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思玲賈衛洪
2002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宣布下調利率,這已是自1996年以來的第8次降息。降息是否意味著儲蓄減少?。在一部分鄉鎮調查發現,從2月21日至2月底的八天時間內,該地區日儲蓄平均增長額仍保持在217.38萬元以上,同比增加58.96萬元。與降息前相比,儲蓄增量非但未出現回縮,反而有上升之勢,可見降息并未給居民的正常儲蓄帶來多少負面影 響。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消費物價持續走低。自1998年起,我國市場物價經歷了一個持續下降到止跌回升再到逐步向好的過程,但回穩的基礎并不牢固。2001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再次走低,商品零售價格全年幾乎都處于下降狀態。目前,由于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持續下行,總體上將對國內市場價格起一種向下的作用。同時,國內需求的進一步擴張還面臨不少障礙,需求不足對市場物價的抑制作用仍比較明顯。國內外經驗證明,物價持續走低將影響投資和消費者的信心,抑制消費的增長,進一步提高儲蓄率。
居民投資渠道不暢。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多元化,人們的投資渠道雖有了較大的拓展,但多數投資風險與收益并重。比如去年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證券市場始終低迷,許多股民損失慘重。又如,企業債券雖然收益率要比儲蓄高出若干倍,但常常又是花錢買教訓。隨著種種投資風險的加大,人們在選擇投資方式上會更加審慎。再者,廣大的縣域經濟均以農為主,居民投資渠道較為單一,長期以來,他們對儲蓄“情有獨鐘”,所以不可能因為小幅度的利率調整,而放棄這種最安全的財富積累方式。
居民實際收入偏低。國家降低存款利率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居民由投資資金轉向消費資金,以便拉動經濟的滾動增長。而目前居民特別是農村人口的收入偏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某縣為例,2001年,城鎮居民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96元。再加上大部分企業效益不佳,農副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居民實際收入并沒有實質性增加。只要老百姓對未來的預期收入信心不足,儲蓄傾向就不會為降息所動。
居民的消費意愿受阻。隨著國家政策改革力度的加大,居民群眾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企業推行改制后,企業倒閉破產增多,造成一部分人員下崗失業,人們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推行貨幣化購房、自費醫療、子女上學、就業等都需要大宗支出。因此人們的存錢防老、存錢備用的思想意識增強。為控制未來不確定風險,存款仍是百姓的頭等大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