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首頁 新聞 搜索 短信 分類 聊天 企業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知名財經類雜志“封面秀” > 正文

《南風窗》5月期:理性應對WTO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05月23日 16:54 南風窗

  王東京(北京)

  中國加入世貿,世界各國給予高度評價,國內媒體也是一片溢美之詞。在被興奮和喜悅氣氛所感染的同時,我們還應保持一份冷靜,以理性的心態,研究對策,應對挑戰。今年2月下旬,中央將各省和部委的主要負責人召集到中央黨校,舉辦“國際形勢與WTO研究班”,足見中央高層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其實,認識WTO,不妨從基礎的分析著手。

  融入國際但要立足國內

  中國為什么加入世貿?用一句話回答,就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畢竟,WTO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機會,有了這張“通行證”,進入國際市場會更方便,回旋的余地也會更大。但這決不等于說,我們就可以把“注”全押在國際市場。其實,國際市場固然重要,而國內市場更是不可忽視。

  回顧二戰之后的經濟史,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所有在戰后迅速致富的國家,都是世界市場的受益者。1945年的歐洲,彈痕累累、滿目瘡痍,重建家園需要從美國購置大量的設備,相應的資金從哪里來?馬歇爾計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也僅僅是一個開端,源源不斷的后續資金,靠的是歐洲對美的貿易順差。美國張開其溫暖的懷抱,給戰后的歐洲以極大的撫慰。與歐洲同樣幸運的還有日本。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面積狹小,國內市場容量有限,如果在本世紀以前,它不會發達到哪里去。但日本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把握住了世界市場的每一個機會,從中東進口石油,向世界傾瀉產品。不到40年的時間,曾經的戰敗國就一躍成了世界第一大債權國。其它的像“亞洲四小龍”,以及后來的“亞洲四小虎”,又有哪一個不是靠出口導向型戰略起家的。

  但是,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可能就是謬誤。誰如果認為,成功的經驗可以保證永遠的成功,他就大錯而特錯了。1997年以前,幾乎所有的人都眾口一詞: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然而,歷史卻開了一個近乎殘酷的玩笑,亞洲的世紀還沒有來臨,金融危機卻搶先到來了。東南亞等來的不是進一步的繁榮和興旺,而是破產、失業、收入的下降和生計的窘迫!

  任何成功的模式,都有它成功的土壤。戰后的世界格局,是一個冷戰的格局。為了對抗共產主義的陣營,為了讓其盟友盡快富裕起來,以分擔日益龐大的軍費開支,美國慷慨地對其盟友開放了市場。那個時候的美國太強大了,強大得不附加任何條件。歐洲、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是因此而成功的。然而成功帶來了新的問題,美國人很快就發現,那些曾經依偎在他翅膀下面的溫順的小鳥,在羽翼豐滿之后,不再需要它的保護,而是要與美國人分庭抗禮了。于是,美國的策略開始發生轉變,對市場準入提出了越來越多的附加條件。而蘇聯的解體,又加速了這一轉變的進程,因為共同的敵人不存在了,大家抱成團的愿望也就不那么迫切了。歐洲通過加快共同市場的建設,努力緩解了這一轉變的沖擊,而亞洲沒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反應,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壓抑的市場空間。昔日的土壤不存在了,曾經成功的模式,也就不再那么熠熠生輝了。

