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林林總總,是對目前流行的中國經濟高估論或停滯論的簡單分析,基本結論是中國統計體系及經濟增長大體可信。
我們的推測,所謂中國經濟在近5年來處于停滯狀態的論斷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但這的確顯示出中國經濟某種奇妙的跡象:即國有經濟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虛夸,而非國有經濟部門則因近年來不斷向集中復歸的體制逼迫,已經漸漸形成游離于政府管制之外的,自給性的 生產、流通和投融資體系,非國有經濟部門的規模和活力有可能都被低估,長期政府管制帶來的結果是中國經濟越來越頑強地自發生長,自發服從市場經濟規律,而政府對真實經濟活動的直接控制能力已日益弱化。由此看來,美國教授們的眾口一詞不過折射出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不愉快,就如同歐元問世之前幾乎全部美國經濟學家都言辭鑿鑿地說歐元必將崩潰一樣。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大致可信,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沒有問題,或沒有隱憂。中國經濟最有可能的隱患是,在快速增長中質量和效益較差。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包括以銀行呆壞賬換取經濟增長,以財政赤字換取經濟增長,以企業的低效益、庫存增長、相互拖欠以及重復建設(包括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來換取經濟增長速度。這些問題相當嚴重地存在于中國經濟生活中,并為中國人所感知。相比速度問題,它們更真實,也更令人擔憂。
另外,毫無疑問,我們也不能保證國家統計局的GDP數據就能完全真實地反應出中國經濟的增長情況。畢竟,GDP核算所需要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是如此之龐大,以至于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全部齊備,永遠也只能給出一個近似的估計。一旦發現了新的資料來源、新的分類法、更準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時,人們還要對GDP歷史數據進行調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因為這是國際慣例。比如,美國在1929年至1999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數據調整。再加上,中國統計體系還有不盡完善之處,統計數據出現誤差的概率可能會比西方發達國家要大一些。但上述的分析表明,中國的GDP數據并沒有錯到一些人認為的那樣到了離譜的程度,總體上它應當還是可以被接受的,是我們在目前的情況下所能得到的最精確結論。
此外,中國統計制度和統計方法肯定還要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而調整,并隨著改革開往的進步而完善。中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W TO),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與各行各業一樣,中國統計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的統計指標體系。如何才能建立健全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統計指標體系呢?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正在推行的公布數據通用系統(General Data Dissemination Sys tem,簡稱GDDS)。為此,目前中國正在研究采用GDDS系統對外提供和發布統計數據,中國的統計制度必然會在市場化和開放的進程中日趨完善。
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2002年又是一個多空兩派激烈紛爭之年,反映在對國內經濟走勢的判斷上尤其明顯。既有著名學者認為"今年GDP沖8%望9%",也有權威人士斷言"今年GDP增長7%需要努力"。那么2002年經濟增長到底幾何?
應當說,今年我國經濟開局出人意料的好,一季度GDP增長7.6%,不但高出去年四季度1個百分點,而且開始扭轉自去年一季度開始形成的逐季下滑趨勢。由于去年一季度是去年全年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在這樣一個高基數上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長,無疑為今年全年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
從今年以來經濟運行情況看,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確有許多超乎尋常的亮點:
1.以住房、汽車和通信類產品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潮流已經形成并將持續發揮作用。其成因五:一是刺激內需已經成為我國一項基本宏觀調控政策。自1998年以來,由于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依靠內需擴張來支持經濟增長,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效應正在越來越明顯地得到顯現;二是這幾年居民消費結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一輪以住房、轎車和電腦商品等為主導的新的消費浪頭已經開始初步形成;三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低消費能力的農民正在轉化為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市民;四是關稅的下調對消費的增長有促進作用,與世界消費接軌速度加快。另外,按照中央最新的政策,今年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度將加快,具有較高邊際消費傾向的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將相應得到提高。
2.加入WTO后,我國成為世界"大工廠"進程加快。一是實際利用外資持續增長,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在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2)"世界大工廠"生產的產品范圍越來越廣(從輕工,到一般機電到IT制造業)、檔次越來越高。
