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3月6日在其網站上發布了《2001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是其全文,相關資料可以登陸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進行瀏覽。
中國人民銀行
第一部分貨幣政策措施及執行
2001年,受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調整信貸結構,維護金融穩健運行,保持物價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2001年主要貨幣政策措施2001年,貨幣信貸預期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14%,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15-16%,現金凈投放控制在1500億元之內,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3000億元左右。為實現這一目標,貨幣政策操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達到了預期目標。
(一)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包括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兩部分。2001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現大幅盈余,同時由于人民幣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因而外匯儲備大幅增長,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所投放的基礎貨幣i大量增加,全年外匯占款增加3813億元。
根據外匯占款變動情況,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任務是搞好本外幣綜合平衡,協調本幣與外幣公開市場操作的關系,保持基礎貨幣總量平穩增長。2001年,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基本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公開市場操作實際承擔了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職能。全年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54個交易日,累計投放基礎貨幣8253億元,累計回籠基礎貨幣8529億元,雖然年末凈回籠基礎貨幣僅為276億元,但年度中間操作幅度變化很大。2001年的公開市場操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年初,為對沖元旦春節期間季節性現金投放而造成的商業銀行流動性減少,1月份,通過逆回購操作投放基礎貨幣734億元;2月至5月的操作主要針對外匯占款大幅增加,通過正回購回籠基礎貨幣,以保持基礎貨幣總量平衡增長;6月份以后,人民幣公開市場的操作方向改為投放基礎貨幣,當月投放301億元,到年末累計凈投放基礎貨幣1842億元,從而促使貨幣供給量增幅回升至目標區間。2001年公開市場操作交易方式有了明顯的改善。過去主要以回購交易為主,2001年現券交易量增加。公開市場操作不但對基礎貨幣,而且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影響也明顯增強。
(二)充分發揮利率杠桿的作用,合理確定本外幣利率水平
2001年,人民幣利率保持基本穩定,但同時對利率結構進行了微調,主要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逐漸走低。2001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年末為2.15%,比年初下降0.37個百分點;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年末為2.39%,比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9月11日適時上調了再貼現利率,將再貼現利率由2.16%上調到2.97%。此次上調再貼現利率的目的不是緊縮,而是為了改變不合理的利率結構,促進貼現和再貼現業務及票據市場的規范發展。及時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連續9次下調境內外幣存款利率,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由5%下調至1.25%,低于同期人民幣存款利率1個百分點,相應引導外幣貸款利率下行。這對于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促使商業銀行增加外匯貸款起了積極作用。
(三)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引導商業銀行貸款投向,有效發揮信貸政策調整經濟結構的作用
進一步加大了信貸支農的力度。全年新增對農村信用社再貸款312億元,比上年多增150億元;積極吸收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進入銀行間市場,拓寬農村信用社的融資渠道;全面推廣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做法,全年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1395億元,其中新增農業貸款803億元,有效緩解了農民貸款難問題,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支持和規范了各類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2001年末,全國消費貸款余額已達6990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5598億元,占80%;2001年,人民銀行發布了一系列規定,規范個人住房貸款管理,禁止零首付住房貸款和無指定用途的消費貸款,防止住房貸款風險和防止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積極推進助學貸款業務發展,同時開辦了外匯助學貸款業務。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繼續發揮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支持中小企業重要作用;積極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的作用,增強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引導其重點搞好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出臺了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業務管理辦法,支持出口企業擴大出口。進一步完善支持西部開發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制度與措施。
