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周穎 張曉丹
創業板的難產,令境外投行長驅直入,而香港投行則以一脈相承的血脈關系進入內地似乎更為理直氣壯。在眼睛瞄準了內地眾多民營企業,手里拋出了紅繡球時,張開的金融大口已經開始了分食內地投行業務
“三年要達到至少20家左右到香港創業板上市的目標。”
4月20日下午,國際飯店。剛剛從香港飛抵北京的香港亨達集團副主席兼總經理鄧炳森先生看不出一絲疲勞,市場巨大的吸引力令他處于一種最佳狀態。
雖然美國、新加坡、瑞士等投行都覬覦中國,但似乎香港更理直氣壯一些。或許是血緣關系,香港投行更是步步為營緊盯內地。
“而今年,不!而此時的機會對香港投行再適合不過了。”
鄧炳森喜歡喝鮮榨胡蘿卜汁,不僅因為原汁原味,更喜歡的是縮短了一道加工工藝過程。簡單、直接,他喜歡的是辦事高效率,如同他略顯生硬的中文語調不高而語速仍不放緩一樣。
快速出擊
去年7月,香港聯交所在成都舉辦了一次研討會,會議著重研討了國內民營企業如何到香港創業板融資。亨達不僅參與此次活動,而且收獲頗豐,與內地企業開始了親密接觸。與此同時,和浙江、上海、北京等國內券商也頻繁接觸,這一步棋為亨達集團的進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亨達國際控股作為一家具有香港主板和創業板保薦人資格的金融控股集團,同時也是香港主板的上市公司,非常看好中國內地的經濟前景和資本市場。近期國內二板難以推出,A股IPO市場發行節奏太慢,難以滿足迅速發展的內地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境外各路投行紛紛長驅直入。對于亨達來說,這個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民營企業不斷壯大,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在鄧炳森看來,現在的時機非常適宜。
不僅僅是亨達,香港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也開始登陸內地。
其實,早在2000年第四季度,新鴻基集團為擴充中國業務而成立了中國運營部,旨在提高其在國內知名度的同時,還積極促進與業界相關政府部門的關系。
雖然目前香港比較活躍的投資銀行大約30余家,但是很多香港的金融機構目前沒有在內地開展業務,在內地比較活躍的大約有10多家,其余投行則將業務的重點放在了東南亞、日本、臺灣和香港本地。這又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我們現在是在夾縫中生存。”香港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金小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形容目前的現狀。
金小麟分析說,經歷過去年證券市場的下跌之后,國內的投行業務將會重新整合。而整合之后無論是實力還是經驗,可以說都是精兵強將。這種本土化的優勢是外資投行不能相比的。香港投行與美國投行在內地的客戶群是不同的,如美林、摩根斯坦利等海外大型投行不會與香港中型投行出現競爭,幾千萬的項目對于他們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留給香港投行的市場空間還很大。但目前由于市場環境以及制度上的原因,我們在內地開展投行業并不是十分暢通。
創業板遲而未果,令國內的投行業遭受了重創,終于使脆弱的投行業按捺不住了。裁員,成為最終無奈的選擇。而此前創業板山雨欲來之時,“每一家券商仿佛都手握巨資——因為每家投行業務都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的企業在創業板的門檻外排隊等候。投行業務員忙得不亦樂乎,大江南北東進西下,恨不能把所有的企業都攬入自己的懷中。那時候的笑簡直是用錢堆出來的。”一位平安證券投行部的負責人這樣形容當初的情況。
顯然,這已成為歷史。一夜之間,境外的投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進來。
創業板概念在去年10月“高交會”期間似乎就成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因為難產而令幾百家等候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望而卻步,殊不知由此卻吸引了大批海外投資銀行機構。在“中國創業投資與新興資本市場國際論壇”上,倫敦證交所、臺灣柜臺交易中心、新加坡證交所、東京證交所和所羅門美邦等單位負責人介紹各自的上市規則,而這一招也的確吸引了眾多國內企業。一位投行人士戲稱:要不是國內提倡創業板,怎么可能為他們聚攏這么多民營企業,而讓他們坐吃現成的熱豆腐?
