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加深社會各界對貨幣政策的認識和理解,人民銀行今天公布了穩健貨幣政策由來、內涵、實施效果及取向,并對當前金融運行中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全文如下:
一、為什么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我國經濟增長放慢,投資和消費增長趨緩,出口大幅回落,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物價連續負增長,出現通貨緊縮趨勢。針對這種狀況,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采取擴大內需的方針,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在宏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或通貨緊縮趨勢時,一般是同時采用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什么我國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卻提出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呢?
一是我國貨幣供應存量偏多。1978~199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7%,零售物價年均上漲6.2%,廣義貨幣(M2)年均增長23.6%,貸款年均增長20.6%,廣義貨幣年均增長比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高出7.7個百分點。由于貨幣供應量多年高速增長,廣義貨幣量(M2)與國內生產總值現價(GDP)的比值呈連續上升趨勢。M2與GDP之比,1998年為1.31,1999年為1.46,2000年為1.52,其比例之高居世界各國前列。M2主要是由銀行貸款創造的,M2與GDP比率過高,說明多年來信用過分集中于銀行,容易積累金融風險;同時,在貨幣供應量增長明顯偏快的情況下,將增加中長期通貨膨脹壓力。在多年積累的貨幣存量過多的情況下,如果再過分擴張貨幣供給,就會進一步擴大潛在的金融風險和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宏觀金融穩健運行。
二是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貸款有效需求不足。企業負債率過高和資本結構單一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80年代初,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25%左右,企業承受貸款能力較強,加上銀行統一管理流動資金,導致貸款多年大幅度增長。到90年代中后期,國有工業企業賬面資產負債率為65%左右,如剔除賬面無效資產,實際負債率在80%以上,少數行業出現資不抵債。另外,近年新開工的一些技改項目資本金普遍不足,資產負債率也較高。負債率過高使企業承受貸款的能力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取過分擴張的貨幣政策,盲目增加貸款,勢必增加新的呆壞帳,加大化解金融風險的壓力。
三是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失衡,而主要不是貨幣供應不足。結構問題的實質是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重復建設問題突出,解決結構問題應深化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單靠擴大貨幣供應事倍功半,相反還可能增加新的矛盾。
四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大力支持。1998年,中央在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時,銀行資金比較寬松,但由于市場有效貸款需求不足,貸不出去。財政增發國債,由銀行購買,本身是運用銀行資金,就是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同時由于國債資金作為資本金投入基礎設施項目,又為銀行增加貸款創造了條件。
二、穩健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是收縮貨幣供應,而是適當增加了貨幣供應。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1、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
1998年以來,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貸款質量的前提下,適當擴大貨幣供應量。為此,199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的貸款限額控制,商業銀行按信貸原則自主增加貸款;1998年和1999年先后兩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共7個百分點,按1999年末存款余額計算,相應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近8000億元,為商業銀行增加貸款、購買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了條件;1996年5月以來連續8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累計下調5.98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平均累計下調6.92個百分點,降息累計減少企業凈利息支出近3000億元。降息提高了企業效益,支持了資本市場發展,降低了國債發行成本,對啟動投資、促進消費,對抑制通貨緊縮趨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8年5月恢復公開市場操作,擴大基礎貨幣投放,增加商業銀行資金實力,促進貸款投放,適當擴大貨幣供應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還對商業銀行定期進行窗口指導,及時傳導貨幣政策意圖。
2、及時調整信貸政策,引導貸款投向,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1998年以來,對信貸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主要包括:調整基礎設施貸款政策,鼓勵和督促商業銀行發放國債資金項目配套貸款;調整個人消費信貸政策,特別是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調整農村信貸政策,推行適合我國農村實際的小額農戶信用貸款制度;調整出口信貸政策,支持出口企業擴大出口;調整對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政策,提高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進一步溝通和完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調整對非生產部門的信貸政策,開辦助學貸款,開辦學生公寓、醫院等貸款新項目。
