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青/攝
按照常規,1月末2月初,各家企業最忙的就是準備過年紅包,然后再做好新一年的人才計劃。因此,等春節一過,準備招人的開始招人,打算跳槽的忙著跳槽,人才市場的旺季將隨之而來。目前的種種跡象,顯示了今年人才市場四大趨勢。
趨勢一就業形勢嚴峻金融人才緊俏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震分析,今年,我國將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與此同時,因結構性調整全國下崗職 工總數將達650萬人左右,另因合同到期不同意續簽而失業的人數可能達100萬以上。因此,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而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數字顯示,今年全市失業人口總量將達到26萬人,比上年增加51.78%。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認為,我國加入WTO初期,就業矛盾有可能加劇,具體表現為失業總量有所上升,就業結構矛盾更加突出。從地區和所有制上說,老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國有部門失業問題可能會相當嚴重。這一預測,將在今年開始顯現。目前,我國正面臨人口總量、勞動就業人口總量、老齡人口總量三大高峰的壓力。其中,勞動就業人口總量將在今明兩年達到峰值,壓力最為突出。但是,有關人士分析,我國高新技術人才、熟悉WTO規則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法律人才等高層次人才供不應求。從今年的情形來看,最為緊俏的當屬金融人才。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止到去年9月底,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機構已有190家。在北京,目前已有18家外資銀行分行,而設立代表處的外資銀行更多達108家。亞行專家預測,未來數年,外資銀行將吞食中國30%的市場。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元龍認為,入世以后,我國本來就短缺的金融人才將更緊俏,國內銀行人才外流不可避免。同樣,保險業也是需求金融人才的大戶。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已在中國營業的外資保險公司有21家,數量上已超過中資保險公司。此外,另有20家外資保險公司已獲準在華籌建分公司或合資公司。北京大學保險學系主任孫祁祥表示,保險人才儲備和培養不足,是入世后中國保險業面臨的最實質性挑戰之一。可以肯定,隨著洋銀行、洋保險登陸中國,在搶占市場時,首先會將目光盯在中國金融人才身上,這就使得國內本來已十分搶手的金融人才更受青睞。
趨勢二戶籍限制松動市場配置加大據了解,,在中關村的企業當中,沒有北京戶口的外地人才大約有10萬人。可以預見,今年,戶口對人才流動的限制將更為弱化,人才流動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北京人才交流協會會長、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韓光耀指出,人才流動的自由度是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人檔合一”強化的是人才的單位所有;“人戶合一”強化的是人才的地區所有。隨著人事檔案社會化管理的推行,如今“檔案”對人才流動已無多少限制,惟有“戶口”還對運用市場機制配置人才資源有著一定的牽制。2002年,用按需引進代替數量控制,有條件準入代替計劃指標,將會成為更多城市和地區引進人才的基本政策。即便“藍印戶口”、“居住證”之類的東西依然存在,但是對流動人才來說,它的功能和“真正”的戶口簿已沒有多少區別了。特聘兼職、資源共享、項目合作、智力引進等不遷戶口、不轉關系的柔性流動將更為靈活多樣。
趨勢三中外獵頭爭鋒人才市場放開據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目前在中國大陸以企業管理顧問、人力資源咨詢等名義開展“地下”業務的“洋獵頭”,至少有300多家。憑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布《人才市場管理規定》提供的利好通道,通過合資方式,在今年“借殼上市”,將是“洋獵頭”的合理選擇。與此同時,目前尚未登陸的外國人才服務機構,乘中國“入世”的東風,來“瓜分”中國人才市場也在預料之中,面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這個巨大的人力資源市場,他們絕不會“按兵不動”。對于“洋獵頭”的解禁,實際就是對國內人才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目前有各類人才服務機構4500家,其中絕大多數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今,隨著《人才市場管理規定》的施行和我國加入WTO,改制不可回避地擺在了人才服務機構面前。2002年由此會成為人才服務機構的“改制年”。有關人士指出,加入WTO,我國人才服務機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問題。可以預料,在2002年的改制浪潮中,一些長期背靠人事部門大樹的人才服務機構將會“脫鉤”,并毅然摘去“事業單位”的“紅帽子”,一些行業性人才服務機構將會“下海”,同時脫去披掛多年的“行業”外套。同時,一些“身單力薄”的人才服務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出局”,也將在預料之中。因此,面對外國人才服務機構以跨國公司的身姿搶灘中國人才市場的時候,我國人才服務機構要變強變大,必須走跨地域經營、集團化發展之路。種種跡象表明,我國人才中介機構“合縱連橫”,圖強壯大的意識正在增強。通過強強聯合,或以兼并、重組等方式,打造我國人才中介機構的“航空母航”,組建具有相當規模的集團公司,有望在2002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趨勢四就業持證上崗充電更趨火熱“加入WTO后競爭會更加激烈”,現在恐怕沒有人對這一點表示懷疑了。為了“飯碗”,為了求職,為了提高自身素質,為了增強競爭能力,今明肯定會有更多的人走進課堂。據對京滬粵等地的一項調查,70%以上的人表示,面對入世要給自己“充電”。而各種技能型、技術型、普及型、提高型、研討型、學習型,以在職人員為對象、以下崗人員為目標的培訓班、研修班、講座、論壇也將會比往年辦得更多更密,尤以與WTO有關的培訓班,將會成為熱門。企業對培訓也將更加重視,不僅把它視為能夠帶來可觀回報的投資,更把它當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法寶,將有更多企業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企業”。特別應該提到的是,“考證熱”的火爆將會為今年的培訓市場“火上澆油”。一方面,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繼續完善,使“國產”證書溫度上升;另一方面,“洋證書”在今明會更加受捧,“高燒不退”。除目前已經有的“洋證書”外,明年會有新的“洋證書”涌進國門,商務策劃師、項目管理師、信息系統審計師、特許公認會計師等證書同臺競技,風助火威,火借風勢,將使今年的培訓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熱度。
因此,可以肯定,資格證書作為求職的“敲門磚”,在職的“護身符”,今年將會成為更多職場中人追求的對象。老路/文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