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淵
1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國有企業去年贏利額達2300億元,“說明國企整體競爭實力進一步提高”。國家經貿委發布的這條消息盡管簡短,還是有許多人掂出了它的分 量。
因為,這讓人想起一條“舊聞”。去年的這個時候,有關部門正式宣布,國有企業改革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
或許由于2001年實在是個熱鬧的年份,在這“國企脫困”后的第一年里,有關國企改革的新聞似乎不多,讓人感到有些太平靜。
不過,平靜并不意味著平淡。于無聲處孕驚雷,人們會發現,國企改革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用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的話來說,從2001年起,國企改革的工作重點正由治標轉向治本。
2
金融改革:“環境建設”不光帶來溫暖
去年12月29日,上海銀行成功引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等3家外企參股,外資比例達到18%,成為外資總投資比例最高的國內商業銀行。業界認為,這意味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正在艱難起步。
就在同一天,一場在全國8大城市同時進行的拍賣活動正式落槌。這次由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組織的拍賣,被一些專業人士視作為中國改革金融體制探路,并進一步推動國企改革的一個信號。
對于4家資產管理公司來說,它們的責任就是幫助四大國有銀行處理壞賬,并對某些國企進行資產置換。目前,它們手上有近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向投資者出售債權、股權。雖然任務艱巨,但對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商業銀行和國企改革,意義深遠。
在大多數專家看來,為國企改革而進行的“環境建設”,已進行到最關鍵的一步:金融體制改革。
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國企改革仍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而為了更好地推動國企改革,政府一直在努力為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正是由于國企改革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殊性,從某種程度上說,使其成為推動各方改革的一大動力。
以往,國企虧損經常被認為是源于過重的社會福利負擔。為減輕國企的壓力,改變“企業辦社會”的狀況,經過幾年的努力,國企分離社會職能的工作已有明顯的進展,一整套社會保障體系也已初步建立。
而造成國企虧損的另一嚴重問題———債務負擔沉重,經由債轉股等方式,也已大大緩解。
現在的問題是,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加速,銀行呆賬的增加與國有企業虧損之間的“必然聯系”將被阻斷。而隨著商業銀行“奉命貸款”、“政策貸款”的逐步消失,效益差的國企獲得貸款將越來越難,企圖靠拖延等待的企業將失去茍延殘喘的基礎。
如果說,分離社會職能、建立社保體系為國企創造了一個“溫暖的環境”的話,去年邁出大步的金融改革,則將對國企改革形成“倒逼之勢”。
3 入世調整:
給政企分離帶來硬約束
多少年來,改變政府與企業“父子關系”的呼聲一直強烈,而我們已耳熟能詳的WTO這個詞,或許將真正實現這個目標。
去年4月底的一天,期待已久的民航重組方案終于出臺。這個方案明確將組建國航、東航和南航三大航空企業集團,并將與民航總局脫鉤,實現政企分離。
去年12月11日,同樣翹首等待了很久,中國電信南北分拆方案公布于眾。民航和電信的重組和分拆,一直被視為久拖不決的兩大難題。而方案在中國入世當天的出臺,在很多人看來,這可視作是入世壓力帶來的變化。
長期以來,國企改革,重點是圍繞企業、政府、市場三者之間如何定位,各自應該干什么,相互間有什么關系等問題而進行的。
許多人常感慨,國企改革“改”了這么多年,為何虧損的還那么多?察其緣由,更多的是傳統的政企關系制度上的缺陷。政府總想管企業,而企業在經濟效益好的情況下想與政府分開,效益不好時則想依靠政府來維持現狀。
入世規則,要求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不再直接干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并且要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
如果說,以前“政企分離”的動力源于政府自覺的話,去年邁進WTO大門之后,則有了來自外部的巨大推力和約束力。
4 產權變革:
給制度建設帶來最大活力
這是條被忽視的新聞。去年3月,上海恒源祥投資公司總經理劉瑞旗斥資9200萬元,從上級企業———萬象集團手中收購了“恒源祥”,完成了一次“管理層收購”行動。而此舉的直接結果,使其由公司的經營者變為最大的股東。
去年,不少企業開始實施類似劉瑞旗的行動。由此所帶來了公司所有者結構的改變,意味著這些企業跳出了國有控股的模式。這種收購行動雖有頗多不規范之處,但不失為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有益嘗試。
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重要一點就是探索產權制度改革。有專家建議,要加快國有工業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步伐,使更多的國企成為多元股東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吸收社會資本和國有資本市場運作,改變國有獨資企業的產權結構,使國有大股東逐步變為國有相對控股或國有參股。
有關統計表明,目前仍有近80%的國有企業是以傳統的產權結構形式運營。這些企業中,國家資本的比例達到76.4%。實行股份制改造的國有企業僅占12.2%,國家資本的比例也達到62%。這表明,國企產權結構的改革仍有一定空間。如果說,以前國企制度建設主要觸及管理層面的話,去年不少地方進行的減持國家股權和實現股權多元化的嘗試,則是真正從企業制度著手加強競爭力。這是審慎而關鍵的一步,只有規范穩妥地邁出這一步,國企改革才能接近最后的成功。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