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業良博士以及網絡論壇中很多人怒罵張五常,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讓我來分析,我覺得,這可能反映著中國經濟學界兩種研究范式、兩種研究綱領爭奪的制高點的斗爭,或者用以前的說法,這是經濟學界兩條“思想道路”之間斗爭的反映。
爭論的一方是正統的新古典經濟學陣營。20年來,這種經濟學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部落,在這里,未成年者被叫做“研究生”。他們要經過莊嚴的成人儀式才能被接 納為部落的正式成員。成人儀式中的核心就是每個“研究生”必須做出一種叫“模型”的東西,并得到“系”里的長老——教授們的認可。這些經濟學家所用的語言是數學符號,他們的工作是求均衡解;他們的榮譽是在國際學報上發表幾篇英文論文。用諾貝爾獎得主科斯的話說,他們搞的是黑板經濟學。理論體系很精致,但跟現實不著邊。
幸運的是,并不是所有經濟學家都喜歡生活在這樣一個與現實隔絕的部落中。他們更喜歡多變而不確定的現實,喜歡到生活中發現有趣的問題,然后用經濟學理論予以解釋,從中他們得到知識的快樂。這就是張五常的道路。
因此,我覺得怒罵張五常,其實很沒有意思。所謂道不同不相謀,雙方所研究的,其實已經不是同一種經濟學了。盡管大家都在講經濟學,但所用的語言、所追求的目標都已經不是一回事了,得到的果實當然也不一樣。就好像說英語的人和說漢語的人,已經屬于兩個民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就都不一樣,但你不能說這個民族好那個民族不好。如果你非要拿橘子和蘋果比誰更紅、誰更甜,只能讓人懷疑你的智力。
中國確實需要“黑板經濟學”,但中國更需要面向現實的、用漢語寫作的經濟學。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