  當今世界三大經濟巨人,有兩個在亞太。因此,中國要走向世界,首先必須融入亞太。而這種融入必須正視一個問題,就是亞太地區畸形的貿易結構。畸形結構的一極是日本,另一極是美國,前者長期保持著巨額的貿易順差,而后者則是巨額的逆差。位于兩極之間的國家,幾乎全都是通過美國的逆差,來獲得美元,支付給日本,以擴大日本的順差的。問題在于,任何一個國家承受逆差和順差的能力,都有一個限度,美國和日本也不例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把一個人上半身所有的靜脈血管都堵住,心臟只能通過動脈向大腦輸血,而大腦的血液卻不能往心臟回流,將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用不了多長時間,心臟就會衰竭,而大腦將要爆炸!國際貿易也是這個道理,到了美國再也無力承擔巨額逆差的那一天,亞太地區的貿易,必將崩潰無疑。事實上,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90年代初,伴隨著大量的資金流入,這個地區實現了奇跡般的經濟增長。但迫于越來越大的赤字壓力,美國不能同比例地增加進口,日本雖然保持巨額的順差,卻又不放開國內市場,東南亞的產品賣給誰?產品賣不出去,債主追上門來,金融危機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亞太地區畸形的貿易結構必須改變。不過,新的結構將在什么時候出現,以什么樣的面目出現,我們現在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這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新的格局形成之前,亞太地區的經濟將是不穩定的,因此,我們不能在這里押上所有的賭注。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如果不是依靠國內市場,而是要仰人鼻息,從別人的“飯碗”中扒飯吃,多大的“飯碗”才能讓我們吃飽?如此大的國家,多大馬力的引擎才能拉動我們起飛呢?當日本的經濟總量不大的時候,美國曾輕而易舉地把它從戰敗的泥潭扶起來,推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然而現在,全世界都進口它的產品,卻還是不能把日本從經濟衰退中解救出來,因為它的經濟總量太大了,沒有人能拉得動它。歐洲人的政治智慧,使他們有能力創造比日本更光明的經濟前景,貨幣一體化的進程,則可能成為歐洲未來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可惜日本人缺乏這樣的政治智慧,它對二戰的態度,無法贏得周邊國家的信任,因此,它也就無法在亞洲扮演德國在歐洲那樣的角色。美國已經無力獨撐天下了,在亞太地區,如果要為出口導向型戰略再造成功的土壤,唯一可能的“火車頭”只能是日本。但與其相信日本會這樣做,不如相信這種戰略已經走到了盡頭。

  在經濟全球化的年代,市場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誰掌握了市場,誰就占據著最有力的競爭地位,擁有制定市場規則的權利。ISO9000系列標準為什么必須由歐洲人來制定?因為它是相關產品的最大買主,這個產品的市場就在它的手中。我們的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對它垂涎三尺。這可是個碩大的“金飯碗”,而且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的眼前。如果你對它視而不見、棄之不顧,總想去云游四方,到外面去化齋求緣,那么,當你化緣不成,空腹而歸的時候,原來的“金飯碗”還會屬于你嗎?

  熱情待客但不怠慢國人

  隨著中國入世,國民待遇問題越來越引起國人的關注,其實,在烏拉圭回合中,各成員國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求各國政府,不要怠慢“客人”,給予外資同等的國民待遇。

  在國民待遇方面,我們過去有些不盡如人意。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國內百廢待興,到處都要花錢,如果僅靠自己的“家底”,根本滿足不了需要,所以,我們不得不引進外資。而在國際市場上,資本就像一位“貴客”,各國政府都盛情相邀。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恨不得用八抬大轎去抬。而我們要請外資進來,可說是全無優勢,不僅基礎設施差,而且體制又僵化。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若不表現出特別的熱情,提供優惠的政策,人家很難光顧。因此,政府只好給外資開“小灶”。如所得稅,兩年免收,三年減半;利潤再投資,返還部分稅款;在人才市場上,可以任意挑選精兵強將;擁有進出口自主權等等。正是這些措施,彌補了國內投資環境的先天不足,對外資產生了不小的吸引力,再加上中國迷人的市場前景,所以這些年是高朋滿座,十分熱鬧。據世界經合組織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截至1999年底,中國共吸收外國直接投資306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盡管各國對待“外資”,是笑容可掬,好肉好酒地招待,但并不是無遮無攔,暗地里其實都防了一手。因為外資進來,不純粹是幫你搞建設,而是瞄著你的市場,盯著你的口袋。東道國請“客”,也是想借他人的力量,為自己強筋健體。大家彼此只是相互利用,各有所謀。所以,在外資準入方面,各國都有所限制。像美國,口口聲聲講平等,但再怎么講,也不會讓外資去控制他的尖端國防企業。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對待外資,內心是矛盾重重。一方面,我們要“借雞下蛋”,以補充國人的“營養”。另一方面,外資“人高馬大”,我們又擔心國人斗不過,到頭來飯碗給搶了,脖子還被人捏著。不得已,國家出臺了一些規定。如服務貿易,以前基本上不讓外國人涉足。對外資企業,明地里是鼓勵多出口,實際上是把出口比例作為項目審批的一個重要條件。產品的零部件,應優先使用國貨,要達到一定的國產化水平。引資初期,手頭的外匯緊,外企用匯,要自行解決。我們還提了一個口號,“以市場換技術”。政府采取這些措施,無外乎是要壓縮洋人的活動范圍,減弱對國內企業的沖擊。

