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近來,業內人士都把視線對準了國有銀行的改革問題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負責人首次披露了上市時間表,建行甚至表示爭取力拔頭籌。那么,國有銀行改革究竟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又何在呢?
重壓之下改革提速
國有銀行現在紛紛披露改革和上市時間表,改革的目標是用5年或更長時間,把4家國有銀行改造成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具有全面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商業銀行。
5年正好與入世后銀行業的緩沖時間相吻合,工行、建行等披露,力爭在2006年末或之前完成股份制改造。銀行業實現改革的目標也十分明確:按照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管理制度,或改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銀行上市。
用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話說,接下來就是國有銀行該實施商業化、股份制及現代化改造。
對國有銀行來說,愛立信“倒戈”事件即便不是改革的“導火線”,也是促進改革的“催化劑”。至于國有銀行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遠不止中資銀行在“倒戈”事件中所暴露出的“軟肋”。
業內人士稱,國有銀行和國企,同樣存在“做大”卻難以“做強”的問題。論資產規模,國有銀行已在國際上名列前茅,有3家國有銀行已擠進世界銀行百強行列。國有銀行能夠“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因素、中國經濟增長及高儲蓄率等。
但解決“做強”的問題,就需要從體制和機制上進行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近日在論述國企改革時指出,市場競爭對企業的成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企業“塊頭大”,可競爭力與世界優秀企業有差距,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經歷充分的市場競爭過程。
對照國企難以“做強”的原因,不難發現國有銀行同樣缺乏市場機制的洗禮。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謝平談到國有銀行改革時認為,因國有銀行的產權100%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與中央政府“博弈”過程中,也“套取”國有銀行的貸款。二是國有銀行處于壟斷地位,存貸款業務約占62%的市場份額,結算市場占80%。雖然,國企給國有銀行制造了大量不良資本,但也是國有銀行的利潤來源。國有銀行約95%的收入來自存貸利差,而存貸利差又主要依靠效益好的國企。一方面,國有銀行具有準政府特征,分支機構特別多,與地方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另一方面,又具有準財政功能,國有銀行過去往往需要發放政策性貸款,這些都是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用機制激活國有銀行
國有銀行改革需要一定的基礎條件,其中,妥善處置不良資產十分關鍵。1999年開始建立的4家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1.4萬億元不良資產,為銀行改革創造了一定條件。按計劃,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將平均每年下降3個百分點左右,確保到2005年底降至15%以下,達到我國對銀行監管的標準要求。
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對國有銀行來說是一個系統的改革。據謝平透露,目前,國有銀行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改革國有獨資產權制度、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實施審慎會計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補充資本金及加強外部監管等。
謝平稱,今年財政部新公布的會計制度,其中有幾項根本性的改革,以呆賬準備金制度為例,銀行可根據自己的貸款質量確定呆賬準備金,原來僅限于貸款余額的1%,現在這一限制已被打破。根據貸款質量,銀行可按1%至100%的比例提取呆賬準備金。新的呆賬準備金制度對國有商業銀行特別有利,背后隱藏的信息是財政部可以不要國有商業銀行的利潤,國有商業銀行可把所有的利潤用于沖銷呆賬。如應收未收利息賬務處理,應收未收利息只要3個月沒有利息收入就可以放在表外,而在表外就不用計息,不作為收入,不再算入稅基。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若谷表示,國有銀行改革將改進法人治理結構,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建立以利潤目標為中心的綜合考核體系,嚴格考核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行長的經營業績,明確行長的責任。另外,將精簡機構和人員。按業務量和發展前景而不是行政區劃設立分支機構,對連續3年嚴重虧損、扭虧無望的營業機構逐步撤并。
據悉,國有銀行將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拉開內部收入分配差距,提高關鍵崗位和高素質短缺人才的工資水平。另外,銀行工資總額增長與增盈減虧將掛鉤。在加強內部財務控制的基礎上,國有銀行將逐步取消商業銀行的工資總額限制,實行績效掛鉤、責任和風險相稱的薪酬制度。
銀行界人士擔心,若再不對分配制度進行改革,中資銀行將難以留住人才。現在,很多高級管理人員在中資銀行分配到住房后,就往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跳槽”。對此,有些國有銀行已開始采取相應措施。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