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羽青4月16日北京報道 今天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對中外記者表示,中國的稅制目前不宜大動,既不宜增加稅負,也不宜減輕稅負。他否認了外界關于財政收入增加是向企業征收過頭稅所致的說法。
項懷誠說,包括理論界的很多朋友提出,要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目前應適時減稅。歸納起來,理由大致有兩條,一是全世界都在減稅,中國為何不減稅?第二,中國的GDP增長速 度和稅收增長速度不成比例,GDP增長7%、8%,稅收卻增長百分之十幾、二十幾,顯然是稅收太多,所以應該減稅。
“我覺得,專家們的意見都值得重視,都是很好的,但是,我認為,中國的一些特殊情況應加以注意。第一,中國的稅制以間接稅為主體,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三稅種相加之和沒有超過50%以上。減少間接稅對經濟增長速度的作用是比較弱的,刺激經濟的作用有限。而且,減稅后,如果市場上的商品價格下降,那么將更難賣出去,通貨緊縮將更加嚴重。第二,中國企業的稅收負擔水平總體來說在世界各國居中等水平,并不高。第三,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中國的稅賦、稅種稅率只有降低,沒有提高。稅收是公開、公正、公平的!表棏颜\說。
對最近幾年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高于GDP的增長速度,項懷誠承認這是事實。他列舉了一組數字:1998年,GDP增長7.8%,財政收入增長14.2%;1999年,GDP增長7.1%,財政收入增長15.9%;2000年,GDP增長8%,財政收入17%;2001年,GDP增長7.3%,財政收入增長22.2%。
“但是,財政收入增長得快一點,存在各種實實在在的因素,扣除這些特殊因素后,財政增長的速度和GDP是相接近的!表棏颜\強調。
他分析指出,2000年,GDP增長8%,財政收入17%,財政收入增長一倍于GDP增速存在三個特殊因素。第一是打擊走私,加強海關稅收征管,同時進口也有一定增加,當年的進口稅比上年增長664億元。第二個因素是2000年證券市場行情特別好,證券交易印花稅比上年增加195億元。第三個因素是始于1999年10月1日的恢復開征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此舉使2000年全年的個人所得稅增加246億元。另外,行政性收費和其他收入納入預算增加財政收入110億元。
“以上四項相加之和共有1215億。2000年增加財政收入1950億,扣除這些特殊因素后,財政收入實際增長7.1%,低于GDP的增長速度。進口稅收、證券交易印花稅、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和行政性收費與GDP沒有關系,我們是GDP,不是GNP”。項懷誠說。
“所以,我們沒有收過頭稅,沒有加重企業的負擔。財政收入增長的特殊因素每年都有,扣除這些特殊因素后,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和GDP是相接近的,或者是低一點,或者是高一點。高一點,也就是零點幾個百分點,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老實說,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比GDP的增長速度高一點是正常的,低一點是不正常的!
項懷誠表示,這不僅是個人觀點,而是事實。同時,專家和企業家也并非全部認同稅收增長是來自向企業征收過頭稅。對于以減稅來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的建議,項懷誠列舉了來自企業界、理論界和新聞媒體的說法予以反駁。
他說,“最近,在一次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上,許多民營企業的企業家說,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減稅,而是要減管。他們認為,實際稅負其實并不高,企業經營中的真正困難在于國家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很多專家也不主張減稅,他們的觀點跟我是一樣的,是有根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劉溶滄撰文指出,當前減稅并不是拉動經濟的辦法。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有文章認為,目前減稅并不能擴大內需。他們還認為,中國減什么稅呢?個人所得稅真正能夠拉動經濟發展,在國外減的是個人所得稅,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低得不得了,實際上差不多是全世界最低的,還減什么減?不僅是中國專家,外國專家也是這樣,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財政學教授羅森.哈特的文章也是這樣的觀點。3月17日的《香港商報》有篇題為《中國財政改革更為緊迫》的文章,作者認為‘近年財政開支增長太高,收入增加太多,應該以減稅來促進經濟’的意見并不可行!
“所以,減稅的問題是應該做一些分析的!表棏颜\強調。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