3、執行金融穩定工作計劃,發揮貨幣政策保金融穩定的作用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人民銀行認真執行金融穩定工作計劃,發揮貨幣政策保穩定的作用,主要包括: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放再貸款,支持其從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收購不良資產,支持債轉股;為確保少數嚴重資不抵債中小金融機構順利退出市場,確保居民存款支付,確保金融和社會穩定,按照有關政策規定,根據從嚴掌握的原則,適當給予再貸款支持;支持和配合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提高其資本充足率,等等。
4、在發展貨幣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貨幣政策工具改革,基本實現了貨幣政策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1998年底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成交量為1978億元,2001年達到了8082億元,較1998年增長了3倍;1997年債券回購市場交易量為307億元,到2001年已達到了40133億元,增長近130倍;1997年商業銀行承兌票據余額和貼現余額分別為1335億元和581億元,2001年分別為5112億元和2795億元,分別增長了2.8倍和3.8倍。幾年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力度明顯加大,對基礎貨幣吞吐、貨幣市場利率的影響顯著增強。1998年公開市場業務累計交易量為2827億元,2001年達到16781億元,交易量增長了4.9倍。
三、近幾年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實踐證明,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符合我國國情,是一項正確的宏觀決策。
1、保證了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相適應
1998~2001年廣義貨幣(M2)分別增長15.4%、14.7%、14%、14.4%(后兩年含股民保證金存款),分別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與消費物價之和(GDP+CPI)高8.4、9、5.6、6.4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分別增加11491億元、10846億元、13346億元、12913億元。四年來,根據物價漲幅、經濟增長和貨幣流通速度等因素,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預期調控目標為年均增長14~15%,實際執行結果都在調控目標之內。貨幣、信貸的平穩增長,有力地支持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信貸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
一是商業銀行發放國債資金項目配套貸款增長較快。4年共發放基建貸款和技改貸款1萬多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國債項目建設;
二是農村信貸結構得到調整。1998~2001年四年中,中央銀行對農村信用社再貸款限額累計增加812億元。2001年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1395億元,同比多增90億元,其中農業貸款新增803億元,占57.6%,是近年來占比最高的一年;
三是個人消費信貸得到迅速發展。1998~2001年,個人住房投資分別增加3614、4010、4902和6226億元,與此同時,個人住房貸款分別增加294、905、1952和2282億元,到2001年末商業銀行的住房貸款余額達到5598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在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在貨幣信貸政策的引導下,信貸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幾年來,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非國有經濟貸款份額繼續上升,據人民銀行調查統計,2000年末對非國有經濟貸款余額達4.8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48%,比1996年末上升9個百分點。
3、金融監管得到加強,貸款質量有所提高,為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創造了良好條件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人民銀行采取多種措施切實化解金融風險,多年積累的金融風險得到逐步化解,金融市場秩序明顯好轉,為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創造了條件。2001年,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首次出現雙下降,分別下降907億元和3.81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比例分別下降3.42和4.93個百分點,實現了年初確定的降低2~3個百分點的目標。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已處置不良資產1707億元,收回現金357.7億元,現金回收率達到21%。
4、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
本外幣政策的協調,維護了內外部經濟的雙重平衡。四年來,我國國際收支狀況良好,除1998年外,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保持持續雙順差。到2001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2121.7億美元,比1997年末增加723.7億美元。2001年當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465.9億美元,創歷年外匯儲備增加額最高紀錄。2001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8.2766元人民幣,繼續保持穩定。
經過幾年努力,我國經濟保持了高增長、低通脹的的良好態勢。1998~2001年,GDP分別增長7.8%、7.1%、8.0%、7.3%,消費物價分別上漲-0.8%、-1.4%、0.4%、0.7%。穩健貨幣政策獲得廣泛的國際贊譽,貨幣政策和經濟形勢都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
四、2002年貨幣政策目標和主要措施
在2001年11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江澤民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朱镕基總理要求,要更好地發揮穩健貨幣政策的作用,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大力改善金融服務。貫徹江澤民總書記、朱镕基總理的指示精神,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加強信貸政策引導,督促商業銀行改進服務,擴大貸款營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2002年貨幣信貸預期調控目標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分別增長13%左右,現金M0投放不超過1500億元,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3000億元左右。
