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鐵到聚氯乙烯,此番經貿撞擊無疑在提醒兩岸業者: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據臺灣統計,去年臺灣銷往大陸市場的鋼鐵制品約300多萬噸,其中冷軋鋼品約100萬噸。
而根據我國海關的統計,去年大陸自臺灣進口涉及鋼品傾銷案的產品達4.9億美元,占 大陸自全球進口該類產品金額的24.3%,為臺灣鋼鐵對大陸出口總額的22.99%。此外,2001年大陸自臺灣進口的聚氯乙烯約40萬噸,占大陸自全球進口該類產品金額比重的21%。臺灣為大陸第二大聚氯乙烯進口來源地區,僅次于日本。大陸也是臺灣聚氯乙烯最大出口市場,去年臺灣對大陸出口的聚氯乙烯占其出口總量的八成左右
本報見習記者張勇
4月24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李維一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大陸最近對從臺灣進口的冷軋鋼品和聚氯乙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主要針對的是以低于正常價值、對大陸相關企業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一些進口產品。大陸不會以反傾銷手段限制正常的進口貿易。
李指:大陸與臺灣的經貿關系是中國主體及其單獨關稅區之間的關系,大陸對臺進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既符合一個中國原則和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性的原則。
據了解,這是海峽兩岸間首次貿易糾紛。在兩岸不久前相繼加入世貿組織、兩岸貿易往來不斷趨于擴大和深化的大背景下,這一事件無疑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象征意義。
反傾銷“利器”指向“同胞”
3月23日,在上海寶鋼、鞍鋼、武鋼三家企業的申請下,我外經貿部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布公告,對原產于臺灣、俄羅斯及韓國等地的進口冷軋板卷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在這份名單中,“臺灣”二字頗引人注目——血脈相連的兩岸“親兄弟”竟也對簿公堂?據公告,任何利害關系方,可自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內,向外經貿部申請參加應訴,并同時提供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向中國大陸出口該產品的數量及金額。此外,任何利害關系方,可自公告發布之日起30天內,向國家經貿委申請參加應訴,同時向經貿委提供有關現有生產能力以及生產商在建和擴建的計劃。
據悉,此次被調查產品的品種是∶冷軋鋼板、冷軋鋼卷、冷軋鋼帶。
無獨有偶,此后不到一周,外經貿部29日又發布公告,決定對來自美國、日本和臺灣等地的進口產品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調查。臺灣又再次面對祖國大陸的反傾銷“長劍”。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外經貿部從公告發布之日起對進口產品傾銷及傾銷幅度進行調查和確定,國家經貿委負責對國內產業的損害進行調查和確定。
據悉,此次反傾銷調查申訴是由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滄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錦化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代表國內聚氯乙烯產業提出的。
臺灣感受強烈“沖擊”
由于大陸是臺灣鋼品和聚氯乙烯的主要出口市場,因此這次大陸對這兩種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無疑對臺灣的相關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臺灣當局有關官員馬上表示,希望在WTO的框架下解決糾紛。
但這種說法僅僅是某些人的一廂情愿而已,也根本行不通。因為對于兩岸在經貿方面的問題,我國政府早就有十分明確的態度,即:臺灣是以“臺、澎、金、馬單獨關稅領域”的名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主權國家加入后,才加入WTO的。從臺灣加入WTO的名稱和次序上,已經很清楚地表明,臺灣只是作為一個單獨關稅領域加入WTO的。因此,兩岸雙方相繼加入WTO后,兩岸經貿關系仍屬中國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之間的關系。兩岸之間的經貿事務,仍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應由兩岸協商解決。
臺灣企業對祖國大陸的態度倒是十分清楚,因此他們對臺灣當局的“挺身而出”十分不以為然,認為“反而會壞事,還是讓我們自己來解決吧”。
據悉,島內涉及此次“鋼鐵之爭”的有多家鋼鐵企業。其中的龍頭老大——“中國鋼鐵公司”方面對此次鋼鐵糾紛十分重視,公司董事長郭士炎于3月底親赴北京等地,與首鋼等企業領導人面談有關事宜。
