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王永志
擴大和培育內需,促進經濟較快增長,列在朱镕基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八大任務之首。而擬發行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便是其中的一條重要應對之策。素有“積谷防饑 ”傳統觀念的中國人不免要問:政府舉債有什幺好處?是不是多了?有沒有風險?
對于第一個問題,出席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河南代表王殿勛的回答是:為吃飯;而后他又補充道:還為了吃好飯。
這位自稱來自基層的鍋廠廠長的見解十分形象,而且同一些代表、委員和經濟學家觀點不謀而合。楊周南代表稱,中國人的習慣是不欠債,但在市場經濟情況下,提前消費一定的債務是正常的。目前,國債主要用于重點建設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補貼。
在本月七日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國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再次為人們解疑釋惑,透露發行長期國債的玄機。曾培炎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一定的速度支撐,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可能使經濟發展速度放慢,減少創造就業的機會,給企業帶來困難,財政收入受到影響。
人們注意到,一九九八年以來,國債投資直接創造的新就業崗位約五百萬個,間接投資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則更多。去年中國稅收增加二千多億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國債拉動了經濟發展,從而增加了所得稅和增值稅的收入。這也應了王殿勛代表所說的“為吃飯和吃好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準備發行的一千五百億元國債,主要用于在建國債項目、西部開發項目、重點企業技術改造,以及南水北調、農村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經濟學家高尚全認為,用國債投資重要的和社會急需項目的建設,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和培植財源;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經濟的拉動將為三個百分點。
至于中國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是不是太多?會不會有風險?各界人士也有自己的解讀。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社會資金存在較大的剩余,城鄉居民存款達七萬多億元,加上持有現金和外匯等,民間資本已逾十萬億元,資金比較充裕,而且利率又處于較低水平。中國今年發行一千五百億元長期建設國債,并不為多。著名經濟學家、原北京大學校長吳樹青代表認為,中國的國債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遠比歐盟的比例低得多。此間觀察家認為,盡管所謂國際警戒線只是歐盟國家環境下的比例,并不一定科學,但可視為中國的長期建設國債在安全線內,發行長期國債還有一定的空間。
發行國債對經濟運行的推動力是不言而喻,但也有人認為,如何正確把握投向、注重經濟和社會效益,切實把國債管好用好,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對于政府和使用國債都是一個考驗。他們認為,曾培炎提出“繼續用好管好長期建設國債”的提法,值得玩味。
也有代表呼吁,應充分利用民間資本的力量,啟動民間投資,形成雙向拉動效應。他們認為,只要有資本就有投資的欲望,如十分之一的民間資本能夠從“休眠態”進入“市場態”,就會有上萬億元資金進入投入—-產出循環,其釋放出來的活力不可小估,對經濟發展和“吃好飯”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