(四)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查處了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票市場的的行為,防范和化解了新的金融風險。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為解決信托投資公司、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和農村合作基金會的支付問題發放再貸款,化解了金融風險,保障了經濟和社會穩定。加大了對國有獨資銀行不良資產的解決力度,2001年,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減少907億元,不良貸款比例下降了3.81個百分點。這些措施增加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提高了金融機構的貸款能力,加大了對經濟的支持力度。
(五)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繼續發揮窗口指導作用每月召開由有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人民銀行分行和商業銀行參加的經濟金融形勢月度分析會。這項工作已經堅持了四年,它對及時溝通信息,引導公眾預期,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01年第一季度起,中國人民銀行定期發布關于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的季度報告。這些措施對增進社會各界對貨幣政策的理解和共識,改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起了積極的作用。
二、2001年貨幣政策執行結果(一)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基本實現,貨幣供應量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2001年底,廣義貨幣(M2)余額15.8萬億元,增長14.4%,略高于年初預定的13-14%的調控目標,增幅比上年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貨幣供應量增長基本正常,下半年一度增速略有趨緩,隨后由于各項貨幣政策措施實施,四季度恢復正常。狹義貨幣(M1)余額6萬億元,增幅12.7%,比上年低3.4個百分點。主要是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未作調整,包括股民保證金,M1增幅應為13.7%。流通中現金(M0)余額1.6萬億元,增長7.1%。全年現金凈投放1036億元,比上年減少161億元,主要原因是各種銀行卡使用量急劇增加,同時農副產品采購現金支出也有明顯減少。
2001年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制約了有效貨幣需求的增長。一是2001年經濟增長率比上年低0.7個百分點,在其他情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使交易性貨幣需求增長趨低。二是股市下調,部分資金從股票市場退出,股市對貨幣的需求下降。在貨幣需求增長減緩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M2)增長達14.4%,比經濟增長(7.3%)和消費價格漲幅(0.7%)之和高6.4個百分點,與1998年以來各年的長期趨勢大體保持一致,貨幣供應量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
(二)金融機構貸款結構改善,貸款周轉速度加快,基本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2001年底,人民幣貸款余額11.2萬億元,增加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貸款增長比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高5個百分點,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
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農業貸款增加789億元,比上年多增253億元;年末,各類消費貸款余額為6990億元,全年增加2755億元,比上年多增160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多增329億元;基建和技改貸款共增加2456億元。1998-2000年,為配合搞好國債項目建設,人民銀行引導商業銀行及時發放國債項目配套貸款,3年共發放基建貸款和技改貸款8000多億元。貸款結構的調整與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基本相適應。
2001年,金融機構貸款周轉1.09次,比上年加快0.1次,即加快10%。貸款周轉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隨著金融監管力度增強,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下降,貸款質量明顯提高。全年人民銀行監管的各類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減少990億元,不良貸款比率下降3.9個百分點。
(三)各項存款平穩增長,居民儲蓄存款增加較多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4.4萬億元,增長16%,增幅比上年高2.2個百分點,表明經濟體系中資金總量是充足的。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5.2萬億元,增長16.9%,增幅高于各項存款總額的增長,比當年工業生產的增幅高7個百分點。
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7.4萬億元,增加9458億元,比上年多增4481億元,增幅為14.7%,比上年高6.8個百分點。儲蓄存款的穩定性顯著增強,當年新增定期儲蓄占全部新增儲蓄的比重由上年的26%上升至56%。居民儲蓄存款多增,一是股市出現深幅調整,部分股市資金轉成儲蓄;二是境內美元存款利率經9次下調后已低于同期本幣利率,居民持有人民幣儲蓄存款的意愿增強;三是國家增加公務員工資和采取措施增加城市下崗職工及農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有所提高。
(四)基礎貨幣增長適度,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2001年底,基礎貨幣余額為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增幅比上年末高5.5個百分點;A貨幣增幅4月份曾一度下跌,經采取措施后,增幅逐漸回升;A貨幣投放多增,為實現全年貨幣調控目標、滿足金融機構流動性需要奠定了基礎。年末,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為7.6%,其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平均為6.6%,其他商業銀行平均為17.3%,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分別為10.7%和8%。金融體系整體流動性充足,金融機構支付能力正常。
