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南京愛立信公司突然作出驚人之舉,湊足巨資提前還完了南京工商銀行、交通銀行19.9億元貸款,轉而再向花旗銀行上海分行貸回同樣數額的巨款。消息還表示,交通銀行南京分行已經完成了數萬字的《關于愛立信事件引發的思考》研究報告。另有報道指出,此次事件已在江蘇金融業產生激烈震蕩,業界的人士更是開始擔心此次愛立信倒戈事件會在業內引起連鎖反應。為此,本報記者專程趕赴南京對南京愛立信、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相關單位進行了采訪。
1、南京愛立信:并沒有向花旗銀行貸款
從3月26日開始,南京愛立信公司負責宣傳企劃的沈先生的手機突然間忙了起來。接到記者的詢問電話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又是這件事!我的手機都快給打爆了!我對那篇報道很吃驚。”
讓沈先生頭疼的那篇報道發表于南京某報,題為《愛立信投奔“洋銀行”南京金融產業震蕩》。該文具體指出,南京愛立信公司是在湊足巨資提前還完了南京工商銀行、交通銀行19.9億元人民幣貸款,轉而再向花旗銀行上海分行貸回同樣數額的巨款的。
吃驚之余,沈先生向本報記者提供了兩點說明:第一,南京愛立信公司與花旗銀行上海分行迄今無任何業務往來;第二,所謂19.9億元人民幣貸款一事純屬子虛烏有。而且南京愛立信在金融方面的最大合作伙伴是中國銀行。至于提前還清貸款的原因,沈先生認為是公司的經營戰略。
由于公司的資金流量增大了,他個人的觀點是,企業與哪家金融機構合作是自主選擇,沒有其他任何復雜背景。他還透露,近期北京愛立信公司將對此發表正式聲明。
難道是空穴來風?記者撥通了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媒介部負責人的電話,被告知暫時無法接聽,有事請留言。到記者截稿時也沒有收到該人的回電。
2、中資銀行:數萬字的研究報告純屬媒體杜撰
記者多方努力,終于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資銀行負責人取得了聯系。他透露,早在半年前,南京愛立信公司就存貸款問題與銀行進行了交涉,提出簽訂無追索權保理業務協議,即以應收款作抵押進行貸款。換言之,銀行貸款給企業,企業的應收款則由銀行去取回。這樣就把收款的經營風險由企業轉移到了銀行。由于國內保險公司無法對銀行買斷的應收賬款提供債權保險,所以目前中資銀行無法滿足愛立信的要求。反觀外資銀行,能與保險公司共同參與、負責企業收款業務的保險,因而南京愛立信公司重新選擇金融合作伙伴就不難理解了。這就是南京愛立信事件的背景。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有關報道稱,其中資銀行已完成了數萬字的《關于愛立信事件引發的思考》研究報告,純屬杜撰,“我在銀行內部工作,熟悉運作程序。”
不過,他同時認為,南京愛立信公司是目前南京市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2001年銷售收入135億元,凈利潤6億元,比前年增長3%。失去這樣一個優質客戶,的確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3、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銀行競爭不是愛立信減少貸款主因
到底南京愛立信金融業務花落誰家呢?
昨天下午3點,記者趕到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6點多鐘,記者收到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一份書面說明。《南京愛立信通訊有限公司貸款驟減引起關注》一文中稱:“經初步調查了解,南京愛立信公司減少貸款的主要原因不是銀行業競爭的結果,而是來自于更加嚴格的內部財務管理。從去年開始,愛立信為保護股東利益,于是加強了對南京愛立信公司的財務管理,使其資產負債率從上年的85%左右降到了約70%,這樣,就有效減少了對外部的資金需求。”
另外,2001年,南京愛立信公司降低了應收賬款,增加現金回流,向中資銀行提出了無追索權保理業務需求,但目前此項業務在中資銀行仍是空白。因此,南京愛立信公司與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渣打銀行上海分行共簽署了8.27億元人民幣的無追索權保理業務協議,相應減少了對中資銀行的貸款需求。與此同時,南京愛立信公司在結算、存款、貸款等方面仍與江蘇省內中資銀行保持著廣泛的合作關系。由此看來,加快金融創新步伐非常必要。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辦公室副主任孫玲珍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前幾天有些媒體炒作有失實之處。她認為,對于南京愛立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相信隨著金融業務品種的不斷豐富,中資銀行的客戶可以到外資銀行做業務,外資銀行的客戶也會轉到中資銀行。
-文/本報特派記者安剛
-資料提供/朱源根
-攝影/李江松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