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煒上海報道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若谷近日指出,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制符合中國國情,他特別說明此話僅代表個人觀點,并不代表央行立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他說,隨著對居民金融投資需求趨于多樣化,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不斷提高,從而使發展直接融資的條件不斷改善,直接融資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也將不斷上升。但是,不能因 此否定間接融資在一國融資結構中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在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進行反思時,一些人認為東南亞國家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對銀行體系過度依賴加大了經濟與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并最終導致危機的發生。主張新興市場經濟應降低對銀行體系的依賴程度,從間接融資為主過渡到直接融資為主。
李若谷稱,2001年美國經濟由于企業投資過剩、股市泡沫破滅等原因而出現急劇下滑,突出表明即使在美國這樣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直接融資也會造成金融資源的無效配置,并對其經濟增長產生嚴重損害。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在考慮本國的融資結構時,必須首先考慮本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現實條件。
20多年來,由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股票市場的法規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信用觀念和風險意識還沒有完全建立,政府的監管意識和能力也不足,因此,近10年來,盡管我們提倡逐步擴大直接融資的比例,降低間接融資的比例。但實際執行結果,直接融資比例仍然較低。10年來,證券市場經歷過多次動蕩,籌集資金近8000億元,但貸款卻增加了8萬多億元。這說明,中國要發展直接融資,還需要進一步創造條件。
李若谷指出,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體制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國情,這種格局還將持續較長時間。中國發展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經濟體制中缺乏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制度,如法律、會計、信用、評級以及法律法規的執行。沒有這樣一些基本的制度,要想發展資本市場是不可能的。而中國的股票市場就是在沒有這些基礎的情況下出現的,因此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真實,會計制度的缺陷導致了不少類似鄭百文、銀廣夏、猴王集團、藍田股份等有意做假的案件,也導致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使得公眾對股市缺乏信心。
中國發展資本市場的另一個局限是因為中國幾乎沒有債券市場,而本來從間接融資為主過渡到直接融資為主的一個重要的過渡就是債券市場的發展。由于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使企業債券市場無法發展,結果出現了從銀行融資直接過渡到股票融資,社會信用發展出現斷層,這也是股市發展不健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