(五)外匯存款增勢放緩,貸款下降幅度縮小,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增長,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2001年,銀行累計結匯2047億美元,售匯1610億美元,結售匯順差437億美元,其中,貿易結售匯順差352億美元,非貿易結售匯順差76億美元,資本項下結售匯順差9億美元。1994年實行結售匯制以來,首次實現了貿易、非貿易和資本三項結售匯的全面順差。它表明公眾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的信心增強和本外幣利差變化的影響。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2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6億美元。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8.2766,繼續保持穩定。
2001年底,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余額為1349億美元,增長5.2%,增幅下降。其中,單位外匯存款比年初下降6.9億美元,反映企業結匯意愿增強;居民外匯儲蓄存款余額同比少增94億美元,主要是受外幣存款利率下調和B股對境內居民開放的影響。截至12月底,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806億美元,比年初減少43億美元,同比少降60億美元。表明隨著外匯貸款利率的下調,企業外匯貸款需求有所上升。
貨幣信貸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完善,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還有待加強,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第二部分金融市場分析
2001年,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穩步成長,銀行間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票據市場日趨規范,外匯市場在國際金融動蕩中經受了考驗,運行平穩,股市雖出現深幅調整,但總體上朝穩定發展方向邁出了重要步伐。
一、金融市場運行的基本情況
(一)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穩步成長2001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交易量為80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4億元,增長20.1%。同業拆借利率徐徐下行,從年初的2.62%下降至年末的2.39%。同業拆借交易的期限結構短期化趨勢明顯,在同業拆借市場交易的各類期限品種中,7天以內的交易量占拆借交易總量的比重達到82.3%,比上年同期上升10.9個百分點。
(二)銀行間債券市場快速發展
2001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交易量達到401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351億元,增長154%;現券交易量為8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7億元,增長23%。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呈現逐月緩緩下降態勢,債券回購月利率由年初的2.52%下降至年底的2.15%。債券回購交易的期限結構亦呈現短期化趨勢,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交易品種中,7天以內債券回購占回購交易總量的比重達到77.9%,比上年同期上升10個百分點。
(三)票據市場規模繼續擴大2001年,商業匯票累計發生額12843億元,年末未到期商業匯票余額為5111億元;商業銀行貼現發生額15548億元,期末余額2795億元;中央銀行再貼現發生額2778億元,年末余額為655億元。
(四)外匯市場成交量大幅增加
2001年,各幣種外匯交易折合75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9%。其中美元、港幣、日元分別成交741億美元、31億港幣和614億日元,美元和日元交易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9.8%和10.9%,港幣交易量比上年同期下降8.9%。銀行間外匯市場日均外匯需求略減,而日均外匯供應大幅增加,外匯供大于求差額擴大。
(五)股市雖出現深幅調整,但總體上朝穩定發展邁出了重要步伐上證綜合指數和深證綜合指數于6月14日分別創2245.44和665.05的歷史新高后,出現深幅調整,于10月22日分別跌至1514.86和450.09的最低點,跌幅均高達32.3%。12月31日,滬、深兩市綜合指數收盤分別為1645.97點和475.94點,比年初分別跌21.7 %和26.2 %。全年滬深兩市共成交38305億元,比上年下降37%。到12月末,滬深兩市開戶總數達到6650萬戶,比上年增長15%。
2001年末股票市場市價總值為43522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569億元,下降9.5%;其中,流通市值14464億元,比上年末減少1624億元,下降10.1%。2001年股票市場上市公司達1160家,增加72家。
二、金融市場對促進金融平穩運行和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貨幣市場的穩健發展,優化了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管理水平,為維護金融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調劑短期資金余缺的重要場所。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經歷了九十年代初亂拆借,在經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整頓以及近幾年連續加強管理后,已經走上了健康成長的道路。列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網絡的拆借交易,基本上沒有發生違約現象。
銀行間債券市場對提高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流動性,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持有債券占其總資產的比重逐年上升,多年形成的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的狀況正在逐漸改變。1997年末,商業銀行持有債券占其總資產比例僅為4.98%,2001年末這一比例已達到12.51%。在市場利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債券收益率不斷提高,對提高商業銀行整體收益水平作用明顯。2001年銀行間債券回購交易額達4萬億元,比1997年增長130倍。債券回購已成為商業銀行日常管理頭寸的主要形式。
