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機場餐飲存在暴利”的報道后,經濟學家茅于軾又致信本報,對航空保險提出質疑
本報記者王旭報道“在激烈的競爭下,利潤率能達到10%的項目就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在這些年民航安全記錄比較好的前提下,民航人身保險的利潤率能達到百分之六七百,航空保險是不是也存在暴利?”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繼日前“直擊”機場天價咖啡后,再次致信本報,這次他把“矛頭”指向了民航人身保險,并提出質疑。
-茅于軾觀點:
民航人身保險利潤率700%
茅于軾為民航的人身保險算了一筆賬,“現在我國每年坐飛機的旅客數大約有8000萬人。假定每人都買保險,每張保單20元,8000萬人的銷售收入就有16億元。而這兩年民航的安全記錄非常好,索賠和每張保單印刷、人工的成本相當少,這樣每年總利潤能達到14億元左右。當然,并不是每個旅客都買保險,但是不買保單的人也不用賠付,航空保險的成本利潤率是不變的,能達到700%左右。”
記者昨天在首都機場采訪時發現,不少乘客都挺贊同茅于軾的觀點。一位李先生說:“坐飛機買保險無可厚非,可是保費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是不是也該讓大伙兒心里明白。”
-保險專家觀點一:
利潤進入滾動基金,保險不是暴利行業
記者隨后咨詢了幾位保險專家,他們都明確表示:保險不是暴力行業。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黃華明說,保險費率的計算都是根據政府監管部門多年的數據統計,利用概率論的“大數法則”科學計算,不是哪家公司能說了算的。更何況,保險保的就是“萬一”,不僅看事后結果,還有事前監督作用。據了解,航空人身保險萬分之一的費率,其他人身險千分之幾的費率基本上與國際接軌。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也指出,“人們對保險產生誤解的關鍵,是誤以為保險公司的利潤都由公司蓋了大樓,發了工資,自行支配。其實,保險作為一個特殊行業,人員工資等必要開支都要由財政、稅務等部門嚴格核算后發放,剩下的利潤則都要進入滾動的保險基金。”
據郝主任介紹,保險推銷人員表面上看第一年提成能拿到30%左右,但是以后每年是逐年遞減的,平均收益率也就是8%左右,保險公司總的開銷成本則與金融證券等行業基本持平。“可是一起航空事件,可能就要用去保險公司半年甚至幾年的總保費,像“9 11”事件,幾乎就動用了一些國外公司所有的基金。所以,保險公司是把各險種的利潤都納入保險基金,遇到意外事件才能相互協調,全額償付。因此,不能以一個險種的利潤評價它是不是暴利行業。更何況,為了人們的平安,保險公司還應不斷積累基金,做實力雄厚的百年老店。
-保險專家觀點二:
對保險懷疑是因為產品宣傳跟不上
雖然茅于軾與保險專家的觀點差異較大,但是如此多的消費者對航空保險產生認識上的偏差,無疑表明保險公司在服務質量、產品宣傳上還有欠缺。一些專家也毫不隱諱地指出,人們對保險產生懷疑,主要是因為個別推銷員、個別保險公司夸大產品內容,欺騙消費者,有些產品在設計上對消費者利益考慮不足。因此,保險公司不能只顧著收錢,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誠信”,任何一個產品、保險的運作機制和公司情況等,都應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另外,雖然險種費率是由國家監管部門制定的,但是各公司競爭的最主要方面——服務還有待提高。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