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近發布的《北京市勞動力市場2001年四季度職業供求狀況及2002年供求趨勢》報告指出,2001年北京勞動力市場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各類職業介紹服務機構發展迅速,但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本市擁有各類職業介紹服務機構370家,職業機構的大量出現,是勞動力市場走向 繁榮的標志,為促進就業、緩解矛盾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這繁榮的背后有許多現象和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探討和思考。
職介機構多了難免魚龍混雜,在本市較有競爭實力的只有市、區、縣政府辦的職業介紹服務機構和人才交流中心。政府所辦職介機構的優勢在于:服務功能全、可信度高、辦公場所大而規范,設備較先進,加之一些行政職能的支持,注重服務效果。而眾多的小職介所則各有生存之道,炒作職業供求信息,某些職介所和中介公司利用當前眾多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涌入勞動力市場,急切尋找就業崗位的心情,收取高額中介費以牟取暴利,往往是錢到手后所有承諾便化為烏有,使不少求職者上當受騙。
而勞動部門所辦各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是免收中介費的,為廣大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是職介機構應盡的義務,而現實生活中這竟成為一些人撈取不義之財的“保護傘”。
-職業介紹服務手段呈現多樣化
2001全年本市共舉辦了大型人才職業招聘洽談會近40場,各類定期和專場洽談會數百場,有時一天同時有三場大型洽談會,可見密度之大,表明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仍將其作為招聘和擇業的主要途徑。
但這種集市交易只是市場的初級形式,其不足顯而易見。目前職業介紹機構已注意到這種服務手段的局限性,代理招聘、網上招聘求職、獵選人才、代理求職等新的服務手段已相繼出臺,以滿足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各種需求。
-外省市進京求職者數量居高不下,人員素質提高
今年進入本市勞動力市場的外省市求職人員數量占總人數的29.3%,同比雖然增加幅度不大,但人員結構素質卻發生了明顯變化。從以農民工和鄉鎮無業人員為主變為以機關干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為主要群體,給本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2001年勞動力市場職業需求呈現多層次化,“人業匹配”是擇業成功的關鍵
在各種職業需求中,既有年薪數十萬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也有月薪四五百元的家政服務員和清潔員。當前勞動力市場總體為供大于求,眾多求職者面對有限的工作崗位競爭比較激烈,關鍵問題是如何做好“人業匹配”,即人盡其才,物有所值。目前,有不少用人單位招聘標準不斷提高,盡可能選用高學歷的人員,說明企業對知識、人才的重視,同時也提高了企業檔次和知名度,但卻造成了人才的浪費,給應聘者重新跳槽留下了伏筆。
合理的人才需求結構應該是呈金字塔式,只有使不同檔次的求職者在各自勝任的崗位上出色地工作,才是對求職者個人能力的充分尊重,才能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另一方面,求職者自身也要有一個準確的擇業定位,現在有不少求職者喜歡用別人的眼光衡量自己的擇業意向,并不了解自己究竟適合做什么工作,求職時盲目性較大,無形中增加了就業的難度。
人業是否匹配相差很大,從個人角度來說,匹配就能事業有成;不匹配就無用武之地。求職本身并非是選擇職業,而是選擇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職業的主人。文/張蘇平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