票據市場過去幾年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資金拖欠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股市過熱時,通過違規貼現,部分信貸資金不適當地進入了股市。2001年票據市場日趨規范,查處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股市,及時處理了一些嚴重違規事件,票據市場向沿著健康、規范的軌道發展前進了一大步。
外匯市場2001年經受住了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動蕩的嚴峻考驗,交易活躍,秩序井然,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有力促進了我國金融業和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
(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為提高貨幣政策操作水平奠定了基礎以快速、健康發展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依托,公開市場業務已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2001年,中央銀行根據經濟金融發展對貨幣供應量的需要,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的操作平臺,適時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吞吐基礎貨幣。在全年54場交易中,公開市場操作交易額達16781億元,為及時調節基礎貨幣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1997年以前,我國金融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是信貸規模限額控制,1998年1月1日取消貸款限額控制后,依靠什么工具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曾一度成為問題。經過幾年努力,現在我們已經基本具備了有效調控基礎貨幣的能力,基本實現了向以公開市場操作為主要工具的間接調控過渡。
(三)金融市場充分發揮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有力促進了積極財政政策的順利實施
2001年,財政部和政策性銀行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低成本、高效率籌資功能,共計籌集建設資金4713億元,財政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為2123億元、2100億元和490億元。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力地支持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順利實施,對實現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調控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股票市場累計籌資1168億元,比上年下降44.4%。A、B、H股10年累計籌資7700億元。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市場啟動,債券托管余額為3488億元;2001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托管債券余額為19997億元。1998年以來四年累計發行國債和政策金融債籌資超過16000億元。
第三部分宏觀經濟與貨幣政策2001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嚴峻。美國和日本經濟同時陷入衰退,歐元區經濟加速下滑。預計全年世界經濟增長只有2%,增幅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全球貿易增長將從2000年的12.4%降至2%以下;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總額下降41.5%,為1997年來的最低水平!9.11”事件使美國和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主要股市大幅縮水,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主要工業國家大幅降息,美聯儲年內連續11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累計下調4.75個百分點至1.75%;歐洲中央銀行4次降息,其主導利率累計下調1.5個百分點至3.25%。日元急劇貶值,對我國出口造成了壓力。
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央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穩步推進各項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
一、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2001年由于各項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陸續到位并發揮作用,部分抵消了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國民經濟增長比較平穩。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5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增幅雖比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但高于年初預計7%的速度。
全年工業生產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42607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重工業增長11.1%,輕工業增長8.6%。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72%,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基本持平。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22.1,比上年提高3.4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657.2億元,比上年增長8.1%,虧損企業虧損額1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5%。
2001年,我國市場物價走勢平穩。居民消費價格全年上升0.7%,較2000年升幅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升0.7%,農村上升0.8%;中國人民銀行編制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全年下降0.6%,比2000年降幅回升0.6個百分點。全年價格變動的突出特點:一是糧食價格出現回升,其他商品價格大部分表現為下降,出現這種差別的原因是,糧食因種植結構調整和災害影響而減產;二是物質商品價格總體下降,服務價格總體上升;三是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的石油、成品油、有色金屬、棉花等價格全年深幅下跌,其他大部分商品價格全年平穩下降。2001年物價變化的上述特點反映了我國經濟處于結構顯著變化階段和經濟進一步擴大開放條件下的基本特征。