郭士炎在返臺后接受采訪時表示,“中鋼”目前已準備妥善,即將組團赴大陸應訴。
影響長期深遠
觀察人士稱,由于大陸市場是臺灣經濟增長十分重要的動力,一旦大陸對某些臺灣產品說“不”,對臺經濟的沖擊自然不能等閑視之。
根據臺灣“經濟部”稱,臺灣輸往大陸貨品主要為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塑膠及其制品、鋼鐵、光學照相等儀器及其零件、人造纖維、有機化學產品、銅及其制品、紙及紙品等10余類產品,比重高達其出口產品的八成以上。
另據統計,臺灣電機設備及其零件今年1月銷往大陸的增長率高達七成,光學、照相等儀器及其零件,更出現高達357%的增長,其他如有機化學產品、紙及紙制品等,對大陸出口成長均逾五成。
我國有關部門的統計也顯示,截至2001年10月底,兩岸貿易總額累計已超過2000億美元,臺灣在兩岸貿易中獲得的順差累計達1450億美元。臺灣長期保持祖國大陸第五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市場地位;祖國大陸也成為臺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的來源地。
而且,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兩岸貿易依存度的逐漸提高,未來的貿易糾紛也不可避免地愈來愈多,將會有更多的臺灣產品受到大陸的反傾銷調查,臺灣方面迫切需要從此次貿易糾紛中盡早熟悉“游戲規則”,妥善應對未來的挑戰。
另一方面,大陸方面也不能不提高警惕!叭胧馈焙,以前長期拒絕大陸產品入島的臺灣當局也不得不開始“揮手放行”。從今年年初開始實施“加入WTO兩岸經貿政策調整執行計劃”,并根據計劃通過了第一類立即開放的大陸農工產品進口清單,包括農產品901項、工業產品1225項,合計2126項,于今年2月15日起實施。
其中,農產品包括多種煙、酒、水產品、水果、糧食及乳制品;工業產品則包括石化產品、紡織品、工業設備、電腦及部分周邊設備、照相機、部分醫療器材等。
而隨著大陸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臺灣,大陸企業今后也將可能面對“臺灣兄弟”“明算賬”的要求,因此應提前做好相關準備,例如盡快熟悉島內相關規定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岸鋼鐵業的此次“撞擊”無疑對兩岸經貿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提醒兩岸業者: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必須在“游戲規則”下公平競爭。同時,由于是兩岸“入世”后的首次反傾銷調查,它對兩岸未來經貿方面問題的處理也將產生“方向標”般的作用。
今后,兩岸究竟如何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協商解決”有關問題,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背景
“說不”順理成章
鋼鐵產品過剩早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僅2000年,全球涉及鋼品反傾銷案件即有95起(占全部反傾銷案37.8%),而美國為進行鋼品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達37件。
在這些案件中,臺灣曾受到很大影響。本來,1998年至2000年是臺灣輸美鋼鐵量增長最快的時期,但是自2000年年中以來,由于美國對臺灣熱軋碳鋼板卷、冷軋鋼板卷、不銹鋼棒鋼、結構型鋼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令臺灣出口美國的鋼鐵產品數量大減。
在這種情況下,自去年11月起,大陸連續3個月躍居臺灣最大鋼鐵出口市場,美國則退居為第二。
3月,為保護本國鋼鐵企業進而保證自己的選票,布什宣布實施“201條款”,對鋼材、長板等進口的主要鋼鐵品種,實施為期3年的關稅配額限制或加征高達8%-30%不等的關稅,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對進口鋼鐵施加的最嚴重的一次貿易限制,歐盟、韓國、日本和巴西等許多鋼鐵出口國都深受其害。
有經濟學家認為,這一事件最嚴重的后果在于鋼品市場的排擠效應。由于世界各國擔心美國對鋼鐵制品征收高關稅后,大量鋼品將涌入本國市場,因此也紛紛采取反傾銷調查的“反制”措施。而我國此次針對鋼鐵制品的反傾銷調查,除了有這個大背景之外,也與長期受貿易保護主義之害、亟須加強“自我保護”有關。
事實上,作為貿易大國,中國實際已成為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中國企業迄今遭遇的國外反傾銷調查已達480多起,給出口帶來的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最近就明確表示,在中國企業靈活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處理貿易爭端的過程中,政府將采取積極和支持的態度:當外來產品對中國有傾銷行為,或國內企業產品在國外銷售遭遇不公平競爭和待遇時,企業應毫不猶豫地向政府和行業組織提出申訴。
而在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舞臺上,沒有人情,只有規則,只有利益,我們對“臺灣兄弟”的產品“說不”,也就順理成章。(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