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近5萬個鄉鎮,一個經濟不錯的鄉鎮財政收入也只有500多萬,如果中國縣鄉財政虧空3萬億,那就等于是說每個鄉鎮平均負債6000萬之巨,怎么可能?
慧豐
6月3日,媒體的一則消息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中國財政部長項懷誠6月2日在滬表 示,中國的縣級財政絕對沒有3萬億元的虧空,也不會瀕臨破產。據稱這是項懷誠當天在SNAI經濟論壇發表專題演講后回答有關中國財政如何解決近10萬億元隱性債務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示。
虛假數字唱衰中國經濟
其實,關于中國財政危機或者說是債務危機的各種言論從今年以來時有發生,他們以中國統計數字存在大量水分為由,暗示中國經濟存在著巨大的隱憂。
較遠的要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勞斯基。勞斯基以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不成比例而懷疑中國統計數字的準確性。他甚至聲稱中國GDP增長1999年只有負2.5%到正2%。
而最近的一份來自里昂信貸證券的報告好像更具“殺傷力”。這份報告認為,中國的實際國債約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4倍,超出官方公布數據的6倍。
對于前一種說法,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4月17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專門予以駁斥,認為能源和經濟增長并沒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對于后一種觀點,國務院總理朱镕基5月29日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似有所指,因為他再次談到中國不會發生財政危機,中國經濟統計數字可以信賴。就在此前,有海外媒體發布了里昂證券的那份懷疑中國經濟數字的報告,而項懷誠6月2日的答記者問應算是一種對這種指責的正式回應。
縣級財政3萬億虧空只是海外機構憑空捏造中國10萬億隱性債務的一小部分,他們的理由是,中國的債務應包括國有商業銀行的巨大不良貸款和國家對國有企業數千萬退休職工的退休金義務。
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經濟現實也使這些“高見”相形見絀,外資流入不關中國的事,中國外貿出口也是外國自愿進口的結果,遷工廠、建研發中心、設總部,也皆是“周瑜打黃蓋”,就連這些大聲呼喊著中國要發生危機的那些機構不也是忙不迭的在中國布局設點,惟恐落后嗎?
中國就像一輛飛速奔馳在軌道上的列車,盡管現代中透出古老,成績中存在著問題,盡管你對它心存疑慮,然而,它堅定不移的速度卻不容置疑。
中國仍須警惕
關于縣鄉兩級財政所謂“虧空”的說法并不新鮮。早在1999年,中國官方就對1998年底以前鄉村兩級自身的各種債務、債權和擔保形成的各種債務進行一次徹底清查。雖然至今仍未知確切的結果,但中國基層政府的負債狀況驚人應是確鑿無疑。據農業部一位已經離休的司長對《新聞周刊》透露:中國鄉鎮將近5萬個,平均每個鄉鎮負債400余萬元,計2200億元左右。
即便是這個數字也是讓人目瞪口呆。因為,在1999年的狀況是,一個中等偏上的縣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到1億元,一個經濟不錯的鄉鎮財政收入也只有500多萬元,照此算來,中國有將近一半鄉鎮入不敷出。當然,從1999年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3年,情況又有了許多變化,但即使如此,所謂的“3萬億虧空”也應劃入“虛假數字”之列。如果中國縣級財政虧空3萬億元的話,分攤到每個鄉鎮頭上,平均負債6000萬之巨,怎么可能?
另外,該機構對5萬多個鄉鎮的累積多年的財務狀況調查的質量也令人懷疑。用他們的話來說,中國農村的統計狀況并不理想,因此,所謂3萬億元的虧空不知能通過什么手段獲得。這很容易使人想起《經濟學家》為香港評級的情況,在曾蔭權指出跨國公司目前在港投資較1997年上升近3成等事實數據之后,《經濟學家》的6名主管終于承認他們犯了“主觀”錯誤。
再者,包括里昂在內的所有機構和媒體之所以懷疑中國的數據,一是中國經濟太突出,比較“扎眼”,容易引起別人的猜忌。二是以他們所說,中國有大部分省份的經濟增長率高于中國的整體經濟增長率,這更“吊足”了這些機構的胃口。因此,這些機構在調查中國的經濟數據時不可避免地帶有有色“眼鏡”。同時,媒體善于炒作的特性及吸引眼球的需要使得問題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夸張,而成績則被輕松帶過。
質疑“3萬億虧空”
任何事物絕非空穴來風,中國經濟今年以來遭到如此大范圍的懷疑也是前所未見的,而中國政府近一段時間也是忙于各種“辟謠”。
中國有句古話:聞過則喜。中國的問題或許不像某些海外機構和個人所說的那樣嚴重,但問題確實存在,甚至一些問題有“尾大不掉之勢”。
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從撥改貸以后,雖然國家想盡了各種辦法,但依然是“雪球越滾越大”;國有企業雖然又承包,又股份制,但好多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股市為國有企業暫時脫困的同時并沒有帶來股市和國企的共同繁榮,反而使股市有“身陷困境之感”;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雖增加了負債,但卻沒有形成相應的生產力。
因此,即使地方政府沒有3萬億元的虧空,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基層干部考核指標的缺陷以及由此形成的短期行為是最主要的因素。比如,干部政績好壞,只問工廠多少,卻不問市場大小,只問產值利潤多大,卻不問負債還貸。這樣,企業是建起不少,但是形成效益的卻沒有幾個。
《國際金融報》 (2002年06月07日第四版)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