2001年國民經濟雖然總體上保持了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勢頭,但也出現了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速度逐季下滑和物價漲幅先升后降。國民生產總值增幅一季度為8.1%,上半年為7.9%,前三季度為7.6%,全年為7.3%;工業增長速度上半年各月均在10%以上,下半年跌落到8—9%,12月份為8.7%;企業商品(批發)價格指數5月份以前為正增長,6月份以后為負增長,12月為-2.53%。過去幾年,在中央擴大內需政策作用下,經濟增長由降轉升,物價漲幅由降轉為平穩,逐漸走出了亞洲金融危面的陰影,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對于2001年下半年以來重新出現的經濟增長由升轉降和物價負增長需要引起密切注意。
二、社會總需求增長大體平穩
2001年,消費需求穩步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595億元,增長10.1%,增幅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5%,基本正常;縣及縣以下增長7.7%,增幅偏低。全年消費增長趨勢總體平穩,但城鄉之間的消費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是重要任務。
200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8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增長19.3%,分別高于東部和中部6.0和3.0個百分點。更新改造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增長15.3%和25.3%。1998-2001年四年累計住宅投資12354億元,同期商業銀行住房貸款增加6395億元。住房貸款對增加住房投資、擴大內需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9月份以后,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逐步回落,需要引起關注。其原因主要有:下半年以來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影響了企業自籌投資能力;受股市動蕩調整的影響,房地產銷售趨緩,導致下半年房地產投資增幅逐月下降;國債項目資金投放年底前基本完成,影響后幾個月的投資工作量等。
2001年,對外貿易增幅先高后低,利用外資形勢較好。全年進出口50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出口增長6.8%;進口增長8.2%,貿易順差226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5億美元。6月份出口曾一度負增長,隨后經過努力雖有所回升,但并不穩定,發展趨勢值得關注。2001年利用外資形勢較好。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4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合同外商直接投資金額692億美元,同比增長10.4%。
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宏觀調控成效顯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管理社會總需求的兩大主要政策。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央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四年來,共增發國債5100億元,國債投資對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擴大內需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全年國債發行4884億元,年末國債余額15618億元,國債資金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從全社會資金流量的總體看,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的目標能否最終實現,與貨幣政策對整個社會資金總量的調控緊密相關。穩健的貨幣政策包含一系列支持經濟發展的積極措施。最近幾年貨幣政策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七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5.73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平均下調6.42個百分點,其中,長期利率下調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下調幅度,五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累計下調10.98個百分點和9.09個百分點,工商企業因此而減少大量利息支出。低利率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國債發行成本,1996年降息前,7年期國債年利率為11.83%,而2001年新發行的7年期國債利率已降為2.90%。(2)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8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可用資金大幅度增加,有力支持了國債市場的資金供給。(3)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確保了基礎貨幣的適度增長,維持了商業銀行的適度流動性,有效防止了可能出現的商業銀行由于購買國債而流動性減少,影響放款的所謂“擠出效應",2001年,商業銀行增加購買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全年商業銀行購買國債1855億元,政策性金融債2282億元;金融機構全年貸款新增12912億元,其中,新增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2456億元,相當一部分與國債投資項目相配套。(4)充分發揮再貸款政策手段,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地方金融機構支付風險。(5)支持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了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2700億元。