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紅敏 侯捷寧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集團董事長張宏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詞激烈,加入WTO后,在市場準入的問題上,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耽誤一天,就是誤國。”
1998、1999、2000三年中每個國家占全球經濟的比重與其擁有的跨國公司數量的比率 是一樣的,這種一致讓張宏偉震驚。他說,WTO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把國家之間的競爭演化為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一個國家擁有的跨國公司數量和規模,已經成為衡量該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中國企業應利用加入WTO這一良好的契機,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將經營的觸角延伸到多元化的市場,實施跨國經營,借助于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商品市場和信息市場等諸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產生的商業機會,發展壯大自己,逐步成長為跨國公司,承擔起發展國家經濟的使命和責任。以戰略聯盟的創新與管理迎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本國際化、資產證券化。
中國入關后,整個格局變了,中國還有多少企業能夠生存下來,有多少企業能夠發展到跨國公司的規模?這是我們從政府到企業,各方關注的問題。不管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應有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發展。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代表中國的國家隊到國際舞臺上發展。再說,加入WTO后,中國的所有領域在對外開放方面,都已經有了時間表。而且因為一些地方政府把吸引利用外資作為政績來看,更是屢有突破。但在很多領域,對內資的開放卻還是模糊的。我們現在很多行業允許國企占51%,這概念本身是被扭曲了,不應該是“國企”,應該是“中國企業”占51%,既然允許外資可有49%的股權,那么非國企就也應該可以進入。這里的中國企業應該是多元化的,這就是不管國有還是非國有,大家資源互補以后一致對外。
作為來自民營企業的委員,張宏偉本身特別不喜歡國企、民營等帶有所有制烙印的稱呼。大家都是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要把外資進入前的五年過渡期,當做一次歷史性的最大機遇,搶占高門檻產業,搶占更大的市場,遵循和利用國際分工,加快自身積累和發展,在產業結構、資本結構、組織結構和市場結構等方面要進行大的調整和優化,以迎接WTO和全球經濟結構大調整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和重大挑戰,F在東方集團六大主業,就是以金融業為龍頭,物流業為核心,信息化為基礎,把東方集團做成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如果不考慮全球化,就搞土特產好了”。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