年5月末居民儲蓄又突破8萬億,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9個百分點。所有這些指標都在提醒我們:我國就業和消費需求情況沒有改善,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通貨緊縮的壓力正日趨加大。因此,以謝伏瞻等為首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日前發表報告指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通貨緊縮趨勢有所加大,抑制了經濟的活躍程度。
通貨緊縮趨勢的嚴峻迫切需要通過靈活、有效的措施來緩解。這其中,除了需要積極財政政策繼續發揮作用外,也需要貨幣政策的有力配合。央行行長戴相龍日前表示,從長遠看,今后貨幣政策的導向是防止通貨膨脹,但近期主要是防止通貨緊縮。從央行日前公布的5月份統計數據看,年初以來增長幅度一直在11%左右低幅徘徊的M1,5月末一躍達到了14.5%的增幅,5月M2也保持了年初以來14%的增幅。5月末貨幣流動性(M1/M2)為36.9%,比上年同期上升0.8個百分點,出現了2001年9月份以來的第一次同比上升。可見,央行在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貨幣流通速度方面已經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有專家指出,光有這些是不夠的。
為緩解通貨緊縮壓力,除了要繼續穩步增加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動速度以及在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發展國債市場、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等方面做出努力外,還應考慮是否再次降息,運用利率杠桿來影響金融機構可貸放資金量和企業借款量,進而影響企業投資規模和經濟總量。
有專家分析,在年初降息之后,目前我國1年期存款名義利率為1.98%,加上通縮率1.3%,實際存款利率應該是3.28%。貸款名義利率5.31%,考慮通縮因素實際利率達6%以上,這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來說都是較高的,較高的實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的啟動和經濟的活躍。因此,專家建議,不妨再次小幅降息,比如一年期存款利率可降0.25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可降0.5個百分點,這樣大約可減少企業利息支出320億元左右。這不但可刺激消費與投資,還可表明政府遏制通貨緊縮的積極心態。有人對降息的作用表示懷疑,實際上,今年2月底降息之后,3月份我國存款增量首次出現了下降的跡象,消費需求也有所好轉,這表明降息的作用在我國還是很明顯的。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