最近幾年,貨幣政策主動與財政政策搞好協調配合,為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方針、保持社會總需求的穩定增長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產業經濟與貨幣政策2001年,產業運行的突出特點是結構調整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比例繼續改善,其在GDP中的比重分別為15.2%、51.1%和33.6%!笆濉币巹潖娬{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目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影響消費需求的一大因素。農產品庫存較多,且入世后農產品進口成本降低,這些因素都將制約國內物價上升。人民銀行在2001年出臺了多項信貸支農政策,進一步加大金融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受新一輪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推動,2001年農業產出繼續增加,結構調整出現了積極變化。農民在主動調減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優化糧食種植結構。農業生產布局趨于優化,主要農作物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
2001年糧食價格前升后降,前三季度受糧食種植面積調減和災情嚴重等因素導致夏糧和早稻較大幅度減產的影響,糧食價格上升了5.7%。第四季度由于秋糧收成較好和參加世貿組織后預期糧價將下降等因素影響,糧食價格轉升為降,降幅為2.7%。由于我國恩格爾系數較高,糧食及糧食相關產品價格在物價指數中所占權重較大,糧價的升降對整體物價走勢影響也較大。
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據初步統計,2001年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達7210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9.5%。其中非農戶投資4195億元,增長10.6%;農戶投資3015億元,增長3.8%。投資增加的原因:一是中央銀行一系列支農信貸政策擴大了對農村的資金供給,部分地區農村企業投資增加;二是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如農村電網改造等;三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使西部地區農村投資增加。不過,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4.4個百分點,其所占比重也與農村GDP占全部GDP的比重不相稱。這表明,一方面,農村的固定資產投資相對不足,另一方面,農村資本投入產出的效益是比較好的,進一步增加投入的潛力較大。
2001年農產品出口額為160.7億美元,增長2.37%;進口額118.4億美元,增長5.2%。實現順差42.3億美元,下降4.8%。進出口品種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大米、玉米、棉花、食糖等進口量大增,出口量大減;而由于今年國內優質專用小麥播種面積增加較多,導致小麥出口額增長196倍,進口額下降17.7%,小麥種植結構調整的成效初步顯現。
預計200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66元,實際增長4.2%,增幅出現回升,但仍比城鎮居民收入增幅低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農民純收入中,人均現金純收入1748元,同比增長6.6%。農民從農業獲得的收入為人均1165.2元,增長3.6%,扭轉了連續三年下降的局面;從非農業獲得的收入為人均1066.4元,增長6.2%,非農業收入仍是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也暴露出以下一些問題:第一,農民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容樂觀。今年農民收入增幅在連續幾年下滑后首次出現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隨著新一輪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農產品價格回升。前三季度農民出售糧食、豬肉、家禽、禽蛋的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7%、4.1%、6.1%和6.2%,但第四季度升幅趨緩。未來這一增收因素可能難以為繼。第二,2001年農業繼續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受災面積5千萬公頃。突出表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第三,受宏觀經濟形勢趨緩和土地邊際收益遞減等因素影響,農民再生產性投資意愿趨降,并對農戶經營第二、第三產業收入的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如果這種趨勢不發生改變,則農業結構調整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第四,農村稅費改革仍在試點,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尚未落實到位,農民負擔仍在加重。同時近年來的一些改革舉措(如大學收費制度改革)使農村居民預期支出增加。這些都使農村居民的消費意愿疲弱,儲蓄意愿增強。
二、加入WTO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挑戰不可忽視總體看,加入世貿組織使世界范圍的農業專業化在國內延伸,有利于我們利用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生產,加快我國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但是,從短期看,入世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挑戰不可忽視。
從農產品市場供給看,由于國內主要農產品的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30-50%,國外農產品進口可能增加,加上國內糧食庫存較多,從而可能引起國內市場糧食及其他一些農產品價格下降,進而影響一些地區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而且對整體物價水平會產生向下的壓力。從農業生產的布局看,隨著農產品需求結構向高級化發展,農業生產向區域化和專業化調整的速度加快,迫使各地區從“自給自足、注重數量”的小農業向“注重效益、發揮優勢”的大農業轉變。為適應這種轉變,農民需要政府在農業技術、農村基礎設施和市場化服務體系以及稅收優惠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幫助。這對轉變政府職能,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職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從農村就業結構看,農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如何解決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有序地流動仍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第五部分宏觀經濟及貨幣政策趨勢一、2002年宏觀經濟趨勢總體看,2002年的世界經濟與金融形勢仍然嚴峻(見下表),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尤其是美國經濟恢復前景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預計,美國經濟2002年上半年很難出現強勁反彈,全年的增長率很可能低于2%。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也難有大的起色,可能于下半年開始復蘇,全年的增長率很可能難以超過1.5%。日本經濟在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大膽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金融改革和市場開放,將難以強勁恢復,增長率可能仍是負值。