無論如何,境外投行通過種種辦法進入了中國這是事實,并且已經向民營企業伸出了橄欖枝。每一次或大或小的研討會,都有外資投行人士的參與,他們的眼光不放過每一次搜索的機會。
投桃報李
當然,每一次搜索都會有收獲。同時,他們還會給民營企業一個免費的午餐。
要符合上市的條件必須要經過改制,而如果要達到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條件,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我們將對內地的客戶進行在香港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輔導,指導其遵守香港的法規條例,如每三個月公布一次季報、建立獨立董事制度、按照國際通行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準則。”亨達融資有限公司中國區主管劉宇說。
“你可以不是我的用戶,但我想你會接受我專業而免費的企業咨詢甚至招商引資,這對企業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我們更看中的是潛在的客戶群體。而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融資或有很好的融資渠道,相信經過一個過程之后,或許我們就是他們最后的選擇。”鄧炳森,這位曾在香港證監會任職,并且身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的四十五歲的中年人,透露著一種特有的精明。
投桃的后果顯而易見,就在短短的時間內,亨達已開始運作了十個項目,而且已完成了三個項目的上市工作。而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看重的更是香港創業板的上市規則相對較為寬松。
目前證監會發行部內部規定公司IPO募集資金不能超過其凈資產的2倍,發行市盈率不超過20倍。而香港創業板沒有此規定,企業好就可以發到很高的市盈率,完全以市場化行為進行操作。
另外,由于國有股減持及上市公司造假等事件的影響,國內股市遭受嚴重打擊,股市一度下跌至1376點,IPO一級市場也幾乎停滯。根據業內權威人士透露,目前通過證監會發審會及等待上發審會的企業達200余家,而這其中又不包括將受到特殊對待的大型國企紅籌股、H股回國內發行A股,以及輔導期已經結束的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國有商業銀行、外資企業等優先對待的公司。2001年全年IPO市場只有67家股份公司集資,按照目前的發行速度和市場承受能力,現正在輔導的企業最快也要等到2004年才能上市。這對擬上市企業來講,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而且目前全國完成一年輔導期和正在進行輔導的股份公司有近2000家。因此,時間成本對企業來講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香港創業板在正常情況下需要5~7個月即可上市,而不需要一年的輔導期。
上市周期的縮短也是一個核心的誘惑。香港第一上海融資有限公司自去年9月進入內地以來,已成功保薦了7家企業在香港主板和創業板上市,目前手上還有十多家正在做。
香港的一些券商為了能分得內地投行業務一杯羹,頻頻與內地券商親密接觸。與此同時,香港的投行業在內地開始高薪挖走投行人才。一切跡象表明,或明或暗,香港投行開始加快了進軍內地的步伐。
內地攻略
就在香港投行加快步伐邁向內地的同時,接踵而至的是其它海外投行紛至沓來。
新加坡交易所總裁托馬斯不久前帶隊來吸引中國的中小企業到新加坡上市,而且,他指出,“最大的好處在于這個市場的進入成本較低。相比較歐美國家證券市場來講,如果中國公司規模還不是足夠大,歐美國家投資者不能足夠認同的情況之下,籌集資金要比在新加坡運作的難度大得多。”
香港投行不甘寂寞。鄧炳森也例舉了香港創業板的優勢。他說,盡管境外其他投行也紛紛進入中國,但香港更具有優勢。
鄧分析說,香港所沿用的是英國的法律,證券監管的法律和法規比較公平和公開,為解決證券監管部門與券商之間的糾紛提供了規范的依據;新加坡的法律和監管同樣比較規范,但是它的開放程度不如香港。香港緊鄰中國內地,具有與內地相通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背景,從這個角度講,香港投資銀行進入內地的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國內1000家輔導結束的企業,由于資金通道狹窄、市場容量有限,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可行途徑只有到海外融資。在海外資本市場中,香港市場一方面比較成熟,另一方面對中國企業的認可度高于歐美市場。因此,到香港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應該是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首選渠道。
根據規定,香港創業板允許股東中有職工持股會,國內絕對不可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后還可以回國內發A股,而最主要的則是香港創業板上市后半年即可增發股票。這不僅為民營企業上市帶來契機,還能極大地擴展融資空間。
新鴻基與亨達有一種共識,眼光在瞄準國內民營企業時,將擇優選取那些成長性好、盈利模式清晰的企業,同時更注重公司的實體。此前的網絡熱潮退卻后,令投資者對網絡概念漸失興趣,與網絡相關的IT業也不受投資者歡迎。對傳統行業中有高科技含量的,以及生產新能源、新材料的行業,還有在本行業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的企業已得到香港投行的青睞。
在向市場縱深發展的過程中,新鴻基希望與國內投行進行戰略合作,而亨達也會選擇一些機構作為合作伙伴:如大的券商、著名的中介機構——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實際上,在合資方面,國內現行的金融法規有很多限制條件:如合資中外資的比例開始不能超過25%,三年以后不能超過33%。因此,從所有權方面考慮,香港投行與國內金融機構的合并或合資還需要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新鴻基將在一兩年內設立不同的分支機構,以便與更多的企業進行接觸,并在一兩年之內形成“有效”的目標客戶群體。在他們看來,建立自己良好的客戶群體意味著事半功倍。短期內,新鴻基不會追求人員規模。務實,則是他們近期的一個目標。在問及未來目標時,金小麟以商業秘密為由,婉拒了記者的提問。
人才方面,亨達努力實現本土化,大力吸收國內資本市場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精英。對于2002年,他們充滿希望。三年后,亨達希望在國內較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哈爾濱等建立自己的分公司、組建自己的團隊,從而更方便地和國內的企業接觸合作。
與此同時,他們向民營企業一再拋出紅繡球:民營企業在香港上市,必須接受國際化的監管制度、遵守香港的上市條例。這樣,對于完善其內部監督管理、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都有好的幫助。在香港上市,能夠吸引國際資金,而且外匯可以自由流動,企業知名度不但有一定提升,其融資周期短,無疑加快了與國際市場對接的步伐。一方是苦等難產的創業板排隊上市,另一方是誘人的市場環境能令你捷足先登。
這樣的紅繡球,你接不接?
創業板未果,給了境外投行一個極好的機會。眼下,他們的金融大嘴愈張愈大,因為已經有了甜頭。-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