3.在進口增長和外商投資增長的拉動下,東、中部地區投資快速增長,甚至高出了西部地區。1-2月,東部地區投資947億元,同比增長22.9%;中部地區投資205億元,增長25.9%;西部地區投資218億元,增長22.8%。4、新開工項目增加,投資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2月,新開工項目3107個,同比增加374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596億元,增長49.5%,新開工項目平均投資規模達5138萬元,增長31.5%。
與此同時,2002年的中國經濟也存在著一些不利的因素:1.下半年投資增長可能回落:當前投資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于國債投入和外商投資。但國債投資的乘數效應較弱,且存在項目儲備不足的缺陷。而利用外資的增長受制于上年合同外資額。從2001年下半年我國利用外資合同金額增長情況看,下降明顯,12月甚至下降了37.7%。受其影響,今年下半年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速度將相應回落;投融資體制改革還沒有實質性突破,雖然民間投資受WTO效應的影響,已處升溫狀態,浙江等一些地方出現了投資增速的跡象,但還有待進一步刺激。2.外貿形勢可能將有所惡化:進口將加快。一季度進口增長出人意料地慢,有一些原因,比如,我國的合理應用WTO手段保護國內市場(如對美國轉基因大豆進口的限制),以及國內需求增長格局對除了汽車之外對其它國外產品需求較少。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進口關稅稅率的下調估計要到二季度才能真實運作到位,許多進口商將本該一季度就報關的產品,也推后到二季度以后進口;出口增長可能放慢,原因在于大多數國際貿易伙伴(如歐洲、日本)經濟還不景氣,導致對這些地區出口大幅滑坡。今年一季度拉動我國出口增長的主要是美國,而美國經濟反彈到底能持續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總體上看,我們認為2002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GDP增長可達7.4%。
(三)中長期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與唱衰中國的論調相對應的是,我們非常看好中長期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今年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洞悉經濟市況,掌握無限商機》的中國調研報告。根據該調研報告的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30年會從現在的第六位躍升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認為,中國經濟可以再維持30年左右的快速增長,本世紀中葉前中國經濟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強的經濟體。
中國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司長許憲春等人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于2005年超過法國,2006年超過英國,2012年超過德國,本世紀中葉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在本世紀內很難超過美國。205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2000年的水平。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4月10日在柏林出席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舉行的宴會時代表中國政府宣布:我們的計劃是,到2010年,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中國2030年將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我們以為,中國經濟運行之所以能被看好,是因為中國存在著多部可持續工作的發動機。
從國內因素看,"三點決定內需增長面"的格局依然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
前兩個點還是汽車和住房。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約,我國汽車和住房的發展嚴重滯后,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不匹配。近幾年來,汽車和住房在拉動內需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過去制約汽車和住房消費的政策將不斷被消除。與此同時,這幾年居民消費結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一輪以住房和汽車主導的新的消費浪頭已經開始初步形成。
第三個點,從長遠看,中國經濟增長將有一個推動力量更大的支撐點出現,即城市化建設。加入WTO后,為了解決農村問題,我國城市化進程必將加快。有人預計,到2010年我國人口城市化水平將會提高到50%左右,每年將有2000萬至5000萬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城市化的最大作用在于它能提供有效的供給。絕大多數服務業在農村都無法生存,但在城市里卻可能如魚得水。
從國際因素看,全球化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輕型制造業的主導,在這個領域上國際市場出囗價格與獲利率不再取決于西方與中國的成本差異,而是由泛中華企業彼此間的競爭來決定。加入WTO后,中國作為"世界大工廠"所生產的產品范圍將不斷擴大,地位將越來越牢固。中國不僅價格低廉的勞動力人數眾多,而且素質越來越高。目前,中國具有高等學歷的勞動人囗已達4千萬,每年從高校畢業的人數不久后又將超過300萬。這一切吸引著越來越多為提高競爭力的境外企業來到中國落戶。這一現象在日本企業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馬來西亞投資的日本企業大部分已經開始拋棄馬哈迪爾總理的多媒體電腦城計劃,把資金轉往中國。一些人預言,越來越多的日本高科技企業將關閉國內工廠,大批遷往勞動力、土地和效用成本更低的中國。與中國搭上邊的經濟體就會賺錢,搭不上或是不愿意搭的就會萎縮,這道理已經基本成為了國際共識。
總之,從長遠看,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經濟的第四個火車頭,這個火車頭,也許是地區性的,也許是世界性的,它決不會因為當前國際上唱衰中國的潮流而發生任何變化。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