一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量的適度增長。繼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證基礎貨幣的總體適度,并引導貨幣市場利率水平。協調好本外幣利率政策,充分發揮利率杠桿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目前的上浮30%擴大到50%。適當增加對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加強再貸款管理。健全有關貨幣政策的信息收集、分析、咨詢、決策和監測系統,更好地發揮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作用。進一步規范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關系,完善有關管理辦法,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是發揮信貸政策的窗口指導作用,引導貸款投向,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督促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支持國債投資的基建、技改項目和農業結構調整,改進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盡量滿足產品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促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進服務,增加對農戶貸款、"公司+農戶"的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等龍頭企業的貸款,支持小城鎮建設。支持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同時必須堅持農戶自主申請、自主使用、自主還貸和農村信用社按貸款原則自主審查、發放和回收貸款的原則。通過"定學校、定范圍、定額度、定銀行",建立銀行、學校和借款學生三者之間穩定的關系,促進國家助學貸款的大幅度增加。穩步發展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嚴禁發放個人無指定用途消費貸款。加強對小企業的信貸政策指導,會同有關部門規范發展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優化小企業的信貸環境。繼續落實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各項金融措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三是促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深化改革,增強貸款營銷觀念,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督促和引導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按照固定資產貸款審批權集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下放的原則,調整和完善授權授信制度,增強分支行對市場的反應能力。逐步改變目前自上而下、層層下達貸款規模的做法,依據當地信貸合理需求,按季自下而上編制、自上而下審定以資金來源和運用、成本和利潤為主要內容的業務經營計劃,理順內部資金往來利率,促使分支機構合理和充分運用資金。各商業銀行要增強市場營銷觀念,深入企業、深入市場,培養和選拔客戶,拓展信貸市場;完善貸款責任約束和激勵機制,考核貸款的發放和收回,調動信貸工作人員營銷貸款的積極性。
四是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溝通和傳遞有關貨幣信貸執行情況的信息。人民銀行各分支行要加強對貨幣信貸執行情況的調查研究,認真剖析存在的問題,督促當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及時編制和認真執行業務經營計劃。落實貨幣信貸責任制,相對固定時間、固定人員、固定內容,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及時了解對人民銀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宣傳,引導輿論,促進貨幣政策的貫徹和落實。加強地方政府對中央銀行專項借款的管理,嚴格監督到期本息的歸還。
五、如何正確分析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少增問題?2001年,人民銀行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信貸總量保持平穩增長,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01年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2913億元,同比少增409億元。但由于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比例的努力取得成效,貸款質量明顯提高,商業銀行信貸周轉速度加快,金融機構貨幣信貸有效供給并沒有減少。貸款增長速度為11.6%,比經濟增長和物價漲幅之和高3.5個百分點。
2001年,貸款結構的調整幅度進一步加大,農業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仍保持較快增長。農業貸款全年增加789億元,同比多增253億元,個人消費貸款增加2755億元,同比多增206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282億元,同比多增373億元,支持了經濟結構的調整。
貸款增量同比減少主要是受到需求因素的制約和信用渠道變化的影響。
一是受世界經濟發展趨緩的影響,我國經濟從7月份起呈現減速運行的趨勢,出口和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均呈下降趨勢,導致企業特別是三資企業和出口生產企業的貸款需求減少,直接制約了貸款投放。
二是商業匯票的發展替代了部分企業貸款。商業匯票作為一種授信業務,有利于減少企業貨款拖欠的發生,替代了部分貸款需求。
三是2001年以來國家加強了對資本市場的風險管理。嚴禁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一部分企業資金退出股市后,補充了生產、流通中的短期資金需要,減少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需求。
