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新聞公報宣布,特區行政會議已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提出的的建議,放寬進入銀行業的市場準則,以利于香港繼續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對此,上海方面反應迅速,5月12日,上海市市長陳良宇在第35屆亞行年會上表示上海將從建立誠信體系等四個方面著手鞏固國內金融中心地位努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與上海、新加坡三雄爭霸
香港仍想做老大
一向以嚴厲和審慎監管著稱的香港為何降低銀行進入的門檻?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專家分析說,香港此舉意在同新加坡和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爭奪戰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從內地來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對香港形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香港如果想繼續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進辦事效率,降低準入門檻,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港營業。
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最新統計,截止到今年3月底,上海已經有50多家外資銀行,本外幣總資產為1713.67億元,占全國外資銀行的一半以上。印尼中央銀行行長蘇德里安·吉萬多諾這樣評價上海:“過去我們很重視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未來我們會更多地關注上海”,他相信上海一定能在10年~15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上海一定能夠達到這個的目標,盡管這會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如果說上海的威脅還是潛在的話,那么來自新加坡的威脅則是現實的。長期以來,兩地都在明爭暗斗,力圖奪取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龍頭老大地位。新加坡也在不斷改進國內金融業的軟件和硬件環境,吸引更多的金融企業來新開設分支機構。
競爭格局可能發生微妙變化
新加坡將備受壓力
香港此番變招,無疑將對“三雄爭霸”的競爭格局產生影響。人民銀行一位專家稱,上海所受的影響要小一些,因為上海和香港雖然都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兩地市場的功能定位卻不盡相同。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上海,看中的是中國內地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在香港開設機構,則看中的是其國際地位,這種功能定位的差異,避免了上海和香港兩地的正面交鋒,未來的香港和上海將成為功能互補的國際金融中心,實現兩地的雙贏。
而對于新加坡市場來說,其功能定位與香港市場基本相同,兩地在股票市場、貨幣市場、黃金市場、期貨市場以至創業板市場上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香港使出這一招數,無疑對新加坡是有極強殺傷力的。這位專家預測,新加坡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甘敗下風,也許不久會采取新的舉措。看來兩地爭霸的戰役還會繼續打下去,而且可能會越打越激烈。
機會來到內地銀行業面前
經濟學家鐘朋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香港金管局此舉將會促進香港金融業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后,香港將著重于吸收全球各地的金融資本,拓展香港的金融業務,吸引全球的金融人才來到這里,找好優秀的項目,選擇信譽度好、還貸能力強的績優企業,為他們服務,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香港本身僅僅提供一種中介服務,將金融業作為一個較好的發展平臺。
長期以來,香港銀行業實行的是三級銀行體制,銀行分為持牌銀行、有限制牌照銀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三級銀行制對香港金融業的穩定功不可沒,但由于香港金融監管過于審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有僵化的傾向,對香港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香港要求境外注冊的申請機構必須有16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這樣就限制了一些中小機構進入香港市場;有限制牌照銀行及接受存款公司獲準升格為持牌銀行所需期限長達10年,這樣也嚇跑了一批沒有耐心的機構。
剛剛拿到香港持牌銀行牌照的招商銀行香港分行對此感觸頗多,它們從1992年開始就在香港以代表處的形式運作,至今已整整過去10年。此次放寬限制,招商銀行的后來者們僅需3年就可能拿到牌照。
由于香港金管局在2001年12月已經完成了對現有進入市場準則及三級發牌制度的檢討。且銀行業監管制度已進一步加強,金管局認為放寬部分進入市場準則應不會影響銀行體系的穩定。
香港金融市場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但同時又是國內市場,因此內地的金融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步大多邁向香港市場。此次放寬限制,對國內銀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銀行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這些銀行可以更方便地登陸香港市場。
本報記者孫銘 張春平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