  應該說,在引資方面,政府憑借靈活的政策,確實打了一個漂亮仗。不過任何政策,正如良藥治病,盡管有特效,假如吃多了,難免也要產生副作用。我們過去出臺的某些優惠政策,在當時也許是功不可沒,可時間一長,負面影響也就顯露出來。例如,給外企的“超國民待遇”,使外企的經營成本低,利潤多,價格調整的空間大。而國內企業,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這頭送,那頭交,商品價格定低了,不能養家糊口,定高了,市場又不認賬。所以,國內企業很難和外企競爭,日子是越過越艱難。大家盯著洋人碗中的佳肴,口里饞,心里不服氣。于是一些企業為了抬高身價,想方設法與外資攀親結貴。這些年,市場上冒出不少“假洋企業”,無非是想借“洋人”的光,揩國家的油。外國人給掛個名,就能“無本起利”,這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外資也是求之不得。結果,好處落在了人家手里,而國家卻損失慘重。與此同時,對外資的“低國民待遇”,又讓人家說三道四。按照國民待遇原則,你給外資什么好處,是你的事,沒有人出面干預。但對外企提出外匯平衡、貿易平衡、國產化比例等,就會被認為是壞了“規矩”,立即會遭到譴責。世態炎涼。你對洋人,哪怕是千般好,萬般好,就一樣不好,他也會毫無情面地把你告上去。WTO的官員,絕不會念及你的“好處”,就對你網開一面。一旦打起官司來,除了認栽,恐怕別無選擇。

  時下,無論是國人洋人,對“一視同仁”的呼聲都很高。國人呼吁的,是要取消對洋人的特殊待遇。洋人提出的,是要取消對外企的種種限制。國人的要求,盡管是在情理之中,但一時半會,恐怕還滿足不了。因為畢竟是我們要請人家進來,世上的事就是如此,當你還比較窮的時候,想請像資本這樣勢利的“客”,總得要額外添上幾道好菜,否則它不樂意,很快會找個由頭離去。前幾年,我們取消了部分優惠,一些外資不是很快就不辭而別,與咱拜拜了嗎?要想拆掉“小灶”,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快發展。只有富有了,資本才會巴結你。到時即使是粗茶淡飯,它也照來不誤。像美國,就是因為有錢,所以資本都追著去。但對洋人的要求,我們卻沒有多少還價的余地。在入世談判中,我們已經承諾,逐步開放服務業,就連往日保護得嚴嚴實實的金融、保險、電信等行業,也允許外資進來,對此還列出了外資進入的時間表。入世后,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看來已是大勢所趨,也只有如此,人家才會投桃報李。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有關法律做出修改,取消了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平衡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國產化要求和出口返銷要求。這既是我們在兌現承諾,又是進一步吸引外資的重大舉措,當然也意味著,國人將要經受嚴峻的考驗。

  要說待遇不平等,怨言最多的恐怕要數民間資本。有人做過調查,發現民間資本可以進入的行業,目前只有60%,外資是80%,國有資本則不受任何限制。盡管數據可能不太準確,但至少說明了一種現象:我們還是看重“出身”,愛把企業分成三六九等。同樣是投資,姓“外”,能享受稅費減免,還有政府親自保駕;姓“公”,有財政和銀行的扶持,落敗了,可以找“娘家”接濟;可我們的民間資本,卻兩頭不沾光,成了“三等公民”。但不管怎樣說,民間資本還是從體制的夾縫中,頑強地發展起來了,并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市場經濟不看重“成份”,奉行的是公平競爭。對外資,我們需要提供國民待遇,其實對內資,也理當如此。