5.1對主要工業國家和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
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 聯合國 經合組織
美國 2001年 1.0 1.1 1.0 1.1
2002年 0.7 0.9 2.0 0.7
歐元區 2001年 1.5 n.a 1.8 1.6
2002年 1.2 n.a 1.75 1.4
日本 2001年 -0.4 -0.8 -0.5 -0.7
2002年 -1.0 0.1 0.5 -1.0
全球 2001年 2.4 1.3 1.4 n.a
2002年 2.4 1.6 2.0 1.0
資料來源: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經合組織
估計上半年我國的出口仍將維持低速增長,下半年的增速可能會有所加快。在降低關稅、以及由日元貶值可能帶來的周邊國家貨幣貶值等效應的推動下,進口的增長可能會快于2001年,因此貿易順差可能進一步縮小。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外國資本流入將有較快的增長。近期重要的外部風險之一是日元大幅貶值可能引發亞洲地區的貨幣競相貶值,將給我國出口產生一定的壓力。
鑒于2002年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嚴峻外部環境與各種內部制約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新挑戰,在我國財政支出繼續強勁增長、利率與匯率水平保持目前水平等條件下,預計2002年我國國內生產增長率約為7%左右。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增長12.5%和10%。出口與進口分別增長6.2%和9.5%,大致保持2001年的幅度。
2002年影響物價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際市場價格對國內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開始凸顯,我國農產品尤其是種植業產品單位成本國際比較處于劣勢,價格下行的壓力較大,國外品牌汽車和家電價格大幅下調對國內市場相關商品價格的沖擊更不容低估;二是世界經濟回暖有待時日,國際市場投資品價格持續走低,將波及國內市場主要投資品價格繼續低位運行;三是短期內,消費品市場旺銷,價格相對堅挺,但供過于求的局面不會根本扭轉。總體看,目前尚不具備價格持續回升的市場條件。
二.2002年貨幣政策趨勢根據上述宏觀經濟趨勢,2002年貨幣信貸預期調控目標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分別增長13%左右,現金(M0)凈投放不超過1500億元,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3000億元左右,貸款結構進一步改善。
2002年上述預期調控目標,是2001年四季度根據2002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比2001年更加困難,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市場物價面臨更大的持續下跌的壓力作出的判斷,年度中間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應該有所調整。根據九十年代以來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率加物價漲幅之差經驗,貨幣流通速度年平均減緩約5-6個百分點左右。2002年預期經濟增長加物價漲幅之和為7-8%,廣義貨幣M2預期調控目標為13%左右,基本保持了九十年代的平均水平。需要指出,承認九十年代以來貨幣流通速度年平均減緩5-6個百分點,其本身包含了承認進一步積累中長期通貨膨脹壓力的事實。貨幣流通速度是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貨幣存量之比,它既包括現實生活中貨幣流通速度因經濟交易而引起的正常減緩,也包括貨幣超經濟增長的通貨膨脹積累因素。從短期看,防止經濟增長速度和物價進一步下滑是主要矛盾;但從中長期看,要防止通貨膨脹因素的繼續積累。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廣義貨幣M2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居世界前列。2002年預期經濟增長7%,廣義貨幣M2增長13%左右,這一比值仍在繼續上升。
為實現2002年調控目標,貨幣政策應繼續堅持穩健原則,進一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可以考慮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適度增長。
2002年,貨幣政策實施仍應以貨幣供應量為主要中介目標,同時密切關注銀行間同業市場的回購利率和拆借利率變化。在金融機構存貨款利率尚未市場化、且貸款占商業銀行資產比重很高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和貸款仍然是我國貨幣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標。同時,由于金融市場工具創新相對比較不活躍,因而貨幣供應量統計的可靠性較強。2002年,根據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變化,央行應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靈活調節基礎貨幣供應,以保證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增長。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存量已超過2萬億元,與當年各項貸款的比重已接近20%,中央銀行已經基本具備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基礎貨幣的能力。
