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李鵬
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中國開始小心品嘗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滋味。盡管中國入世在一些重要領域保留了期限不等的過渡期,但入世影響已經從不同層面顯現。人們關注中國 在入世過渡期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戰略:是進取還是防御?
究竟應該如何來理解過渡期?如何看待在過渡期的政策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一份名為《加入WTO之后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的報告指出,過渡期不是保護期,而是國家和產業競爭力的培育期。從根本上講,過渡期就是兌現入世承諾過程中加速體制轉軌和政府改革的過程;就是在減緩外部沖擊的同時,不斷加強自身競爭力的過程。
現在看來,入世在一定程度上使有些人困惑。尤其是當中國農產品壓力越來越大、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官司越來越多、外資公司在華越來越具“攻擊性”的時候,有人開始感到應對乏術,感到悲觀。為此,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不得不出面解釋,中國面臨貿易摩擦與入世并無必然聯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分析了一些人在中國入世問題的消極悲觀心態,如:入世后,中國有的產業會垮掉;入世會使經濟中的深層矛盾顯露;中國現有產業都是應當保護和發展的;政策調整是不得已而為之等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說,看到入世的短期困難就放棄戰略考慮,轉而想恢復傳統的政府干預或強化產業保護做法是不可取的。中國必須在入世過渡期實現戰略意圖,否則“自我保護”做得再好,只不過就保留了一個現狀,即落后的體制和結構——而這絕不是中國所期望的結果。
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中國入世的戰略意義將逐漸顯現:通過不斷改善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有選擇的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充分發揮大國比較優勢,努力把中國建成為全球制造業基地之一;按世貿組織通行規則行事,放手發展私營個體經濟,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充分享受世貿組織成員待遇,積極擴大出口;擴大對外投資,并借此拉動產品出口;積極參與新一輪世貿組織規則談判,利用世貿組織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維護合法權益。
入世是中國人民和政府的主動選擇,不是別人強加的。實際上,中國改革的一條很重要經驗就是以開放促改革。面對全球化的機遇,與消極、被動式的“應對防御”相比,采取積極進取的戰略更具有現實意義。
陳清泰因此表示,中國應采取一種“進取性戰略”,而不是防御性戰略。他強調在入世更加開放條件下,中國應加快國內的調整和改革,創造有效率的市場環境,將中國巨大潛在市場持續轉化為國內需求不斷增長的優勢、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低的優勢、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以加工組裝為重點的制造業優勢、通過學習先進經驗而具備的“后發優勢”等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全球產業分工和重組中爭取一個有利的地位。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