  防范傾銷與應對“反傾銷

  翻開世界貿易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傾銷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16~17世紀自由貿易初期,英國人為擠跨國外競爭者,就打過傾銷牌,牟取過暴利。傾銷的先河由此一開,其他國家便紛紛仿效,而且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什么是傾銷?簡單地說,就是出口商在海外廉價拋售產品。出口商打的算盤,是用低價“收拾”競爭者,然后抬價,豐厚的利潤,便可成為囊中之物。正是傾銷不惜生產成本,人為定價,“惡意”搶占市場,從而成了過街的老鼠。對過街老鼠,真要是人人喊打,天下也就太平了。事實上,當本國受到沖擊時,自是一片憤怒聲討;若一旦有機可乘,大家誰也不會客氣。加拿大就曾向傾銷叫過板,并且是第一個將反傾銷措施寫進國內法的國家,可它還是要在別國市場時不時來幾下“大甩賣”。于是乎國際市場上,你傾銷,我也傾銷,明爭暗斗,傾銷和反傾銷一時打得不可開交。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做出努力,以圖制定一個能夠共同接受的規則,來為自由貿易保駕護航。1948年1月臨時生效的GATT,專門為此制定了條款。爾后,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又先后三次對反傾銷條款進行了修改和補充。目前WTO成員普遍遵循的,是烏拉圭回合通過的《1994年反傾銷守則》。按照這一法則,一個國家要指控他國產品傾銷,僅憑低價一條還不行,必須列出三大“罪狀”,才能將其推上被告席。一是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正常價值一般可由出口產品在其本國的售價確定,如你在國內賣15元的東西,到他國只賣10元,就有傾銷的重大嫌疑。不過這只適用于市場經濟國家,非市場經濟國家,因價格不由市場供求決定,所以被大多數國家的反傾銷法打入另冊,其正常價值要比照第三國的價格敲定。二是嚴重地傷害了進口國的民族產業。這種傷害可能已經發生,也可能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或者是讓建立同類產業的打算成為泡影。不過反傾銷的起訴,一般只以現實的傷害為依據。三是產業受到的傷害要由低價引起。如果因國內企業缺乏競爭力而產業不興,想“栽贓”他人也是反傾銷法所不允許的。如若“三罪”俱全,則是傾銷無疑。

  一旦受到“傾銷”的騷擾,進口國就可動手反傾銷。首選的辦法,是向進口商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或者收取一筆數量相當的保證金。如果進出口雙方不想鬧得臉紅脖子粗,也可以通過承諾的方式,出口商保證相應地提高價格,或者減少出口商品的數量,或者干脆停止出口,以換取進口國的諒解。為了防止冤假錯案,進口國還要在初裁后4~9個月之內,做出進一步的復查。如確屬錯案,應立即取消反傾銷措施,并退還已征的反傾銷稅或保證金。若最終裁定為傾銷,則將征收5年以內的固定反傾銷稅。即使5年期滿,進口國如果感到還不是足夠“安全”,還可用一個所謂的“日落條款”,對其提出復審,復審可延續12個月,這就相當于延長了一年的征稅時間。若復審認定,取消反傾銷稅可能再次帶來沖擊,則可繼續征收。一般說來,反傾銷是既往不咎的,但對情節特別惡劣的,如“累犯”,明知故犯,則新賬老賬一起算,對在此之前的商品,還可追征反傾銷稅。

