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陽
種種跡象表明,面對加入世貿后銀行業的競爭形勢,我國的中資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正在選擇一種“丟芝麻保西瓜”的對策。
先說最新的情況。中國工商銀行一位副行長幾天前透露,中資銀行正在醞釀對100元以 下的賬戶收費。另據北京的新聞媒體報道,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起草的關于“調整國內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的相關申請已經提交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經貿委。這是已經炒作了一段時間的銀行收費話題的比較權威的證實。而南方都市報的報道則說,東莞和虎門已經有銀行把儲戶開戶的門檻設為2000元。
中資銀行對小儲戶收費的想法兩年前就有了,今年4月爆出花旗銀行對存款5000美元以下儲戶收費的新聞后,受“國際慣例”的鼓勵,內資銀行的這一想法開始走上前臺。向小儲戶收費的理由是調整客戶結構,即屏蔽小、散的低質客戶,吸納優質客戶,從而降低服務和管理成本,提高銀行效益。一家國有銀行的高層人士說,“管理100元賬戶的成本,和管理一個100萬元賬戶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樣的。100萬元的客戶至少可以給我們帶來3%的存貸利差,而這些100元以下的賬戶,我們是做著賠本賺吆喝,費力不討好的買賣。既然如此,我們中資銀行為什么不能用收費抬高門檻,更好的經營我們的優質客戶呢?”他進一步說,那些只能給銀行帶來負利潤的小儲戶,應當通過收取管理費的方法,逐步清出去。
另一個跡象出現在今年“五一”節。“五一”節長假期間,北京等地的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大歇業,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不少居民為買電跑了多處銀行都吃了閉門羹,有人用信用卡取款被提款機吞卡或者遇上提款機里沒錢,儲戶們怨聲載道。
四大國有銀行“五一”節歇業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基于銀行成本費用方面的考慮。銀行方面說,節假日銀行的業務量只是平時的15%-20%,因此,在節假日銀行適當減少人力投入,可以提高效益。
但事實表明,這種做法得不償失,因為四大銀行大大開罪了量大面廣的小儲戶,而使節日期間照常營業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商業銀行等小銀行“大撈一把”,獲得了相當可觀的銷售額和商業信譽。從事后廣大儲戶的激烈反應看,國有銀行的這一決策如果不是過高估計了貨幣電子化程度和人們對銀行卡的接受能力,便是過低估計或有意忽視了其對廣大儲戶的傷害。有論者尖銳地指出,黃金周期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自愿放棄并不算小的業務量,可能是自恃幾十年經營而形成的數量龐大的經營網點及客戶群優勢,“甚至不能排除銀行有借長假期間停業以有意放棄小儲戶之意”。這種評論或許有些過分,但至少,四大國有銀行“五一”停業的選擇隱含著對小儲戶的不重視,因為其考慮問題的重要理由就是“五一”節期間業務量比平時小,而且都是居民存取款業務,大客戶不會在節日期間去銀行。
對100元以下儲戶收費也好,開戶門檻設為2000元也好,忽視節日期間的市場也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屏蔽一部分小客戶已經成為國有銀行的一種經營決策取向。
乍一看,國有銀行的考慮是理性的。現在,銀行已經不再是以“為人民服務”為主要目的的準公共產品,而是以利潤為中心的企業,因此,進行成本核算是天經地義的,與過去的不計成本相比,還可以說是一種進步。另一方面,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競爭的第一步就是爭奪優質客戶,因此,四大國有銀行針鋒相對地鞏固和擴大優質客戶群,似也無可非議。
但是,想去跟外資銀行爭奪“西瓜”的中資大銀行對量大面廣的“芝麻”采行了一種可能是錯誤的策略:輕視因而忽視,甚至要拋棄一部分。換句話說,四大國有銀行可能把量大面廣的小客戶當成了自己的負擔。
小儲戶果真是大銀行的負擔嗎?從技術層面說,這種看法沒有錯。正如中國工商銀行的人士所言,工行目前有存款余額在100元以下的小儲戶2018萬戶,占全部儲戶的5.16%,平均每個賬戶上只有13元。小儲戶太多,銀行就會做虧本買賣。但從中國國情說,從加入世貿后中資外資銀行的競爭格局看,小儲戶很可能是中資銀行的優勢所在,而不是一種需要銀行盡義務的負擔:
其一,深入到城鄉細部的四大國有銀行的營業網絡,是計劃經濟留給四大銀行的寶貴遺產,而這個巨大網絡只有保持其廣泛的“人民性”,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反過來,這個網絡的潛能發揮得好,將成為外資銀行和其他小型內資銀行在相當長時期內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
其二,與上一條相聯系,大客戶和小客戶并非互相排斥的關系,以中資銀行網絡之大,人力資源之豐富和相對廉價,并不存在為小客戶服務就影響為優質客戶服務的問題。人為屏蔽,只會傷了眾多客戶的心。
其三,正在經歷城市化的中國經濟至少還有二十年的高速增長期,廣大居民的收入也將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今天的小儲戶,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客戶,而且,許多小賬戶的戶主同時也是大儲戶。四大銀行有意屏蔽小儲戶,無疑將付出自降商譽的代價,很可能意味著現實市場和未來市場的丟失。
在企業競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是效果最好也最可靠的辦法。就中外銀行的競爭而言,面對資產和服務實力都遠強于自己的對手,中資銀行清醒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強化優勢,補足欠缺,是很淺顯的道理。而忽略甚至有意放棄自己的最大優勢,單純追求與對手雷同的競爭力,猶如在未長出翅膀時就自斷尚能健步行走的雙腿,恐怕是不小的冒險。
值得欣慰的是,許多帶有民營性質的中資小銀行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正在抓住一切機會培育客戶和占領市場。這或許正是銀行競爭格局重新洗牌的歷史時刻。我們不妨拭目以待:未來銀行市場,竟是誰家天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