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寧遠
不良貸款的增多,已成國內不少銀行心中的痛。呆賬、壞賬究其根源多半是“呆”在不良貸款、“壞”在不良貸款上,國內銀行之所以會有那么多不良資產,要算總賬的話,第一個該打板子的自然還是不良貸款。
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外灘支行自1997年10月成立至2001年底,累計發放貸款近70億元,月末貸款余額7.92億元,收息率達99.99%,不良貸款率僅為0.026%。
那么,民生銀行上海外灘支行(以下簡稱“外灘支行”)為何不良貸款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0.026%呢?
專職貸審崗
外灘支行所處地區,中外資銀行林立,面對激烈競爭支行把貸款發放程序弄得像張捕魚的網,把風險死死“網”在中央,每個員工就像撒網的漁民,自覺拉網、補網。因為,他們明白這也事關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
據介紹,一家企業曾是該支行一位行長的客戶,在上海分行成立之初就與民生銀行建立了信貸關系,并有較多的派生業務。一次,這家企業向外灘支行提出了續貸要求,但支行信貸員在貸前調查時發現,由于市場變化,該企業經營已呈現下降趨勢。信貸員將情況向行領導進行了匯報,并立即終止了這筆貸款,迅速收回了本息。專職貸審崗起到了防火墻的作用。
一次,該支行一名信貸員受理了一筆某上市公司的貸款申請業務。從表面看,該企業情況良好,現金流量充沛。但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了疑點。最終確認了風險的存在,否決了這項貸款業務。
截止2001年12月,該支行資產規模已達19.5億元,存款余額由建立之初的1.83億元,增長到14.1億元,貸款余額由建立之初的不足1億元,增長到近8億元;利潤由建立之初的1347萬元,增長到3321萬元。
貸前調查風險關口前移
開業之處,該行率先在系統內制定了《外灘支行信貸操作流程》、《外灘支行信貸檔案管理暫行辦法》、《貸款用途跟蹤反饋》等制度,對于客戶的準入建立了一整套貸前預審制度,在正式受理客戶貸款申請之前,信貸人員都要將事前掌握的多種信息資料報送支行貸審崗,由貸審崗初審后交支行貸審小組討論決定是否終止或進行貸前調查。
堅持雙人調查核保,力求將實際情況摸深摸透,凡遇重要事項或重大財務數據變動,都能情況明白,對每一個疑點窮追不舍。為確保貸款發放前各類信貸檔案的完整性與合法性,該支行都要在完成最終審批后,由貸審崗再次審核所有信貸法律文件,在全面檢查確認無誤的情況下,再由貸審崗簽字放款。
為加強對貸款企業資產質量的監控,該支行不斷完善臺賬制度。在設立按信貸員劃分的授信明細賬同時,自行設立了按照貸款企業分類的信貸明細臺賬,從而使支行隨時掌握每個經營戶授信的明細狀況,對經營企業授信的發放、收回、結存及歷史記錄做到一目了然,可隨時動態地控制逐戶企業的貸款規模。
該支行將總分行規定的貸后檢查制度進行了細化,專門編制了貸后7天資金劃付跟蹤反饋表,由營業部將貸款的實際去向及時反饋給信貸部門,并由信貸員簽字確認。使貸款的流向得到嚴格控制,特別是第一流向進入股市的情況得以杜絕。
外灘支行有曾一個貸款企業,在申請貸款時企業經營狀況良好,銷售收入達到14.67億元,利潤達5120萬元。在向該企業發放300萬元貸款后,支行在對其財務狀況適時監控時發現:由于該企業上級公司決策失誤,以及市場情況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企業情況開始惡化。對此,支行作出調整,一方面積極催收貸款,另一方面開展深入調查,終于發現該企業所屬的某制藥廠資產質量較好。于是,支行及時進行了貸款重組,辦妥了該部分股權質押手續。在原擔保貸款轉成由優良產權股份質押貸款后,支行仍繼續加強對該貸款的監控,并按期對貸款人及其股權所在企業進行貸后檢查和信用評級,最終足額收回了貸款本金及其利息。
有關專家稱,對貸款實施動態管理和監控,將風險防范于未然,需要的是對資產質量高度負責的態度。外灘支行的這一做法,不僅是銀行機構對自身風險的防范,更可看做是對貸款企業規范財務的一種服務。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