四是2001年以來國債新建項目減少。銀行配套貸款及相關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相應減少。由于國債配套拉動力度減弱,全年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新增5960億元,同比少增363億元。金融機構貸款增速減緩,主要集中在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論是貸款增速還是貸款市場份額都是上升的。全年,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貸款增加6412億元,同比少增1498億元,增長9.4%;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增加3035億元,同比多增763億元,增長36%;在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占49.7%,比上年末下降9.6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23.5%,比上年末提高6.5個百分點。這種結構的變化趨勢基本上是正常合理的,這是其他商業銀行的發展、直接融資的擴大、市場競爭加劇的必然結果,也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考核力度、業務經營由過去的擴張規模向優化貸款質量轉變的必然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有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采取層層下達貸款規模的管理方式,使得一些基層的貸款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有的銀行貸款營銷觀念不強,信貸服務有待改進;有的銀行在加強風險約束的同時,相應的信貸激勵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等,從而影響到貸款的合理發放。我們正在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六、如何正確分析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
近年來,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人民銀行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貨幣信貸政策措施,各商業銀行積極加強基層調研,努力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對合理解決中小企業有效貸款需求產生了一定積極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金融機構和企業對貸款滿足的情況反映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滿足率地區間差異也比較大。雖然中小企業貸款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金融機構應當進一步完善自身信貸管理,切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營銷力度,減少貸款審批環節,真正發揮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和促進作用。中小企業貸款難也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2001年10月份,人民銀行對除西藏外的30個省(市區)、1018個縣、5764個縣級金融機構、9845家縣內中小企業貸款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企業反映,企業申請貸款筆數滿足率為72%,貸款金額滿足率為68.5%;金融機構反映,對企業申請貸款的受理率為91%,貸款滿足率為81.6%。對于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我們可以作如下分析:
一是縣級金融機構總體存貸比例并不太低,中小企業貸款占比也較高,貸款的滿足率也比較適度。人民銀行調查縣級金融機構的存貸比為73.6%,低于全國金融機構的存貸比4.7個百分點。調查的縣級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占比為65.3%,高于全國金融機構占比21.7個百分點。未批準貸款的原因主要來自企業方面,金融機構也還需改進工作。
二是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滿足情況地區間差異也比較大,在部分地區中小企業貸款難現象已經有所緩解。東部、中部、西部中小企業貸款滿足率分別為74%、64.7%和61.6%。在東部如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某些"大行業"產品供給相對于市場需求趨于滿足,與此同時,一些中小企業改制取得實質進展,企業信用和經營狀況好轉,中小企業貸款難現象出現緩解苗頭。各地各金融機構存貸比例、貸款滿足率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主要受地區經濟發展狀況、金融機構經營策略等方面的影響,縮小這些差異需要一個過程。
三是中小企業貸款難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綜合治理。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涉及到企業、銀行、擔保公司以及相關經濟部門等多個部門,反映出我國現階段的企業經濟結構、銀行信貸投向結構以及銀企資金需求結構等多方矛盾的存在與沖突。中小企業貸款難,既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上存在問題,如企業規模小,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的隨意性大、真實性差、透明度不高,信譽度低等原因;也有金融機構貸款權上收,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不匹配,貸款積極性不高等原因;同時,也暴露出政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和社會信用環境差的弊端。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貸款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各方面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需要企業、銀行、政府、社會共同配合,實行綜合治理,逐步加以解決。
四是金融機構要切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雖然中小企業貸款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機構應當抓住當前加入WTO的有利契機,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自身信貸管理,切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營銷力度,減少貸款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真正發揮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和促進作用。
五是除金融機構要改變營銷觀念外,中小企業信貸工作要特別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與調整經濟結構的關系,避免市場需要淘汰的"五小"企業等死灰復燃;二是處理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要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三是處理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與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關系,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的作用。
七、如何正確看待金融機構存差特別是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存差加大問題?