  如果說20年前,談傾銷和反傾銷,國人還覺得有點事不關己。那么,在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的今天,我們已與反傾銷結下了“不了緣”。改革開放以來,外國對中國產品提起的反傾銷指控近400起。進入90年代,這種指控更是有增無減,有關企業已是飽受其苦,應對反傾銷成了一道繞不過去的“坎”。為什么誰都能拿反傾銷跟中國說事兒?“中國造”價格低廉是原因之一。如家電、玩具、鞋類、服裝等,價格低得在國際競爭中幾近所向披靡,如此強的“攻擊力”,肯定會引起別人的警覺。而中國的企業要是在哪一國打開缺口,大家便一窩蜂地跟進。如出口到美國的西洋參,1988年不到3000公斤,1992年就猛增到7萬公斤,價格也從6萬美元1噸降到1萬美元。這種行為,一下子搶了別人的飯碗,人家能不和你急?我們的企業,出口時是爭先恐后,一旦遭到指控,肯站出來與別人理論的卻很少。你不應訴,別人會認為是你理虧。別人來取證,你不理不睬,而裁決權在人家手里,到時是有理也要輸三分。同時也不排除部分國家對我們的歧視。我們搞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又多少摻雜著一些意識形態的東西,人家難免用老眼光看人。像10年前歐盟對我們的彩電,就是按“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框框,用新加坡的價格作標準,判定為傾銷,而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是我們的20倍。當然近年國際市場不太景氣,中國出口增長確實讓人眼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看來,我們應對反傾銷,還需對癥下藥。首先不能搞低價競爭,更不能兄弟之間相互傾軋,把價格戰從國內打到國外,給人留下把柄。在某一地區的出口數量要循序漸進,給人一個適應過程。不要大家都往一塊涌,出口地區應盡量分散。出現了指控,要積極應訴,據理力爭,努力為自己洗刷清白。如果的確是我們的問題,也應主動配合別人的調查,與人協商,并通過承諾等方式中止起訴,既留一條后路,又留下一個好名聲。打入別人的市場不容易,要是人家把門關上,再進去就困難了。有些企業想打“游擊戰”,絕不是長遠之計。逃避只會使自己成為軟柿子,任人去捏。事實上,在我們應訴的案例中,有近一半的勝訴,還有一些得到了從輕發落,這應該給我們一些信心和啟示。

  中國入世,意味著國門要進一步敞開。我們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會更加頻繁。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某些外國商品為逐鹿“中原”,沒準會對我們實行傾銷。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應對反傾銷,同時還要騰出手來,防范他人傾銷。要想在國際交往中不吃虧,我們不妨也來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最新一期《南風窗》(五月下)網址:www.nfcmag.com《南風窗》訂閱熱線:020-83806224郵發代號:46-117

  特別聲明:本文章內容由《南風窗》獨家提供新浪網網上轉載權兩天,自新浪網發布之時起48小時內其他任何網站不得轉載,如轉載必須征得新浪網同意。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發表評論】【財經論壇】【短信推薦】【關閉窗口

 相關鏈接
我國加入WTO使高收入人群總數增加 誰能躋身其中? (2002/05/23 09:29)
國際金融報:如何善用WTO爭端機制? (2002/05/23 08:44)
切實做好農業應對加入WTO工作 (2002/05/22 11:25)
龍永圖與巴爾舍夫斯基在京漫話WTO (2002/05/22 09:56)
以安捷倫的名義--納德的獨立之路
東亞:銀行涅槃
《智囊》:陳育新--要誠實也要精明
《新財富》:爭奪董事會--實戰手冊與規則反思
《科技智囊》:企業大跳槽
數字商業時代:芯片--科技魔戒上的鉆石
《競爭力》:中國廣告業--世界群眾大食堂
《商務周刊》:摩托羅拉自我革命
知名財經類雜志“封面秀”專題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聯通手機購買個人家園,百分百中獎!


分 類 信 息
:MBA備考百分百上線
   送你出國學英語!
   1.6元租涉外辦公間
   亞運新新家園熱銷
   8萬以下品牌車專賣
   職業經理人研修班
:都市夜風情-茜蒙
:國際長途0.33元/分
:青島招商項目展
:與您相約-津魚頭
:看足球戴超技表!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361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