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汀
2001年11月11日夜,每一個知道或者期待WTO的中國人都眉開眼笑,這一天中國正式成為WTO大家庭的一員。至2002年5月11日,距離WTO多哈部長級會議整6個月,換句話說,中國正式入世也有半年。在這180天中,人們見到的WTO,卻似乎總和摩擦緊緊聯系在一起。如何評價中國入世這半年,5月9日,《財經時報》就此獨家專訪了北京對外經貿大學教授、WTO 問題專家張漢林。
沒有想不到《財經時報》:距離多哈那個歷史性的時刻已整整半年,與半年前的預期相比,哪些想到了,哪些沒有想到?張漢林:沒有想不到。如果一定要說想不到,那可以說,想不到一季度的外貿形勢會這么好。
《財經時報》:能不能就半年來中國與WTO做一個小節?張漢林:四個方面。
一是外貿表現正常,此前人們擔心的一些情況沒有出現,尤其是進口汽車擁入、出口受挫等情況。進出口增長比預想的要好,尤其是出口。同時,進口增長也沒有太快。應該說還是良性增長,進出口比較協調,保持了200多億的貿易順差。
第二,可能是最大的變化,即政策環境,從去年到現在,中國廢除了幾百項行政規章,新修訂的接近百項,重新制定的有幾十項。特別是對外經貿領域的管理體制開始完全走向法制化,法制體系走向健全。在立法與國際接軌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即使是在這方面經常抱怨我們做得不夠的歐美也給予了積極的肯定。
第三,行政管理職能部門做出了相應調整,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公平貿易局等新的職能部門相繼成立。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和國家質檢總局合并,對來自國內和國外的產品實行同樣、公正、客觀、規范的檢驗檢疫標準和技術標準,改變了國內國外兩套標準的做法,符合了國際通行的慣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第四,國內服務業的開放已提上議事日程,服務貿易領域立法已經完善,服務貿易領域的慣例條例相繼出臺,對金融、電信、旅游等領域的開放進入快車道。一季度我們發放了8個外資保險公司的經營許可,作為保險業剛剛起步的國家,這讓很多外國人都感到驚訝。
摩擦越來越多?《財經時報》:感覺這半年來貿易經濟領域摩擦都在增多。
張漢林:這是一種錯覺。在加入WTO之前,這些摩擦就已經存在。例如反傾銷,過去比現在還嚴重。最多的時候一年40多起,現在一年才十幾起,總量實際在下降。
《財經時報》:從世界范圍看,摩擦還是越來越劇烈。
張漢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幾點:——從國際角度看,全球經濟明顯放緩,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尤其緩慢,特別是去年,全球貿易發展放慢,這種情況下,貿易保護就容易抬頭。
——高關稅下降。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關稅已不再是主要的貿易障礙,非關稅措施必然增多。
——從國內情況看,我們自身還確實存在發展的差距。現在中國的出口產品,按照國際標準生產的不足50%,如果剔除加工貿易,更不足30%,所以中國產品在國外尤其發達國家受到某些限制,也并非完全不公平。
——過去我們僅有幾十家企業有外貿進出口權,現在則是幾萬家,在基數增大的基礎上,摩擦增加實在很正常;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去我們的進出口貿易額是四五十億,那時候人家自然沒必要限制你,現在我們是5000億,有人就要限制你。平和一些看,這其實是好事,這說明它把你當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WTO與中國沒有蜜月《財經時報》:WTO和中國,如果能說“蜜月”的話,那么現在,蜜月是剛剛開始,還是已經結束?張漢林:沒有蜜月。WTO和中國,決不是戀人或者夫婦。對中國來講,這是謀求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如果不做現在的這樣一個變革,不做一個以“大動力”為出發點的這樣一個重要決策,中國的經濟不會有大的發展,中國也難以走向強大。
(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