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三日電題:政府只能是“家庭服務員”
——厲以寧談入世后中國政府職能轉變
孫麗霞
在二00二年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主題論壇上,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發表了精彩演講,闡述了入世后中國政府職能轉化對增強企業活力的關鍵作用。
針對很多人對加入WTO短期內會給中國市場帶來沖擊表示出的擔憂,厲以寧認為,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中國加入WTO都是利大于弊。其最大的好處,一是加快國內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而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二是轉換政府職能使政府的管理機制適合市場經濟的要求,而這兩點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加入WTO后,政府職能的轉換勢在必行。政府的經濟行為必須符合WTO所確定的非歧視原則:領域要準入,國家保護的政策要取消,政策的透明度要增大,政府不再控制企業,而應當提供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轉變為企業生產活動的服務者。入世后的大形勢逼著政府給企業松綁,讓企業成為真正市場的主體。這就是WTO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好處。
在談到政府轉換職能后,究竟在市場經濟中扮演何種角色時,厲以寧教授在昨天的講演中以攪拌機的運轉做了比喻。市場好象一個大型的攪拌機,把各種資源投入其中,不斷讓它們運動。攪拌時間越長,資源越有可能作到均衡地、合理地配置,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表明,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就難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而攪拌機需要管理者,政府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它要制訂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律法規;如果時常運行中出現故障,政府就排除障礙,使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此外,政府還可以對市場經濟進行調節。
厲以寧認為,市場機制運行的動力在于企業的活力,企業的活力首先來自產權的明確。在政府職能不轉換的條件下,某些企業固然也可能連年盈利,但這并不等于企業活力發揮出來了。這種盈利可能來自行業的壟斷,或者來自政府的特殊照顧,甚至可能來自犧牲社會的某些利益而換來的暫時的盈利。
企業在投資決策時既要考慮最大利潤原則,又要考慮避免風險原則,這就使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某種制衡作用,這說明不能認為只有政府管住企業,國民經濟才會正常化。實際上恰恰相反,產權不明確,政企必然不分,政府必然管住企業。企業缺乏活力,缺乏作為投資主體、生產經營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也缺乏來自企業之間的相互制衡作用。
中國加入WTO后,政府職能的切實轉換將使包括國有大型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的活力因此增強。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政府作用的“到位”。
厲以寧說,從深層次分析,政府職能的轉換涉及政府指導思想的轉變問題。政府既然是市場這個大攪拌機的管理者,就不能取代市場的地位。正如一個總想取代主婦地位的家庭服務員不是一個稱職的服務員,一個總想取代市場地位的政府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政府。(完)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