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順滿門贏百!,橫批是“出入平安”。這是今年春節前北京醫院急診樓門上貼的對聯,今天看病的人還能看到。紅紙黑字透出了溫情。就在最近,中日友好醫院將急診由原來的800多平方米擴大到了3018平方米,也趕在春節前投入使用。那里面的候診室,分別擺放著紅椅子、黃椅子、綠椅子。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急救區域,把搶救和急救以及夜診分開。從門里到門外,北京各大醫院的急診都開始了升級和比拼。
“我們的重癥監護病房雖沒有安貞醫院大,但急診面積第一,”中日友好醫院的劉曉勤副院長說。此前他們特意去了同屬京城東北部地區的安貞醫院和朝陽醫院的急診“考察”。急診是一家醫院的“門戶”,誰都看得見,它對留住客源,也就是病人非常重要。
如今是“假日經濟”時代,醫院自然不會例外。劉曉勤副院長算了一筆賬:現在一年有100多天休息日,再加上年節,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假日。現在上班時間來看病的患者減少,人們多利用業余時間來。另外,醫療改革后,人們不會輕易來醫院。一般小病都去了藥店,去了社區衛生服務站。今后到大醫院的多是疑難急重癥病人。而且現在人類的疾病譜發生了變化,心腦血管病多,意外傷害多,這些都離不開急救。
以往各家醫院的急診室就像大車店。病人多是躺在樓道里接受觀察,急診室也是各科“輪流坐莊”。如果說兩年前北京朝陽醫院的急診樓在北京還獨樹一幟,令患者耳目一新的話,現在則變得平常了。這兩年各大醫院紛紛開始對急診加以改造,像安貞醫院、友誼醫院、北大醫院等。他們統統要與國際接軌,按A、B、C三區劃分。急診科有自己的手術室、化驗室和藥房,儼然在院中又建立了一個小醫院。目的就是方便病人,讓急診真正急起來。
中日友好醫院以前的化驗室值班設在病房,現在則放到了急診,這是為了讓病人和家屬少跑路。若住院病人需要化驗,則由護士拿到急診來。另外還安裝了先進的檢驗儀器。結果是過去不少化驗項目兩個小時才能出結果,現在10分鐘就行,為急重癥患者的救護爭取了時間。此外醫院里的新急診還都想到了病人的隱私,如中日友好醫院,盡管內外科診室是開放的,沒有門,車可以直接推進來,但卻拉有布簾。
醫院沒了病人,就沒了一切。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醫院認識到了這一點。那么就該讓病人滿意,吸引病人。安貞醫院的急診設置了門童;朝陽醫院承諾,把對心臟病人急救的綠色通道延伸到患者家中;中日友好醫院即將開設名老專家夜間急診,并成為北京市的第一個無痛急診。
有人說服務實際上就是比細節,細微之處見功夫。而醫院急診間的比拼,就是看誰替病人考慮的更周全。本報記者張雪梅
短信點歌,帶去你真摯的祝福! 3500條閃電傳情,讓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