商業銀行存款大于貸款是存差,貸款大于存款是貸差。近年來,社會上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存差問題關注較多,一些人認為"銀行存差大是銀行資金的大量閑置"、"存差擴大意味著貨幣政策是緊縮的"等。我們認為,對于現階段出現的存差現象,要用全面和發展的觀點加以看待。
商業銀行存差擴大是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2001年末,我國商業銀行存款110860億元,貸款80652億元,存差約30208億元。這主要有兩個占用渠道:
第一,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商業銀行持有國債、政策金融債等金融資產增加。至2001年末,商業銀行用于購買有價證券23318億元,其中在國債登記公司登記的國債9205.6億元、政策性金融債5327.4億元,另外還持有相當部分沒有賣給居民的憑證式國債。2001年末,商業銀行有價證券及投資,占其資產總額的14%,較1997年底上升了11個百分點。這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是有力的支持;
第二,商業銀行繳存到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為6652億元,另外還有7568億元備付金。中央銀行以存款準備金為主要資金來源,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再貼現以及為國家儲備外匯。總之,商業銀行存差資金都已經占用,較大的存差并不表明商業銀行資金閑置。對于部分地區反映出的存差加大問題也要正確分析。部分地區存差加大,反映了市場在資金配置中基礎性作用逐步增強。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化,商業銀行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度資金力度加大,也是主要因素。從1998年起,我國取消對商業銀行貸款規模限額控制,人民銀行不再管理貸款限額及分布,只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對這一問題也應引起重視。人民銀行將繼續督促商業銀行加強貸款營銷,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同時,運用信貸政策引導貸款投向,同時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加大對西部地區貸款力度,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八、如何改進農村金融服務,緩解農民貸款難問題?
近年來,人民銀行采取多種政策措施,積極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一是擴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在允許農村信用社對原有162億元再貸款展期使用的基礎上,2001年對農村信用社新增再貸款312億元,同比多增150億元;
二是要求人民銀行各分行下達給縣市支行的再貸款限額不得低于轄內總限額的80%,這部分再貸款由人民銀行各縣市支行自主周轉使用;
三是積極吸收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縣聯社進入銀行間市場,拓寬農村信用社融資渠道;
四是在全國大部分省區農村信用社推行了"一次核定,分次分發,全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方式,簡化了貸款手續,方便了農民借款。到2001年底,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4417億元,占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總額的77%,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累計投放農戶貸款2657億元,共有3萬多家農村信用社開辦了小額信用貸款,近2萬家農村信用社開辦了農戶聯保貸款,農戶貸款面達25%以上,十個農業大省的農戶貸款面在40%以上。農信社成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
但是,農民貸款難問題仍然是農村金融存在的重要問題。為切實緩解這一問題,2001年底,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擴大建立信用村、鎮的試點,更好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支持農民不斷增加收入。
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建立信用村(鎮)工作的基本內容是:信用社依靠村黨支部、村委會和入股社員,成立各村信貸小組,評定各個農戶借貸能力和資信,核定農戶借款最高限額,農戶可在貸款額度內,直接向信用社辦理借款手續,并自主使用,按期歸還。在此基礎上,根據貸款戶占全部農戶比例和農戶守信程度,對村鎮貸款發放分類管理。
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建立信用村、鎮的基本原則。
一是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建設信用村鎮,必須始終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基于農戶的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發放的免于擔保、抵押,由農戶承擔無限還款責任的貸款。發放此項貸款,必須堅持農戶自愿申請、自主使用,并自覺按期歸還貸款本息。
二是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建設信用村鎮,必須維護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
三是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建設信用村鎮,必須緊密依靠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離不開縣、鄉、村黨政組織。同時,農村信用社是經營貨幣的金融機構,有特殊的管理要求,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干預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村支部和村委會干部要認真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據農村信用社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及時了解農戶的生產經營,評估農戶貸款能力和資信,向農村信用社推薦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并引導農戶用好貸款,督促農戶按期歸還貸款本息。但是,必須嚴禁代替農戶借貸款和代替農村信用社放貸款。
四是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建立信用村鎮,必須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講求實效。。
農村信用社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創建信用村(鎮)工作是我國農村信貸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農村金融部門和鄉村基層黨政干部貫徹、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的重要創舉。這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農民及時、方便、有效地獲得貸款,通過擴大生產經營,不斷增加收入,為擴大農民消費,開辟農村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推進農村信用社端正經營方向,轉換經營機制,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有利于增強了農村基層黨政干部和廣大農民的血肉聯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利于規范農村金融秩序,促進農村信用文化建設。全面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對于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促進依法打擊、取締農村高利借貸活動、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有明顯成效。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建立信用村鎮工作一件利黨、利國、利民、利社的好事、實事。(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