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8日消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們近日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是,盡管政府連續多年采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使經濟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是經濟增長率仍存在下降的趨勢。
在為期兩天的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春季)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專家們表示,從表面上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是由于內需不足造成的,但是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供給方面的活力不足, 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缺陷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上海證券報報道說,專家們認為,為了防止短期內經濟增長滑坡而大力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必要的,但是由于結構性矛盾和體制缺陷長期得不到緩解,用擴張需求的辦法刺激經濟增長,可能會對經濟的長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保持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擴大供給,針對結構性矛盾和體制的缺陷加大改革力度。
專家預測,從2001年起到2005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7%至8%之間,而從2005年至2010年,經濟的增長水平則在6.4%至7.8%之間。
專家們建議,中國政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采取二手政策,一是繼續采取支持擴大內需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二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以煥發供給方面的活力。在兩種政策中,應強化第二手政策的力度,進一步把企業的活力激發出來。與此同時,應相機減弱第一手政策的相對力度,使長期實行擴張性需求政策的負效應不致于過分積累。(秦宏王曉峰)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