(二)根據國民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合理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利率是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也是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真實利率在經濟和金融運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央行將逐漸更多地通過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調節公眾預期,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我國目前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仍實行管制,考慮到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周期不盡一致,人民幣利率政策主要應根據國內經濟形勢確定。2000年,已經放開了大額外幣存款利率和外幣貸款利率;目前對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仍實行管制,主要是考慮到需要協調本外幣利率政策,維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2002年,將根據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外幣利率水平;繼續研究中央銀行利率的合理結構,加強中央銀行利率對市場的引導作用?煽紤]進一步放寬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浮動上限,以發揮利率杠桿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作用。
(三)引導商業銀行提高金融服務意識,改善金融服務,增強信貸資金營銷觀念2001年金融運行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國有銀行貸款少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貸款實際有效需求不足以外,國有銀行貸款缺乏激勵機制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內部管理機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2002年,要督促和引導商業銀行按照集中固定資產貸款審批權,適當劃分流動資金貸款權的原則,完善內部信貸管理權限劃分,增強分支機構貸款的積極性。引導商業銀行增強市場營銷觀念,主動尋找和培養客戶,積極拓展信貸業務,改進貸款激勵機制,激發信貸工作人員營銷貸款的主動性。要改進商業銀行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加強對利潤、不良貸款比例等指標的考核。要適當引導商業銀行多渠道增加外匯貸款,充分利用國內外匯資金資源。
(四)引導貸款投向,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要適當增加支農再貸款,引導農村信用社擴大農業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提高金融對農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完善對小企業的信貸政策,促進建立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優化小企業信貸環境;繼續穩步發展居民住房、汽車等消費信貸業務,促進國家助學貸款大幅度增加。落實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各項金融措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繼續加強地方專項借款的管理,嚴格監督到期本息的歸還。要督促商業銀行在保證國債項目配套貸款的同時,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勵中資商業銀行組織國內銀團貸款,加大對國內大中型建設項目和設備引進的支持力度。
(五)加強貨幣市場建設,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健全金融統計制度,保證貨幣供應量統計的準確性,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繼續規范發展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大力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精心組織好商業銀行記帳式國債柜臺交易工作,增加債券市場交易主體,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研究改進和完善中央銀行再貼現的政策措施,促進票據市場的規范發展。
(六)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本幣的匯率與其購買力平價有較強的相關性,但匯率水平決定于貿易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決定于外匯市場供求及心理預期。1994年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5%,剔除通貨膨脹率因素,對美元升值44%,對主要貿易伙伴國和地區的貨幣升值30%。人民幣匯率長期穩定,對促進我國改革開放和亞洲金融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外商投資增加,外貿繼續順差,外匯儲備上升,人民幣匯率將繼續保持穩定。當前,外匯市場出現的供大于求,是建立在外匯管理基礎上的。隨著外匯儲備增加,我國將有條件放寬企業保留外匯的限額,增加企業購買外匯出境投資,提高居民因私出境的購匯數額,不會造成人民幣匯率的升值。2002年,要密切關注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匯率走勢,實時監測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資本流動、國際收支的變化并深入分析其對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政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高抵御金融動蕩的能力。
(六)繼續完善金融體制,促進金融業務創新目前,商業銀行資產主要為貸款和債券投資,負債主要為存款,業務品種比較單一,不能滿足經濟金融發展需要。目前的融資體制和金融產品的格局,不利于動員社會資金,也不利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應加強對我國融資體制改革和金融業務創新的研究,進一步推進社會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協調發展。(完)
注:基礎貨幣也稱高能貨幣,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負債,是能創造貨幣的貨幣。目前,我國的基礎貨幣包括: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的庫存現金、金融機構繳存的準備金存款和其他存款。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再貸款、外匯占款等資產運用影響基礎貨幣供應,并間接影響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